湖北教育廳:綜合素質評價自評互評三七開
今秋,湖北省全面啟動高中課改。此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將和高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一起,共同作為高校選拔錄取的依據。
問:湖北的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答:根據湖北省教育廳發布的《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意見(試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將從六個方面入手,包括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能力、學習能力與學業成就、體育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個性與創新等。評價方式則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為主。其中,自評結果按30%的權重、互評結果按70%的權重計入評價結果。
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答: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成長檔案袋,學校要指導學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個性特色的重要實證性材料,使成長檔案袋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的成長過程。在具體的操作程序上,該省的綜合素質評價將按照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班級審查、年級審核,學校認定的步驟逐步進行。
問:實施方案出臺后,當地教師、學生、家長反響如何?
答: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出臺后,記者采訪了數名高中教師、高一新生及家長,不少人對該制度的實行拍手叫好,但同時又擔心將其與高校招生“硬掛鉤”。
武漢市第39中學副校長劉克強表示:“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的內容和方式都比較科學,但高考招生方案始終是‘指揮棒’,只有在高招中納入‘素質分’,學校才會重視綜合素質評價,學生才能真正全面發展自己的綜合能力。”水果湖高中的一名陳姓同學認為,綜合素質評價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告別唯分數論的時代,但若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高招“硬掛鉤”,可能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因為“學生自評可能會為自己打高分,互評也不排除互相作弊。”武昌區東湖中學的一位學生家長指出,如何保證評價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是最值得關注的,相關教育部門還應制定監督細則。
問:自評、互評如何保證評價結果的公平公正?
答: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性,湖北省建立了誠信保障制度、網絡管理平臺等一系列措施加強管理和監督。該省要求,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引導學生以事實為依據記錄成長檔案,客觀公正地開展綜合素質的自評和互評。對學生自評和互評結果有影響的信息,要依法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對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縣(區)各級各類活動的獲獎情況,要提供可供查詢的網站,對評價結果為“A”等的學生要在校內公示一周。學校和教師要公開承諾客觀公正地組織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弄虛作假、營私舞弊人員,要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同時,該省教育廳還以普通高中學生學籍庫為基礎,建立起了全省統一的學生成長檔案袋和綜合素質評價網絡管理平臺。從2009年開始,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學生的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基于網絡實施,確保各項數據,特別是學生成長記錄、學生自評、互評的原始數據準確完整。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