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奧賽中最寂寥的競賽
浙江在線08月20日訊這是個有點不太尋常的集訓班,一個教室里既坐著初一、初二的小蘿卜頭,也坐著高一、高二的高年級學生,講臺前講課的是教了十幾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全國優秀指導教師徐先友,看著自己的學生,徐老師既自豪又無奈。
自豪的是,在剛結束的第二十六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2009)中,徐老師有3位學生分別獲得兩金一銀,并當場被清華大學錄取。
無奈的是,每年在挑選苗子的時候,信息學奧賽對于多數家長、學校來說還是個相當陌生的名詞,甚至有家長拒絕的理由是:“學這個不是讓孩子玩電腦、玩游戲嘛!”
比賽現場
一個重量級的競賽5名選手被清華當場錄取
今年浙江在信息學奧賽中取得的成績是歷年間最好的。
面對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地區的169名正式選手、148名夏令營營員,浙江省由省科協組隊共派出7名選手參賽。
經過筆試、一試和二試的激烈角逐,全國共決出金牌20枚、銀牌34枚和銅牌49枚,我省隊員獲得金牌5枚、銀牌1枚、銅牌1枚,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同時獲得本屆競賽新增項目——團體對抗賽第一名。
其中,獲得金牌和銀牌的5位選手:學軍中學的李宇亮、李愷威、范順豪,紹興一中的潘宇超、陳可卿,被清華大學當場錄取。另一位獲得金牌的來自杭二中的賴陸航,因為去年曾獲得銀牌,當年已獲得保送北京大學的資格。
一個寂寥的競賽
參賽人數僅其他奧賽的一半
然而這一切并沒有改變這項比賽的尷尬。
在全國上下如火如荼討論“奧數”的情況下,信息學奧賽,這個地位與其相當的競賽卻有些寂寥。
目前,我國高中生有5大奧賽項目:數學、物理、信息、化學、生物,這5項奧賽都是學生們獲得“高考(論壇)加分”“保送名校資格”的途徑。
但是,省科協競賽辦公室的帶隊老師龔劍表示,信息學奧賽與它的其他四位兄弟相比,明顯力量懸殊,“全省每年參加信息學奧賽的學生在5000人左右,而其他項目人數則至少上萬人,不少家長對信息學奧賽戴著有色眼鏡。”
徐先友說,自己一般每年都會挖掘30個苗子,但每次總有四五個苗子的家長拒絕這個學科。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