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港校自主招生河南僅錄6人 生源質量整體提高(2)
觀點
報考港校人數下降是理性回歸表現
今年,香港中文大學在我省錄取了5名獎學金學生(4年獎學金共計50萬港元),全部被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包攬,其中不乏放棄國內名校錄取機會的高分考生,如理科679分的李冠琛、676分的張璐,一本志愿填報的均為內地一流高校,但由于報考經濟學專業,他們最終選擇了商科占優的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在我省投放的理科2個獎學金名額,也悉數被該校學生收入囊中。
同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今年為北大清華輸送的考生達到27人,其中北京大18人,清華大學9人。作為香港和內地各龍頭高校的河南生源大戶,該校執行校長徐揚華自然對兩地名校招生中的“暗自較勁”感觸頗多。
徐揚華表示,一方面今年內地考生報考港校更加趨于理性,往年港校的錄取分數往往非常高,讓不少考生望而卻步,導致報考人數下降;另一方面我省考生在參加自主招生港校的全英文面試時,英語口語相對不占優勢,也可能導致表現不佳,才與港校擦肩而過。
分析
港校“退熱”生源質量整體提高
而對于部分高分考生而言,北大清華仍是“心目中的最高學府”。高考成績688分的劉洋就表示,能夠上清華大學,是自己從小就有的夢想;讀清華,感覺更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隨著內地高校的交換生機制、合作辦學機制日漸成熟,內地高校學生到國外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出國留學的比例也越來越大,與國際的接軌越來越密切,港校以往在此方面的突出優勢慢慢萎縮。”清華大學一招生工作人員表示。
此外,港校的學費和生活費用高昂,也讓不少內地考生不敢問津,“畢竟能夠拿到高額獎學金的高分考生,仍是少數”。
不過,香港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內地報考人數有所減少,但被港校錄取的高分考生比例更大,優勢生源更加集中,申請者的整體素質也有所提升。從這一角度講,港校報考熱的這種理性回歸,一方面更有利于港校選拔人才,另外也讓內地考生的個人定位及志愿選擇更加準確,從而減小報考成本及志愿風險。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