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不靠模仿靠積累 寫作也應重個性(3)
2 寫作也應重個性
在小李的語文老師看來,新穎的構思和扎實的古文功底,是幫助小李得高分的關鍵。令她欣慰的是,班上語文成績得到120分左右的幾名學生,都不是硬套作文模版的孩子。平日里,他們就時常在作文結構、選題上有所創新,語言表達也有很鮮明的個人特色。
“老師可以在表達方式、作文結構上教一些技巧性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表達的沖動”,這名老師強調,作文要想出彩,一定要言之有物,才能流暢地講述某個事件,論證自己的觀點。遺憾的是,目前的教學實踐中,給學生自由表達思想的機會,還遠遠不夠。作文原本應該是思維體操,結果成了應試操練。很多學生的作文,看似有觀點,但無法深入探討,更看不到寫作者的個性特質。
一名多年執教高三的語文教師坦言,雖然高考作文體裁不限,但綜合多年考題,擅長寫議論文的同學明顯占優。事實上,學生寫作,記敘文、散文甚至科幻小說都各有擅長,很難說孰優孰劣。他也建議,高考作文可以取消“不能寫詩歌”的禁令,讓小詩人的才華也有用武之地。
境界
余習書法,十有余年矣,終不能得其大略。臨池既倦,心中亦自不平:曩者江郎受業于異人,遽成大家;如使書家執吾手,親授成書之道,必能有所廣益,得脫筆耕之苦也。
少頃,有聲作于門,啟而視之,一長者于右,衣著步履,悉如古人,氣度亦不凡。見余,乃前曰:“吾先世鄭燮,已列仙宮。今下界一游,適聞汝太息者再,遂至,愿聞其詳。”
余大喜,因邀入室,問曰:“《蘭亭》既成,咸以為千載行書第一。世人爭相臨摹,然得其三昧者鮮矣,以其神韻高妙,非后人所能及也,然吾究其成書之道,不過銜觴賦文,聊為記敘,非向以為宿成者也。是故神通之品,實乃天成。若無右軍筆法,雖筆耕千遍,不能也。先生善書,必知其筆法,愿學之。”
鄭燮怫然不悅,嘆曰:“嗚呼,‘筆法天成’!吾聞其論也久矣,未嘗不怒其惑之深也。汝知右軍筆法高絕,而未見其研習之苦也。右軍濯硯,竟成墨池,懷素葬筆,終為筆冢。書家之臨池不倦,如此其至也。今汝不顧其艱辛至此,而欲一朝之間,盡得右軍筆法,亦已難矣。樊川曰:‘蜀山兀,阿房出’,放諸書道,亦可謂‘墨池顯,蘭亭始出’也。”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