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考前避免消極心理暗示 調節睡眠很重要
距高考還有半個月,面對高考壓力,考生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清華附中心理咨詢中心的陳紀英老師,請她談談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走進高考考場。
記者:高考再有半個月就要到了,一些考生覺得壓力特別大,考前這一階段是不是考生心理問題的“高發期”?
陳老師:高考是考生高中階段的最后一件大事,考生對此非常重視,覺得十分重要。同其他年級的學生相比,高三學生容易產生壓力,出現心理問題相對多一些。但是也不能片面強調高考前就是心理問題的“高發期”,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心理問題,考生出的問題也不全都是心理問題。
記者:高考前由于壓力而引發的心理問題有哪些表現呢?
陳老師:人在壓力大的時候,有一些身心反應,不僅心理有變化,生理上也會有變化。
在心理上,容易出現躁動不安的表現。距離高考剩下的時間很短,考生會顯得特別著急。急著做這做那,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踏實,自己定的目標也達不到。
個別考生在長時間、高強度的高考復習中,經過一次次的練習、模擬考試,感到力不從心。原來訂的計劃完成不了,本來挺容易的題也做不出來。
還有的考生因為練習、模擬考試的成績有起伏,容易影響信心。自信不足又往往影響考生水平的正常發揮,一到重要考試,比如說一模、二模成績出不來時。考生就會擔心高考時也發揮失常。
在生理上的反應,考生容易感覺疲勞、煩躁,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增多等現象。應該說這些生理反應都是正常的。遇到這些情況,考生不要驚慌。面對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考試,緊張是正常的,說明考生在意。考生可以做做深呼吸,或者微微閉上眼睛,讓自己沉靜下來。
以上這些心理、生理反應,會影響到睡眠、飲食甚至思維。考生最擔心的就是思維上出現問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老師講的聽不進去等等。
記者:針對心理問題,考生有哪些自我調適方法?
陳老師:考生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計劃和目標,不能期望過高,還有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最佳記憶時間,提高效率。
調整睡眠很重要。從現在開始,不能再開夜車了。一般晚上11點左右,就應該做睡眠的準備了。人如果睡眠不足,就容易煩躁,思維速度跟不上。有一個考生就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天天和睡眠爭時間。每天快到凌晨1點才睡,早上6點就要起來晨讀。一段時間之后就感覺自己學習狀態不好,上課迷糊,注意力不集中,想努力聽講,可一會兒就走神。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