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試題
在漢語中“三”是個有意味的數詞,構成了很多詞語,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舉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產現象或人生經驗的概括,又隱含著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
請根據你對上述詞語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帶“三”詞語(注意“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的聯想與感悟,寫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個詞語聯想思考,也可以把幾個詞語聯系起來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
試題評析
2006年湖北卷考查的是題意作文。作文命題是對帶“三”的詞語的“聯想與感悟”,縱觀材料中“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等,其實均為帶“三”的成語或諺語等,這些涉及了對傳統文化知識這一文化底蘊的考查。其命題特點、寫作要求與原來的話題作文是相通的。準確解讀題意是關鍵,要善于從題目中悟出寫作話題。
2005年與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題的思路是高度一致且獨樹一幟的。只是相比之下,2006年的作文命題明顯簡單了些,更易于考生發揮。尤其就作文的思辨性而言,對帶“三”的某個詞語的感悟應該比對感悟一段論述性文言文要開放得多,容易得多。プ⒅孛褡邐幕底蘊,符合了“以本為本”的重要思想。更重要的,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知識,是弘揚了中華民族精神,發揚光大了民族文化,對考生有極其重要的傳統文化和思想教育作用。其中,命題材料中引用帶“三”的詞語無一個貶義詞,直指年輕人的積極思想,滲透品德教育,引導學生寫思想健康積極的文章。無疑,文章的思想健康積極仍是作文得高分的基礎和保證。2006年的作文命題是極富開放性的:首先,要求是十分寬松的,“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有利于考生發揮特長,展示個性,自由寫出最有水平的文章來;作文內容也極具開放性,帶“三”的詞語某個不限,有利于考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生活積累來選材行文,做到有話可說,且真實動人。帶“三”的詞語中“三”往往是多次、多數的意思。對于帶“三”的常見詞語,“三心二意”“一波三折”之類對一般考生都有所經歷;長于抒情的,“一日三秋”“三生有幸”很不錯;最拿手敘事議論的可就多了:“入木三分”“不三不四”“兩面三刀”“低三下四”“網開三面”;對歷史有特長的,結合“三顧茅廬”大抒一筆,也很是不錯;可寫謙虛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師”;可寫道德修養“三省吾身”;可寫人生感悟“三思而后行”。就文體上說,在敘事的基礎上適當議論抒情或寫議論文,易于把這個作文話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開放性不意味著隨意,審題還得注意:“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活現象或人生經驗的概括,又隱含著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這些詞語”就得注意一定是經過歷史積淀,富于內涵的成語、俗語等。應該說,深入體會這個詞語的意蘊,把作文上升到思辨性高度,是得高分的關鍵。
滿分佳作
減負中的“朝三暮四”
ず北考生
有這樣一群聰明的猴子,它們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顆而早上卻只有三顆而氣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腳,說:“以后給你們早上四顆,晚上三顆!”猴兒們心里卻樂開了花。
自以為聰明的猴子們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顆栗子,是從晚上那四顆中“挪”出來的,它們連半顆栗子都沒多得到。
坐在考場中,我不由想到了減負中的我們,多少和這群猴子有點相像吧?
我們曾經叫嚷著一天十二個小時在校學習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終于有一天,我們的在校時間被壓縮到八個小時。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漸漸地,比傻猴子聰明的我們發現了:“負”并沒有憑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轉移到了家里。一張張的卷子,一本本的習題……我們在家里度過了一節又一節“大練習”“晚自習”。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很簡單。就像那個故事中,栗子的總數沒有變少一樣,我們的考試制度、選拔人才的方法沒有變,那么我們注定要付出和沒有減負的上屆、上上屆……學生們一樣的努力,才能跨過高考這座獨木橋。
或許有人會問:“栗子的總數真的只能是七顆了嗎?”唉,主人畢竟太窮了,他只有買七顆栗子的能力,不過,小猴子是他的寵物,無論如何他會想辦法買更多的栗子。畢竟,減負是國家在教育方面一個嶄新的舉措,作為一個新事物,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特殊國情的發展中國家,它還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困難。從某種角度看,我們的減負,似乎就成了國家的增負。ハ衷冢我們中的許多人心頭壓著的都是“高考”這塊大石頭。如何減輕這種“升學”的心理負擔?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能更輕松地升上大學?這畢竟是國家發展的問題,我自然不能多言。然而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會忽視對下代的培養,更何況我們走過了五千年滄桑的中華民族!我相信,隨著各方面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減負”一定會沖破各種阻力,達到一種真正的“減負”,決不會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戲上演下去。ツ敲矗在這種過渡時期,聰明的小猴子們為了不餓肚子,就該學會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滿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戲;聰明的我們也要把握自己,調整好心態,駕駛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尋找一條有著適合自己風帆風向的海道,駛向勝利的彼岸。大海是遼闊無邊的,我們知道,這樣的路不會只有一條,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虛妄?ノ蠢吹哪騁惶歟當我們看到十幾歲的孩子們在陽光下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時,我們的臉上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他們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為主人給了他們更多的栗子,他們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名師點評】
作者審題準確,切入點小,入題巧妙,由“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引出現行教育中的“減負”,銜接自然貼切,比喻生動形象。并直斥“減負”存在的問題:“減負”并沒能落到實處,未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考生雷厲風行、敢怒敢言的風格躍然紙上,令人折服。
敘議結合,思維縝密,行文自然流暢,議論恣肆縱橫,以理服人,飽含激情。前后照應,最后一自然段意蘊豐富,思想積極,深化中心。プ钅訓米髡咚枷氳某墑歟耗芨呶萁瓴地認識“減負”不樂觀現狀的根源——高考制度和國家社會經濟落后,洞察力敏銳;還能顧全大局,大而言之,清醒地認識到社會的發展最終達到真正的減負,寄希望于美好的未來,對教育的前途充滿信心;小而言之,極有使命感,毫不怨天尤人,能懂得把握自己,調整好心態,一如既往地朝著勝利進取。タ梢運擔作者的見解高明,直言不諱和理性的思考是本文的亮點。
育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