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成人高考網(wǎng)
首頁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專升本 > 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 > 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輔導

2008年專升本大學語文復習筆記二

2008-09-18 10:51:08 來源:育路計算機考試頻道

六、課文知識要點

  1.*《季氏將伐顓臾》

  本文選自《論語。季氏》!墩撜Z》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

  說明孔子反對季康子攻伐顓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體現(xiàn)的孔子關于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了解本文的駁論性質(zhì),掌握本文以對話方式展開批駁、破中有立的議論方式。

  識別本文所用的歷史材料、現(xiàn)實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種論據(jù),理解本文運用論據(jù)的多樣性。

  理解文中重點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的雙重比喻作用及其含義。

  理解本文的反詰句,說明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

  (1)求,無乃爾是過與?

 。2)何以伐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3)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無乃爾是過與?

 。5)是誰之過與?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2.*《寡人之于國也》

  本文選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稱孔孟,同屬儒家學派。

  掌握本文中心:圍繞為何"民不加多"與如何使"民加多"的問題展開論述,著重表現(xiàn)盈軻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違農(nóng)時"至"王道之始也"和"五畝之宅"至"未之有也"這兩段文章所采用的連鎖推理句式:以前幾句得出的結(jié)論為前提,推出新的結(jié)論;再以新的結(jié)論為前提,推出更新的結(jié)論。這種說理方式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承接緊密,氣勢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強文章氣勢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這個著名比喻的含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2)鄰國之民不加少。

 。3)棄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勝食也。

 。5)斧斤以時入山林。

 。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7)謹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義。

 。9)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俄莩而不知發(fā)。  3.*《秋水》(節(jié)選)

  本文書選自《莊子。秋水》。莊子和老子合稱老莊,同屬道家學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觀上對今人的啟迪:學無止境,認識無止境,因此不能滿足,應努力進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闡明觀點的寫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說明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東面而視。

  (2)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

 。3)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4)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望洋向若而嘆曰。

 。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3)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4)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5)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6)拘于虛也。

  4.*《諫逐客書》

  本文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是李斯寫的一個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掌握本文始終正反并論、利害對舉的說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和選詞煉句的特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段落:自"臣聞地廣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來丕豹、公孫支于晉。

 。2)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3)強公室,杜私門。

  (4)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5)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

  (7)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5.《陳情表》

  本文是西晉時李密寫給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陳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個人理由,是為侍奉自幼相依為命、現(xiàn)已年老多病的祖母;體味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這一"抗命"行動的積極內(nèi)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證方式。

  理解本文夾敘夾議,以情動人的藝術特色。

  了解本文駢、散結(jié)合的文體特點。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語、短句,并理解其意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2)外無朞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3)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4)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5)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6.《答李詡書》

  作者韓愈,中唐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書信體議論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學問修養(yǎng)與文章寫作的關系。

  掌握下列兩個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實遂;

 。2)膏之沃者其光曄。

  理解韓愈"唯陳言之務去"的寫作主張。

  理解韓愈"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的寫作主張。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抑不知生之志,蘄勝于人而取于人耶?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2)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3)雖如是,其敢自謂見于成乎?

 。4)志乎古,必遺乎今。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2)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3)亟稱其人,所以勸之。

 。4)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

  7.*《五代史伶官傳序》

  作者歐陽修,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傳》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論。

  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國家的興亡衰敗,主要取決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過五代后唐莊宗盛衰興亡的對比來證明中心論點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歷史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4)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5)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6)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3)請其矢,盛以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5)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6)智勇多困于所溺。

  8.《答司馬諫議書》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書信體駁論文。

  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針對性。

  掌握本文駁論點的反駁方法。

  理解王安石反駁司馬光觀點的說理步驟。

  了解本文的語言特點:柔中寓剛,語言委婉有禮,意志堅決果斷。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2)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3)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習于茍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6)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

 。2)重念蒙君實視遇厚。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4)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

  (5)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6)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9.*《論毅力》

  本文選自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的《專集。新民說》。了解本文的針對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層遞句,掌握文中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

 。3)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

 。4)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

  (5)其意以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

 。6)被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

 。2)盤根錯節(jié)之既經(jīng),而隨有應刃而解之一日。

  (3)其間風潮之或順或逆,常相參伍。

 。4)即彼成我敗所由判也。

 。5)成敗之數(shù),視此而已。10*《燈下漫筆》

  作者魯迅,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本文是魯迅寫的一篇文藝性論文。

  概括說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論點,說明兩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對歷史的剖析和魯迅所指"第三樣時代"的含義。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對復古主義者贊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軍閥統(tǒng)治的現(xiàn)實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論概括和文藝性、形象化說明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語等修辭方法。

  11.《論氣節(jié)》

  作者朱自清,現(xiàn)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

  歸納文章的中心論點。

  結(jié)合有關段落,說明本文所運用的歸納論證方法。

  掌握文中具有對應關系的詞語,說明其對應意義。

  12.*《論快樂》

  作者錢鐘書,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樂由精神來決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闡發(fā)這一哲理所選擇的角度。

  理解本篇隨筆見解深湛、征引繁富、聯(lián)想豐贍、妙趣橫生、詞采精妙的寫作特點。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語。

  13.《心靈的灰燼》

  作者傅雷,現(xiàn)代著名翻譯家。這是一篇書信體散文。

  理解"心靈的灰燼"的含義。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態(tài)度。

  理解文中太陽、雨水、古戰(zhàn)場等比喻對強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選擇與安排》

  作者朱光潛,現(xiàn)當代著名的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

  理解本文關于寫文章應該如何選擇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觀點。

  理解本文廣征博引、取用精當?shù)奶攸c。

  掌握本文所運用的類比推理方法。

  15.《論學問》

  作者培根,英國16世紀哲學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闡述的兩個問題:一是治學的目的,一是治學的方法。

  理解各種學問對人精神的影響、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語言闡述深刻道理的特點16.《鄭伯克段于鄢》

  本文選自《左傳。隱公元年》。《左傳》是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相傳為左丘明所著。

  理清本文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要脈絡。

  了解鄭莊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至"不義不暱,厚將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厭之有?

  (3)不如早為之所。

 。4)多行不義,必自斃。

  (5)君將若之何?

 。6)公賜之食,食舍肉。

 。7)其是之謂乎?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亟請于武公。

  (2)都城過百雉。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4)無庸,將自及。

  (5)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

 。6)公伐諸鄢。

 。7)請以遺之。

 。8)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9)愛其母,施及莊公。

  17.《馮諼客孟嘗君》

  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其整理編訂者是西漢劉向。

  了解孟嘗君是著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

  了解馮諼為孟嘗君"市義"行為中蘊涵的"民本"思想及積極意義。

  分析馮諼的性格特征,掌握本文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

 。2)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3)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4)竊以為君市義。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2)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3)孟嘗君怪之。

  (4)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5)驅(qū)而之薛。

 。6)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18.*《李將軍列傳》(節(jié)選)

  本文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了解《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包括12本紀、30世家、70列傳、8書、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廣性格的主要特征;說明作者通過李廣形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理解本文細?jié)描寫和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段落:

 。1)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2)自"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至"士以此愛樂為用".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2)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3)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識)為人廉,謹于文法。

 。7)胡虜易與耳!

 。8)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9)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

  (2)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

  (3)殺其二人,生得一人。

 。4)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

  (5)前未到匈奴陣二里所,止。

 。6)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

  (8)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9)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

 。10)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

  (11)為虜所生得。

 。12)急詣部,如書。

 。13)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

 。14)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

  19.*《張中丞傳后敘》

  理解"后敘"的含義。掌握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是敘事和議論并重、文章前半部分議論與后半部分記敘的有機結(jié)合。

  掌握本文前半部分為許遠辯誣所采用的論證方法;掌握作者補敘南霽云事跡所采用的寫作方法。

  理解并翻譯下列幾段文字:

 。1)自"守一城,捍天下"至"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2)自"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至"公有言,云敢不死".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遠之不畏死亦明矣。

 。2)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

 。3)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

 。4)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

  (5)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不能通知二父志。

 。2)疑畏死而辭服于賊。

  (3)以此詬遠。

  (4)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

  (5)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6)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

 。7)棄城而逆遁。

  (8)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

  20.*《種樹郭橐駝傳》

  作者柳宗元,中唐著名作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寓言性傳記散文。

  掌握全篇主旨:把種樹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長人者好煩其令"的社會弊病,以及由此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

  掌握本文運用類比和對比手法說明道理的特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

 。2)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

  (3)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4)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5)故不我若也。

 。6)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且碩茂,早實以蕃。

 。2)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夭……

 。3)其蒔也若子。

  (4)官命促爾耕,勖爾植。

 。5)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6)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7)吾小人輟饗饔以勞吏者。

 。8)故病且怠。

分享到:

育路成人高考網(wǎng)

育路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án)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及詳細侵權(quán)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

咨詢熱線
010-51297401

咨詢熱線
188-1088-6235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色资源站欧美在线 | 亚洲无马在线不卡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 | 四房婷婷婷婷丁香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