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成人高考網
首頁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專升本 >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 > 成考專升本政治模擬題

成考專升本政治選擇題資料二

2008-04-17 09:21:52 來源:

選擇題

  1.哲學為科學研究提供()

  A.經驗材料 B.理論結論 C.一般方法論 D.具體方法

  2.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原則是()

  A.邏輯和歷史的統一 B.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C.分析和綜合的統一 D.主體和客體的統一

  3.把思維歸結為只是人腦的生理過程,這種觀點是()

  A.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C.相對主義的觀點 D.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4.意識的能動性是指人類的意識可以()

  A.認識和改造世界 B.創造客觀規律 C.改造客觀規律 D.消滅損害人類的規律

  5.對發展的實質的確切理解是()

  A.事物的不斷運動 B.各種運動形式之間的互相聯系和轉化

  C.運動和靜止的辯證統一 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6.矛盾是指()

  A.對立面的互相聯結,互相轉化 B.對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C.思維的前后不一致 D.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

  7.認識的本質在于()

  A.主體創造 B.能動反映 C.社會實踐 D.客觀存在

  8.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A.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問題 B.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C.社會各階級之間的關系問題 D.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9.決定社會形態性質的是()

  A.生產力 B.生產關系 C.國體 D.意識形態

  10.上層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學觀念 C.國家政權 D.科學技術

  1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文化的社會功能的是()

  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 C.強制功能 D.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

  12.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的性質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資本主義社會 C.封建社會 D.半封建社會

  13.1894年11月,孫中山建立的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是()

  A.興中會 B.華興會 C.光復會 D.科學補習所

  14.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是()

  A.《中華蘇維埃憲法大綱》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D.《中華民國憲法》

  15.1920年8月,中國最早建立的共產主義小組是()

  A.北京小組 B.武漢小組 C.長沙小組 D.上海小組

  16.毛主席闡述關于中國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論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C.《論持久戰》 D.《新民主主義論》

  17.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并解決土地問題以后,我國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B.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D.先進的生產關系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18.建國初期,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主要途徑是()

  A.沒收帝國主義在華企業 B.沒收官僚資本

  C.剝奪民族資產階級的財產 D.依靠蘇聯的援助

  19.對新中國國家政權建設有重要意義的《共同綱領》確定于()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B.黨的七屆三中全會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共"八大"

  20.提出中國***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城市,開始由城市領導農村新時期的是()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

  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國經濟建設的方針是()

  A.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B.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C.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D.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

  22.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

  A.群眾路線 B.統一戰線 C.實事求是 D.武裝斗爭

  23."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是()

  A.發展道路問題 B.根本任務問題 C.發展戰略問題 D.發展階段問題

  24.我國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實際依據是我國正處于()

  A.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D.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5.市場機制中的核心機制是()

  A.供求機制 B.激勵機制 C.價格機制 D.競爭機制

  26.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A.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B.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C.宏觀調控由直接向間接轉化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決定的中心任務是()

  A.經濟體制改革 B.政治體制改革 C.經濟建設 D.對外開放

  28.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和基本特征是()

  A.按勞分配 B.共同富裕 C.生產資料公有制 D.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

  2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資分配為主,其他分配方式為輔

  C.以個體勞動收入分配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為輔

  D.以勞動力價值收入分配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為輔

  30.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是()

  A.為人民服務 B.誠實守信 C.集體主義 D.愛國主義

  31."一國兩制"的前提是()

  A.大陸實行社會主義 B.港澳臺高度自治

  C.港澳臺資本主義制度不變 D.國家主權統一于中華人民共和國

  32.社會主義各階段的劃分最終應以()

  A.生產力的發展為標準 B.生產關系為標準

  C.公有制程度為標準 D.階級斗爭為標準

  33.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是()

  A.社會主義民主的保證和體現 B.調整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準則

  C.上升為法律的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意志 D.維護社會秩序的行為規范

  34.可持續發展強調()

  A.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B.經濟的發展

  C.人口的發展 D.高科技的發展

  35."三講"中的核心是()

  A.講學習 B講政治 C.講正氣 D.三個代表

  參考答案

  1.C2.B 3.D 4.A 5.D6.D 7.B8.D9.B 10.C11.C 12.C13.A

  14.B15.D16.A 17.A 18.D 19.A20.B21.B22.C23.B24.B25.C

  26.D27.C28.C29.A30.C 31.D 32.A 33.C34.A35.B

  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間的關系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B.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C.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C.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2.唯物主義-元論與唯心主義-元論對立的根本問題是( )

  A.世界發展的動力問題 B.意識的本質問題

  C.世界的本原問題 D.真理的本性問題

  3.形而上學認為靜止( )

  A.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B.有運動寓于其中

  C.無運動寓于其中 D.是寓于運動之中的

  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C.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D.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5.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指( )

  A.質量互變規律 B.否定之否定規律 C.系統規律 D.矛盾規律

  6.辯證否定觀認為,否定是( )

  A.事物的消亡 B.外部因素對事物的作用

  C.事物自身的轉化 D.無保留拋棄的過程

  7.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關系是( )

  A.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深化

  B.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基礎

  C.理性認識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感性認識

  D.感性認識就是感覺,理性認識是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集合

  8.階級現象

  A.貫穿人類社會始終 B.永遠不會消亡  C.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 D.是一個歷史性范疇

  9.社會形態是( )

  A.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 B.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一

  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 D.社會和自然的統一

  10.社會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發展生產力B.變革生產關系 C.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 D.推翻反動階級的統治

  1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是( )

  A.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B.必然與偶然的關系  C.原因與結果的關系 D.可能與現實的關系

  12.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性質是( )

  A.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B.封建社會的殘余

  C.資本主義社會 D.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13.五四運動后的新文化運動的性質屬于( )

  A.舊民主主義 B.民主主義  C.新民主主義 D.社會主義

  14.俄國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國宣傳馬克思主義、贊揚十月革命的是( )

  A.李達 B.李大釗 C.毛主席 D.陳獨秀

  15.造成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總根源是( )

  A.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B.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C.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壓迫 D.民族資本主義的軟弱

  16.標志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終結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的失敗 B.第一次護法戰爭的失敗

  C.第二次護法戰爭的失敗 D.護國戰爭的失敗

  17.下面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發寶的是( )

  A.統一戰線 B.武裝斗爭 C.土地革命 D.黨的建設

  18.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三大經濟綱領中規定,對民族工商業采取的政策是( )

  A.沒收 B.改造 C.保護 D.贖買

  19.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中國進入( )

  A.社會主義社會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共產主義社會 D.新民主主義社會

  20.毛主席思想形成的標志是( )

  A.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形成

  C.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形成

  D.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

  21.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裝斗爭   C.黨的建設 D.統一戰線

  22.中國共產黨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文件是( )

  A.《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B.《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C.《論聯合政府》 D.《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23.鄧小平理論中,反復強調的基本理論問題是( )

  A.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4.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

  A.消滅剝削 B.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C.發展生產力 D.實現共同富裕

  25.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于( )

  A.新中國成立 B.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C.十一屆三中全會 D.實行改革開放

  26.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 )

  A.公有制和按勞分配 B.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C.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D.發展生產和共同富裕

  27.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

  A.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理論聯系實際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28.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

  A.建立市場自發調節的經濟體制 B.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

  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建立指導性計劃的經濟體制

  29.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理論依據是( )

  A.按勞分配規律 B.商品經濟價值規律

  C.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互動規律 D.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規律

  30.我國的國體是( )

  A.人民民主專政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政治協商制度 D.無產階級專政

  31.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高類型的民主是( )

  A.資本主義民主 B.社會主義民主 C.原始公社民主 D.共產主義民主

  32.社會主義愛國統一戰線的根本性質的基礎是( )

  A.愛國主義 B.新民主主義 C.社會主義 D."一國兩制"方針

  33.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 )

  A.主觀為別人,客觀為自己 B.先人后己 C.集體主義 D.個人主義

  34.系統闡述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的綱領性文件是( )

  A."葉九條" B."鄧六條" C."一納四目" D.總書記提出的八項主張

  35.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人民民主專政 B.多黨合作制 C.依法治國 D.政治協商

  參考答案

  1.C2.B 3.D 4.A 5.D6.D 7.B8.D9.B 10.C11.C 12.C13.A

  14.B15.D16.A 17.A 18.D 19.A20.B21.B22.C23.B24.B25.C

  26.D27.C28.C29.A30.C 31.D 32.A 33.C34.A35.B

  選擇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A.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C.政治和經濟的關系問題 D.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英國古典經濟學

  C.德國古典哲學 D.法國空想社會主義

  3.哲學上的物質范疇與自然科學上的物質范疇的關系是( )

  A.本原和派生關系 B.普遍和特殊的關系

  C.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D.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4.否認相對靜止的哲學是( )

  A.相對主義 B.唯物主義 C.唯心主義 D.詭辯論

  5.先有工程設計圖,然后施工建成大廈。這說明( )

  A.意識產生物質 B.意識轉化為物質

  C.意識決定物質 D.意識創造物質

  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這說明( )

  A.質變是由量變引起的 B.量變是由質變引起的

  C.質變和量變是相互滲透的 D.量變在事物發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外力的推動 B.事物內部矛盾

  C.矛盾雙方的互相滲透 D.矛盾雙方互相聯結

  8.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

  A.是否為多數人公認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與自己的對象一致 D.是否有用

  9.人類認識的基礎是( )

  A.感性直觀 B.理性思維

  C.客觀精神 D.社會實踐

  10.階級社會里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意識是( )

  A.社會大多數人的思想 B.社會中少數人的思想

  C.統治階級的思想 D.勞動群眾的思想

  11.馬克思揭示人的本質的出發點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類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會關系 D.人的自然屬性

  12.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志是( )

  A.《馬關條約》的簽訂 B.《北京條約》的簽訂

  C.《辛丑條約》的簽訂 D.《天津條約》的簽訂

  13.1917年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要求恢復的是( )

  A.《天壇憲章》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華民國憲法》 D.《中華民國約法》

  14.新文化運動中最早高舉"德先生"、"賽先生"大旗的是( )

  A.陳獨秀 B.胡適 C.李大釗 D.魯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這一概念的是( )

  A.劉少奇 B.朱德 C.王稼祥 D.鄧小平

  16.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會議的召開 B.中共"三大"的召開

  C.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D.中國國民黨"二大"的召開

  17.遵義會議上,中央在實際上確立了誰的核心領導地位( )

  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總理 D.張聞天

  18.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 )

  A.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土地革命 B.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

  C.土地革命,黨的建設,武裝斗爭 D.根據地建設,工人運動,黨的建設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總政策的著作是( )

  A.《論人民民主專政》 B.《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C.《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D.《新民主主義論》

  20.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規定,對官僚資本實行( )

  A.沒收 B.贖買 C.公私合營 D.改造

  21.中共中央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會議是( )

  A.1961年中共八屆九中全會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會議

  C.黨的七屆三中全會 D.黨的"八大"

  22.確立毛主席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

  A.延安整風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D.中共"七大"

  23.鄧小平理論這一科學體系的邏輯起點是( )

  A.改革開放 B.獨立自主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三個有利于"

  24.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 )

  A.直接動力 B.惟一動力

  C.最終動力 D.次要動力

  25.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 )

  A.發展社會生產力 B.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C.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D.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26.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具體目標是實現( )

  A.綜合機械化 B.生產自動化

  C.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 D.科學化

  27.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要是要使市場( )

  A.調節整個社會的生產和流通 B.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C.在流通領域發揮作用 D.自發地調節社會總量平衡

  28.我國現階段存在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 B.貫徹物質利益原則

  C.生產力狀況 D.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要

  29.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者的勞動是( )

  A.勞動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勞動者謀生的手段

  C.勞動者創造財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勞動者的謀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0.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 )

  A.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實現共同富裕 B.堅持改革開放

  C.堅持鄧小平理論 D.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1."一國兩制"構想最先是為解決( )

  A.臺灣問題 B.香港問題 C.澳門問題 D.經濟特區問題

  32.我國的政體是( )

  A.人民民主專政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3.以下屬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必須遵循的原則的是( )

  A.依法治國 B.堅持市場經濟體制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4.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描述不正確的是( )

  A.以馬列主義為指導 B.以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為目標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是促進改革開放的精神文明

  3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組織原則是( )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當家作主

  參考答案

  1.B2.C 3.B4.D 5.B6.A 7.B8.C9.D10.C11.C 12.C13.B

  14.A15.C 16.C17.A 18.B19.B20.A

  21.A22.D23.C24.C25.D26.C27.B 28.C29.D30.A 31.A

  32.B33.C34.B 35.C

  選擇題

  1.全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結論是( )

  A.科學社會主義 B.馬克思主義哲學

  C.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D.無產階級革命的學說

  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內容,即( )

  A.認識論和實踐論問題 B.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C.物質問題和意識問題 D.本原論問題和實踐論問題

  3.在意識的本質問題上,唯心主義( )

  A.強調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B.否認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C.夸大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D.承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4."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 )

  A.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B.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

  C.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 D.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5.唯物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狀態 C.結構和功能 D.源泉和動力

  6.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一切舊哲學的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征是( )

  A.階級性 B.革命性 C.實踐性 D.科學性

  7.質變指的是( )

  A.事物的連續性變化 B.事物根本性質變化

  C.非爆發式飛躍 D.事物數量的增減

  8.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是因為實踐具有( )

  A.普遍性 B.絕對性

  C.客觀實在性 D.直接現實性

  9.上層建筑對社會發展作用的性質取決于( )

  A.國家政權的性質 B.意識形態的性質

  C.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D.上層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10.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黨制度 B.選舉制度

  C.文官制度 D.國家制度

  11.人民群眾之所以是歷史的創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眾是人口的大多數 B.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

  C.人民群眾具有先進思想 D.人民群眾通曉歷史發展規律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革命對象是( )

  A.官僚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 B.封建主義、民族資本主義

  C.帝國主義、資產階級 D.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13.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 )

  A.共產主義 B.實用主義

  C.新三民主義 D.三民主義

  1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具有歷史性轉折意義的會議是( )

  A.洛川會議 B.遵義會議

  C.八。七會議 D.瓦窯堡會議

  15.五四運動前的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

  A.小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B.新民主主義文化運動

  C.舊民主主義文化運動 D.無產階級文化運動

  16.毛主席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

  A.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戰爭后期 D.抗日戰爭時期

  17.毛主席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寶的文章是( )

  A.《〈共產黨人〉發刊詞》 B.《新民主主義論》

  C.《論人民民主專政》 D.《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18.解放戰爭時期,變抗日戰爭時期減租減息政策為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的文件是( )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關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C.《在不同地區實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五四指示》

  19.在1946年1月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上,國共雙方斗爭的焦點是( )

  A.政權和軍隊問題 B.憲章原則問題

  C.和平與民主問題 D.和平建國綱領問題

  20.1950年6月,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確定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中心任務是( )

  A.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 B.迅速消滅國民黨殘匪

  C.完成解放區的土改工作 D.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的統一

  21.下列不能體現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是( )

  A.毛主席發表《論十大關系》 B.黨的"八大"

  C.毛主席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D.黨的"九大"

  22.我國實現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標志是( )

  A.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1954軍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舉行 D.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23.鄧小平理論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

  A.黨的"十二大" B.黨的"十三大"

  C.黨的"十四大" D.黨的"十五大"

  24.中國共產黨創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宣言書是( )

  A.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議

  B.《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5.鄧小平完整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時間是( )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26.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結束是在( )

  A.改革開放目標實現 B.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C.21世紀中葉 D.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7.初級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三個重點是( )

  A.農業、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學 B.農業、工業和科學技術

  C.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 D.農業、高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

  28.在馬克思主義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本質規定的是( )

  A.馬克思、恩格斯 B.列寧 C.毛主席 D.鄧小平

  29.關于我國當前個體經濟理解不正確的是( )

  A.不存在雇傭關系 B.能解決部分就業問題

  C.為國家提供資金積累 D.提供產品,繁榮市場

  30.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C.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D.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31.我國民族問題的實質是( )

  A.階級斗爭 B.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事實上的不平等

  C.民族矛盾 D.經濟文化的差異

  32.在社會保障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會救助 B.社會保險 C.社會福利 D.社會優撫

  33.鄧小平理論認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是( )

  A.發展教育和科學 B.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C.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34.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是( )

  A.共產主義 B.社會主義 C.愛國主義 D.集體主義

  35.我國民主黨派的性質是

  A.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政黨 B.服務于社會主義的

  C.在野黨 D.民主主義的政黨

  參考答案

  1.A 2.C 3.B4.D 5.A6.C7.B8.D9.C 10.D11.B

  12.D13.C14.B15.C 16.B17.A18.D 19.A20.A21.D22.D23.D 24.C

  25.D 26.D27.A28.D29.A 30.B31.B 32.B 33.C34.D 35.B

  選擇題

  1.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產生了( )

  A.辯證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對立 B.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的對立

  C.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D.存在主義與虛無主義的對立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學基礎是( )

  A.地質學和胚胎學 B.動植物生理學和有機化學

  C.機械力學 D.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3.物質和意識的同一性問題,是指( )

  A.兩者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B.后者能否反映前者的問題

  C.意識的能動性問題 D.實踐和認識關系問題

  4.否定世界同一性的觀點是( )

  A.二元論 B.唯心主義

  C.形而上學 D.舊唯物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 )

  A.根本屬性 B.運動方式 C.存在形式 D.時空坐標

  6.主要矛盾是指( )

  A.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B.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始終的矛盾

  C.處于從屬地位的矛盾

  D.對事物發展起加速或延緩作用的矛盾

  7.質變和量變的關系是( )

  A.進步和保守的關系 B.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

  C.相互制約和轉化的關系 D.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8.所謂結果,就是( )

  A.引起現象的現象 B.事物主要矛盾

  C.已經發生的現實 D.被現象引起的現象

  9.相對真理的含義是指( )

  A.真理是相對的 B.真理中包含一定的錯誤

  C.真理具有客觀性和無限性 D.真理具有具體性和條件性

  10.在生產方式的統一體中( )

  A.生產力是本質,生產關系是現象

  B.生產力是現象,生產關系是本質

  C.生產力是形式,生產關系是內容

  D.生產力是內容,生產關系是形式

  11.劃分階級的依據是( )

  A.社會分工 B.分配多寡

  C.經濟地位 D.政治立場

  1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標志是( )

  A.太平天國運動 B.五四運動

  C.辛亥革命 D.五卅運動

  13.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集中力量領導了( )

  A.農民運動 B.土地革命運動

  C.工人運動 D.文化革命運動

  14.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確定武裝推翻國民黨統治的總方針制訂于( )

  A.中共"二大" B.中共八。七會議

  C.中共"三大" D.中共遵義會議

  15.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最緊迫的問題是( )

  A.政治路線問題 B.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

  C.策略問題 D.思想路線問題

  16.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最主要的斗爭形式是( )

  A.武裝斗爭 B.合法斗爭

  C.非法斗爭 D.群眾斗爭

  17.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區別是革命的( )

  A.動力不同 B.對象不同

  C.道路不同 D.領導權不同

  18.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制定的第一個土地法是( )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井岡山土地法》

  C.《興國土地法》 D.《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土地法》

  19.中國抗日戰爭不能速勝而只能是持久戰的根據是( )

  A.敵強我弱 B.敵小我大

  C.敵退步,我進步 D.敵寡助,我多助


  20.抗戰時期,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的關系是( )

  A.兩者是完全對立的 B.后者服從前者

  C.兩者同等重要 D.前者服從后者

  21.建國初期,黨在土地改革中對富農的政策是( )

  A.征收富農多余的土地財產 B.保存富農經濟

  C.限制富農 D.消滅富農

  22.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所要建立的國體是( )

  A.工人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B.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

  C.工農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D.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

  23.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思想兩者之間是( )

  A.替代關系 B.發展關系 C.繼承關系 D.繼承和發展關系

  24.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 )

  A.社會主義國家都必須經歷的階段

  B.特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經歷的階段

  C.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階段

  D.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階段

  25.我國制定"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基本依據是( )

  A.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 B.我國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狀況

  C.我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 D.我國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

  2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是( )

  A.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 B.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

  C.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D.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27.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經濟增長,主要是靠( )

  A.增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數量 B.增加資金和資源的投入量

  C.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 D.增加積累和擴大生產規模

  28.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標是( )

  A.保證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勞動者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C.保證勞動者充分就業 D.實現共同富裕

  29.在我國經濟運行中,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是( )

  A.計劃 B.金融 C.市場 D.財政

  30.在我國現階段,不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是( )

  A.國有經濟 B.集體經濟

  C.混合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 D.私營經濟

  31.社會主義制度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應該主要體現在( )

  A.生產力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B.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

  C.對人民民主,對敵人專政

  D.人民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

  32.鄧小平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 )

  A.一靠資金,二靠技術 B.要靠改革開放

  C.要靠安定團結 D.要靠自己的發展

  33.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歸根到底是因為它( )

  A.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政治上的集中體現

  B.有利于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C.是社會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D.體現了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政

  34.在臺灣問題上,我們的立場是( )

  A.武力統一 B.只爭取和平統一

  C.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D.爭取和平統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35.兩個文明一起抓,關鍵是( )

  A.抓物質文明 B.抓精神文明

  C.兩手都要硬 D.先抓物質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參考答案

  1.C 2.D 3.B4.C5.C 6.A 7.C8.D9.D10.A

  11.C12.B13.C14.B 15.B16.A17.D18.B19.A20.B

  21.B22.D23.D24.B25.A26.B27.C28.A 29.C30.D

  31.A32.D 33.A34.C35.C

  選擇題

  1.哲學是( )

  A.科學知識的總結 B.科學之科學

  C.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D.世界觀

  2.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

  A.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問題

  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 D.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德國古典哲學

  C.17世紀英國哲學 D.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

  4.運動是( )

  A.絕對的 B.相對的

  C.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是絕對和相對的對立統一 D.有條件的

  5.認為勞動在意識的產生過程中起決定的作用,這種觀點是( )

  A.唯心主義的 B.機械唯物主義的

  C.辯證法的 D.辯證唯物主義的

  6.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 )

  A.質量互變規律 B.否定之否定規律

  C.對立統一規律 D.普遍聯系規律

  7.實踐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A.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 B.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活動

  C.科學實驗活動 D.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8.認識的基礎是( )

  A.關于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規律的理論規則 B.偉人的教導

  C.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實踐

  9.生產力范疇反映了( )

  A.人與人的關系 B.人與自然的關系

  C.人與勞動工具的關系 D.人與生產資料的關系

  10.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環境 B.人口因素

  C.國家 D.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

  11.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起點是( )

  A.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的簽訂 B.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北京條約》的簽訂

  C.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 D.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辛丑條約》的簽訂

  1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主要對象是( )

  A.封建主義 B.帝國主義

  C.官僚資本主義 D.國民黨反動派

  13.人民軍隊的最高宗旨是( )

  A.為共產黨服務 B.為人民服務

  C.為無產階級服務 D.為農民階級服務

  14.中國民主革命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任務,將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的起點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C.三大戰役的勝利 D.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

  15.社會主義時期我國政治生活的主題是( )

  A.解決敵我矛盾 B.解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C.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D.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6.在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斷中,居首位的是( )

  A.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B.消滅剝削

  C.消除兩極分化 D.實現共同富裕

  17.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 )

  A.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B.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公司制

  18.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 )

  A.加強科學精神建設 B.增強遵紀守法意識

  C.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D.堅持為人民服務

  19.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點是( )

  A.階級性 B.實踐性

  C.革命性 D.科學性

  20.中國共產黨最基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

  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一切為了群眾

  C.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D.一切依靠群眾

  2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要依賴自然科學的成果,這說明( )

  A.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 B.具體科學以哲學為指導

  C.哲學是各門科學的總和 D.科學就是哲學

  22.認為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這是( )

  A.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D.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23.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中國共產黨成立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4.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C.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D.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2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是( )

  A.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 B.沒收官僚資本歸無產階級的國家所有

  C.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 D.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26.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回答( )

  A.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

  B.怎樣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問題

  C.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問題

  D.怎樣搞好黨的建設問題

  27.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在于( )

  A.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發展教育和科學

  C.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D.演化文化體制改革

  28.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

  A.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B.培養社會主義新人

  C.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D.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29.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 )

  A.農業 B.重工業

  C.第三產業 D.高科技產業

  30.我國經濟發展,必須( )

  A.以提高速度為中心 B.以提高比例為中心

  C.以提高規模為中心 D.以提高效益為中心

  31.當代世界中的所謂東西問題屬于( )

  A.和平問題 B.經濟問題

  C.發展問題 D.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陣營的關系問題

  32.中國古代曾有一種"白馬非馬"論,這種觀點割裂了( )

  A.一般和個別的辯證關系 B.肯定和否定的辯證關系

  C.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D.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關系

  33.社會保障的最高層次是( )

  A.社會救助 B.社會保險 C.社會福利 D.社會優撫

  34.毛主席完整地表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是( )

  A.在1926年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

  B.在1939年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

  C.在1948年的《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

  D.在1940年的《新民民主主義論》中

  35.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特征是( )

  A.戰爭與革命 B.和平與發展

  C.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 D.經濟一體化和政治多極化

  參考答案

  1.C2.A3.B4.A 5.D 6.C 7.B 8.D 9.B 10.D 11.A 12.B

  13.B 14.B 15.C 16.A 17.A 18.D 19.B 20.C 21.A 22.D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D31.A 32.A 33.C 34.C

  35. B

  選擇題

  1.哲學基本問題是指( )

  A.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B.思維與存在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

  C.思維與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問題 D.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問題

  2.關于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

  A.哲學依賴具體科學,具體科學需要哲學的指導 B.哲學可以代替具體科學

  C.具體科學可以代替哲學 D.哲學是具體科學,具體科學也是哲學

  3.在構成社會存在的三要素中,最基本的是( )

  A.地理環境 B.人口因素

  C.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方式 D.國家政權

  4.物質的惟一特性是( )

  A.運動 B.客觀實在性

  C.可感知性 D.統一性

  5.認為時間空間是感性的先天形式,這是( )

  A.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相對主義觀點 D.形而上學觀點

  6.對意識表述正確的是( )

  A.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B.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

  C.意識是脫離人腦的絕對觀念

  D.意識在形式上是客觀的,在內容上是主觀的

  7.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

  A.物質與運動的關系問題

  B.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問題

  C.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問題

  D.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8.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在實際工作中會犯( )

  A.冒險主義的錯誤 B.無政府主義的錯誤

  C.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的錯誤 D.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錯誤

  9.社會基本矛盾是( )

  A.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

  B.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D.國體和政體的矛盾

  10.帝國主義在中國奪取投資設廠權開始于(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北京條約》

  11.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是指( )

  A.新民主主義 B.社會主義的三民主義

  C.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 D.實行武裝斗爭的三民主義

  12.中國民主革命開始走上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的起點是( )

  A.八。一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和向井岡山進軍

  C.遵義會議 D.八。七會議

  13.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是( )

  A.武裝斗爭 B.實事求是

  C.群眾路線 D.獨立自主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黨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的"三反"運動的內容是( )

  A.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 B.反對官僚主義、反保守、反倒退

  C.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D.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

  15.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

  A.消滅剝削 B.建設共產主義

  C.實現共同富裕 D.大力發展生產力

  16.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

  A.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B.實現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

  C.實現民族平等、團結和合作 D.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17.下列選項中屬于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

  A.以公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B.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同時并存

  C.現代企業制度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8.在社會主義社會,正確處理先富后富的關系,必須堅持的原則是( )

  A.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B.以勤勞致富為基礎

  C.消除兩極分化 D.以發展生產力為目的

  19.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一國兩制"構想

  C.群眾路線 D."三個有利于"的標準

  20.不屬于毛主席思想科學體系的是( )

  A.毛主席個人的思想 B.黨的其他領導人的思想

  C.黨的文件和決議 D.毛主席晚年的錯誤思想

  21.在我黨歷史上,第一次比較系統地提出和論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 )

  A.黨的"十三大"上 B.黨的"十二大"上

  C.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 D.黨的"十五大"上

  2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C.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D.人民內部矛盾

  2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在全社會實行按勞分配 B.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C.在全社會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 D.實行平均分配

  2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社會經濟實行宏觀調控的主體是( )

  A.企業 B.市場 C.行業組織 D.政府

  25.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是( )

  A.殖民主義 B.極端民族主義 C.新法西斯主義 D.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26.農業的發展主要靠( )

  A.政策和科學 B.資金投入 C.人力投入 D.政策保證

  27.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 )

  A.共產黨一黨專政 B.工農聯合專政

  C.無產階級專政 D.以*民主為主的多黨聯合專政

  28.毛主席首次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概念是在( )

  A.《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

  B.中共"八大"上

  C.《論十大關系》中

  D.《論人民民主專政》中

  29.我國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從根本上說,是( )

  A.愛國主義性質的 B.社會主義性質的

  C.人民民主性質的 D.政治聯盟性質的

  30.黨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紀,全黨要繼續推進的"新的偉大工程"是指( )

  A.反腐敗斗爭 B.改善黨的領導

  C.祖國統一 D.黨的建設

  31.在毛主席思想中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形成的標志是( )

  A.《論人民民主專政》的發表 B.《新民主主義論》的發表

  C.《論聯合政府》的發表 D.《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發表

  32.人民軍隊建設的最根本原則是( )

  A.軍民一致原則 B.官兵一致原則

  C.軍事民主原則 D.黨指揮槍原則

  33.人生觀的核心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理想 C.人生價值 D.人生態度

  34.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中,決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的是( )

  A.生產力的發展 B.思想道德建設

  C.理想建設 D.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35.下列選項中屬于意識形態的是( )

  A.物理學 B.心理學 C.哲學 D.語言學

  參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A 7.C 8.C 9.C 10.B 11.C 11.B

  13.D 14.D 15.D 16.A 17.D 18.A 19.A 20.D 21.A 22.C 23.B

  24.D 25.D 26.A 27.C 28.A 29.B 30.D 31.A 32.D 33.C 34.D

  35.C

  選擇題

  1.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是( )

  A.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C.哲學的基本問題 D.物質與運動的關系問題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前提有( )

  A.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達爾文進化論

  B.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原子結構學說、原子——分子論

  C.細胞學說、達爾文進化論、信息論

  D.達爾文進化論、控制論、系統論

  3.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C.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要兩手抓 D.社會意識是完全被動的

  4.物質的根本屬性是( )

  A.運動 B.客觀實在性 C.可感知性 D.統一性

  5.唯心主義時空觀的根本缺陷是( )

  A.認為時空是裝物質運動的"空盒子"

  B.認為時空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C.否認時空同運動著的物質的聯系

  D.認為時空是絕對的

  6.在意識的產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

  A.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類似感覺的特性" B.勞動

  C.自然環境 D.客觀精神的邏輯發展

  7.真理的絕對性是指( )

  A.真理是不變的 B.真理是永恒的

  C.真理的客觀性和無限性 D.真理永遠是有用的

  8.下列選項中屬于人的本質屬性的有( )

  A.人的自然屬性 B.人的社會屬性

  C.人的心理特征 D.人的生理特征

  9.國家本質上是( )

  A.社會秩序的維持者 B.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機構

  C.社會生活的領導者 D.階級壓迫的工具

  10.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是( )

  A.中國同盟會 B.興中會

  C.中國國民黨 D.中國民主同盟

  1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 )

  A.無產階級 B.農民階級

  C.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12.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是( )

  A.無產階級專政 B.資產階級專政

  C.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 D.官僚地主階級專政

  13.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的起點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1956年完成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1953年底開始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人民公社成立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黨開展"五反"運動是在( )

  A.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 B.私營工商業中

  C.全國農村 D.教育和文化界

  15.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政治生活的主題是( )

  A.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B.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C.大力發展生產力 D.依法治國

  1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部分是( )

  A.實行國有企業改革 B.實行政府職能的轉變

  C.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 D.改革金融體系

  1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決定的中心任務是( )

  A.經濟體制改革 B.政治體制改革

  C.經濟建設 D.對外開放

  18.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有( )

  A.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

  B.繼承中國革命文化傳統

  C.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D.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19.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是在( )

  A.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二大"

  B.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三大"

  C.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四大"

  D.黨的"十四大"到黨的"十五大"

  20.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中,應積極發展的是( )

  A.農業 B.第二產業 C.工業 D.第三產業

  21.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核心和主體是( )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堅持改革開放

  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22.社會主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實現共同富裕 B.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

  C.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D.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23.社會保障的最低層次是( )

  A.社會救助 B.社會保險

  C.社會福利 D.社會優撫

  24.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 )

  A.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B.加快發展速度為中心

  C.提高國民生產總值為中心 D.平衡比例為中心

  25.在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中處于主體地位是( )

  A.公有制經濟 B.股份制經濟

  C.民營經濟 D.中外合資經濟

  26.精神文明重在建設,指( )

  A.把"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B.把"培育"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C.把"建設"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D.把"實效"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7.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 )

  A.以計劃為主,市場為輔的經濟體制 B.完全的市場經濟體制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國家為主導的市場經濟體制

  28.我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是實現( )

  A.小康 B.人民生活比較富裕

  C.人民生活很富裕 D.解決溫飽

  29.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政體是(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30.我國社會主義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則是( )

  A.各民族共同繁榮 B.民族團結和合作

  C.民族平等 D.民族自由

  3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是( )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3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成為全黨共識的標志是( )

  A.中共"六大"的召開 B.中共"七大"的召開

  C.遵義會議的召開 D."八。七"會議的召開

  33.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 )

  A.人類自身不斷增長的需求 B.階級斗爭

  C.社會革命 D.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34.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 )

  A.根本動力 B.直接動力

  C.主要動力 D.惟一動力

  35.在生產關系各要素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

  A.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B.生產過程中人們的相互關系

  C.產品分配關系 D.消費關系

  參考答案

  1.A 2.A 3.A 4.A 5.C 6.B 7.C 8.B 9.D 10.A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A 22.C 23.A

  24.A 25.A 26.C 27.C 28.A 29.A 30.A 31.B 32.C 33.D 34.B

  35.A

分享到:

育路成人高考網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咨詢熱線
010-51297401

咨詢熱線
188-1088-6235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一区 | 日韩久久激情精品 |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AV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亚洲一区视频香蕉 | 亚洲女同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