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成人高考網
首頁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專升本 >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 > 成考專升本政治模擬題

成考專升本政治選擇題資料一

2008-04-17 09:19:54 來源:

1.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舊哲學的最顯著特點是( )

  A.階級性 B.實踐性 C.革命性 D.科學性

  2.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

  A.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B.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C.系統與要素的關系 D.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3.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A.思維和存在的關系 B.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

  C.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關系 D. 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4.肯定思維與存在具有統一性是( )

  A.形而上學的觀點 B.唯物主義觀點 C.唯心主義觀點 D.可知論觀點

  5.辯證法所回答的問題是( )

  A.世界的本原問題 B.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

  C.世界的狀況問題 D.世界是否具有統一性的問題

  6.現代西方的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其實質是( )

  A.唯物主義 B.唯心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形而上學

  7.馬克思主義哲學按其本性來說是( )

  A.批判的、革命的 B.運動的、發展的

  C.時間的、客觀的 D.科學的、真理的

  8.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學基礎是( )

  A.機械力學、地質學 B.生物學和有機化學

  C.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D.理論物理學、胚胎學、古生物學

  9.把金木水火土看成萬物本原的觀點是( )

  A.辯證唯物主義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庸俗唯物主義 D.樸素唯物主義

  10.萬物存在吾心中的觀點是( )

  A.客觀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 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D.科學主義

  11.世界的統一性在于( )

  A.它的物質性 B.它的運動性 C.它的存在性 D.它的多樣性

  12.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指( )

  A.不存在靜止 B.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C.運動就是物質 D.除開運動物質不具有任何的屬性

  13.物質的唯一特性是指( )

  A.它的具體性 B.客觀性 C.客觀實在性 D.變化、運動性

  14.時間、空間是指一切事物的貯藏所,這是( )

  A.機械唯物主義的時空觀 B.唯心主義的時空觀

  C.辯證唯物主義的時空觀 D.客觀唯物主義的時空觀

  15.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對立的根本點在于( )

  A.世界有沒有統一性問題 B.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問題

  C.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D.世界是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

  16.作為哲學范疇,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的創造物的純粹的抽象這是( )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17.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東西這一說法是( )

  A.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B.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C.唯心主義觀點 D.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18.認為一切物質都具有在本質上與感覺相近的反映特性,這是一種( )

  A.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C.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D.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19.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廈的基礎是( )

  A.聯系和發展原理 B.世界統一與物質原理

  C.世界統一與存在原理 D.世界統一與精神原理

  20.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這說明( )

  A.意識是主體的自由創造 B.意識不受客體制約

  C.意識受主體狀況的影響 D.意識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主觀的

  21.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是以( )

  A.事物的區別為前提的 B.事物的共同性為前提的

  C.事物之間相互轉化為前提的 D.事物的發展為前提的

  22.系統論的基本原則是( )

  A.區別性 B.整體性 C.合理性 D.聯系性

  23.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

  A.運動變化的科學 B.事物矛盾的科學

  C.聯系和發展的科學 D.否定之否定的科學

  24.唯物辯證法的本質和核心是( )

  A.因果的必然性 B.對立統一規律 C.質量與變化規律 D.否定之否定規律

  25.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的焦點是( )

  A.聯系的觀點與孤立觀點的對立 B.發展的觀點與不變觀點的對立

  C.全面的觀點與片面觀點的對立 D.是否承認矛盾及矛盾是事物發展根本動力觀點的對立

  26.我國現代化實行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針的理論依據是( )

  A.量變引起質變的原理 B.主次矛盾相互轉化的原理

  C.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D.共性和個性辯證關系原理

  27.實踐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視了(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爭性 D.矛盾的特殊性

  28.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 )

  A.事物的變化是否快速 B.事物的變化是否明顯

  C.事物的變化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圍 D.事物的變化幅度的大小

  29.發展的本質是( )

  A.事物質的變化 B.一切變化的過程

  C.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D.事物由肯定到否定

  30.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

  A.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B.矛盾的對抗與非對抗關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D.矛盾的共性、個性、絕對、相對關系

  31.區分新事物和舊事物的根本標志是( )

  A.事物的全局性質未變,局部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

  B.事物的只要矛盾未變化,次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C.事物的根據和條件發生了質的變化

  D.事物的發展方向和道路發生了根本變化

  32.系統科學產生的意義在于它( )

  A.拋棄了唯物辯證法 B.代替了唯物辯證法

  C.豐富了唯物辯證法 D.高于唯物辯證法

  33.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 )

  A.源泉和動力 B.狀態和形式 C.方向和道路 D.波浪式前進運動

  34.下列選項中屬于因果聯系的是( )

  A.先有閃電,后有雷鳴 B.夏天過去,秋天到來

  C.白天過去,黑夜降臨 D.實踐出真知,斗爭長才干

  35.可能性是指( )

  A.頭腦中的構造物 B.已經存在著的事物

  C.預示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 D.失去必然性的東西

  參考答案

  1. B 2. D 3. A 4. D 5. C 6. B 7. A 8. C 9. D 10. B

  11. A 12.B 13.C 14.A 15.B 16.C 17.B 18.A 19.B 20.C

  21. A 22.B 23.C 24.B 25.D 26.C 27.D 28.C 29.C 30.D

  31. C 32.C 33.B 34.D 35.C

  36.內容與形式存在矛盾的根據是( )

  A.內容總是落后與形式的變化 B.內容活躍易變,形式相對穩定

  C.形式決定內容,內容反作用與形式 D.形式活躍易變,內容相對穩定

  37.在認識論中堅持反映的原則( )

  A.是所有唯物主義的觀點 B.僅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C.知識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D.是不可知論的觀點

  3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明( )

  A.每個人必須事事實踐才能有認識

  B.只有參加實踐就一定能獲得正確認識

  C.直接知識來自實踐

  D.一切認識歸根到底來自實踐

  39.認識的主體性原則是指( )

  A.主觀性原則 B.主體決定客體原則 C.主體的能動性原則 D.客體依賴主體原則

  40.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是因為實踐具有( )

  A.普遍性 B.客觀實在性 C.直接現實性 D.社會歷史性

  41.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關系 B.認識的源和流的關系

  C.主管和客觀的關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

  42.堅持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就是在認識論上堅持了( )

  A.可知論 B.唯物論 C.辯證法 D.唯心論

  4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的基礎是( )

  A.客觀對象 B.認識的主體 C.認識的客體 D.社會實踐

  44.認識的起點是感覺,這是( )

  A.只有唯物主義才承認的觀點 B.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可以承認的觀點

  C.只有辯證唯物主義才承認的觀點 D.唯心主義承認的觀點

  45.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是否被多數人擁護 B.是否被社會普遍承認

  C.是否與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相一致 D.是否能滿足人的需要

  46.真理一元論認為對于一個確定的對象( )

  A.只能有一種認識 B.正確的認識只有一個

  C.真確的認識只能一次獲得 D.正確的認識只能用一種方法獲得

  47.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物主義 C.機械唯物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

  48.真理的發展是一個( )

  A. 真理和謬論不斷調和的過程 B.真理和謬論相互補充的過程

  C. 真理和謬論相互轉化的過程 D.由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的過程

  49.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因為( )

  A.有些真理根本無法通過實踐來檢驗

  B.實踐檢驗必須有邏輯證明來補充

  C.社會實踐總受歷史條件的限制

  D.不同人,不同階級有不同實踐

  50.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標準是( )

  A.是否承認階級斗爭 B.是否承認社會歷史的規律性

  C.是否承認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D.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51.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鑰匙是( )

  A.勞動發展史 B.階級斗爭史 C.思想發展史 D.國家發展史

  52.人類社會變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 )

  A.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 B.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

  C.天才人物的出現 D.地理環境和人口條件

  53.唯物史觀的出發點是( )

  A.杰出人物 B.人性 C.人類之愛 D.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

  54.衡量生產力水平的客觀尺度是( )

  A.生產工具 B.勞動對象 C.勞動者技能的高低 D.產品的質量

  55.生產關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是( )

  A.產品的分配關系 B.產品的交換關系 C.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D.人們所在生產中所處的地位

  56.社會存在是指( )

  A.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的總和 B.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

  C.生產關系方面的總和 D.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總和

  57.國家的本質是( )

  A.社會各項事業的管理者 B.社會秩序的維護者

  C.國家領土完整的保護者 D.統治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工具

  58.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本類型是( )

  A.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B.集體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

  C.私有制和公有制 D.資本家所有制和農民所有制

  59.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文化的社會功能的是( )

  A.教化功能 B.信息功能 C.促進社會發展功能 D.強制功能

  60.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 )

  A.人與自然的矛盾

  B.人與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

  C.先進與落后,開拓進取與因循守舊之間的矛盾

  D.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6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是因為( )

  A.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關系則是相對穩定的因素

  B.生產力是熱與自然之間,生產關系則是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C.生產力是原本的、第一性的因素,生產關系則是派生的、第二因素

  D.生產力是具有能動性的因素,生產關系則是消極被動的關系

  62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是否先進的標志是看它是( )

  A. 生產資料私有制還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B. 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還是阻礙生產力發展

  C. 社會話大生產還是個體小生產

  D. 封閉的自然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6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說明實行這種制度遵循了( )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 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

  C.生產力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原理 D.社會經濟制度決定生產力狀況的原理

  64.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 )

  A.根本動力 B.唯一動力 C.最終動力 D.直接動力

  65.經濟基礎是一定社會中( )

  A.生產力系統各要素的總和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

  C.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D. 占統治地位的各社會關系的總和

  66.上層建筑有兩大部分組成,它們是( )

  A.政治制度的法律制度 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 D.政治上層建筑和觀念上層建筑

  67.階級劃分的主要標志是各種社會集團( )

  A.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不同 B.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不同

  C.在勞動組織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勞動產品的多寡不同

  68階級斗爭根源與不同階級( )

  A.在政治態度上的根本對立 B.在思想觀念上的根本對立

  C.在物質利益上的根本對立 D.在社會分工上的不同地位

  69.認為群眾創造歷史是受社會條件制約的觀點是( )

  A.天命論觀點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C.唯意志論觀點 D.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70.社會進步是指( )

  A.社會政治的發展 B.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C.各族人民的和睦相處 D.社會的全面發展

  參考答案

  36. B 37. A 38. D 39. C 40. C 41. B 42. B 43. D 44. B 45. C

  46. B 47. A 48. D 49. C 50. D 51. A 52. B 53. D 54. A 55. C

  56. B 57. D 58. C 59. D 60. D 61. A 62. B 63. A 64. D 65. C

  66. D 67. B 68. C 69. D 70. D

  71.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 )

  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B.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C. 各族人民的和睦相處 D.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協作

  72.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是( )

  A.生產關系的改變 B.生產力發展 C.文化素質的提高 D. 人與人的團結一致

  73.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出現多次封建王朝復辟,這說明( )

  A.社會進步無規律可言 B.社會進步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C.社會進步是人們的主觀愿望 D.社會進步沒有客觀標準

  74.人的本質屬性是( )

  A.自然屬性 B.先天屬性 C.生理屬性 D.社會屬性

  75.世界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 )

  A.對于自然現象的基本觀點 B.對于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

  C.對于人生意義的獨特見解 D.對于社會問題的具體看法

  76.人的價值包括兩方面,它們是( )

  A.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 B.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

  C.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 D.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77.人生觀是人們( )

  A.對世界的根本看法 B.對人生目的的意義和根本看法

  C.對人性的根本看法 D.對主觀領域的根本看法

  78.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 )

  A.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 B.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

  C.前進和倒退相互交替的過程 D.進步與落后相混雜的過程

  79.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自由是( )

  A.人們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歷史 B.不受必然性制約的絕對自由

  C.對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D.按照多數人的意見去行動

  80.人類解放就是( )

  A.實現絕對自由 B.不受任何束縛和限制

  C.擺脫盲目必然性和社會關系的奴隸 D.創造有利于全面發展的規律

  81.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時代特點是( )

  A.戰爭與革命 B.和平與發展 C.資本主義上升 D.帝國主義腐朽沒落

  82.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思想理論條件是( )

  A.三民主義 B.馬列主義的傳播 C.實用主義 D.空想社會主義

  83. 毛澤東思想產生的實踐基礎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黨領導的人民革命

  84.第一次提出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的是( )

  A.朱德 B.劉少奇 C.王稼祥 D.周恩來

  85.正式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會議是( )

  A.遵義會議 B.古田會議 C.中共六大 D.中共七大

  86.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 )

  A.實事求是 B,群眾路線 C.獨立自主 D.自力更生

  87.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是( )

  A.政治路線 B.群眾路線 C.組織路線 D.思想路線

  88.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

  A.群眾領導 B.組織群眾

  C.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D.虛心向群眾學習

  89.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代表是( )

  A.陳獨秀 B.王明 C.毛澤東 D.鄧小平

  90.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 )

  A.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 B.王明等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克而斗爭

  C.毛澤東思想 D.鄧小平理論

  91.中國共產黨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是( )

  A.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

  B.依靠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C.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D.改革開放,爭取外援

  92.中國共產黨最基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

  A.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B.學會彈鋼琴,圍繞中心全面展開工作

  C.團結和自己不同意見的同志一道工作

  D.互通情報,做到心中有數

  93.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全部歷史得出的一條根本經驗是( )

  A.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B.黨的領導

  C.統一戰線 D.獨立自主

  94. 中國近代的社會性質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殖民主義

  95.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革命對象是( )

  A.帝國主義 B.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C.官僚資產階級 D.封建階級

  96.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確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大會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國民黨一大 D.中共三大

  97.新民主主義的領導階級是( )

  A.無產階級 B.農民階級 C.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98.1948年4月,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列為革命對象的是( )

  A.舊式富農 B.大資產階級 C.民族資本主義 D.官僚資本主義

  99.新民主主義的開端是( )

  A.五四運動 B.中國共產黨成立 C.中共一大 D.中國無產階級誕生

  100.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個別本區別是( )

  A.革命對象不同 B.革命動力不同 C.革命領導階級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101.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國主義的侵略 B.中國腐朽的封建制度

  C.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存在 D.民族資本主義的某些發展

  102.帝國主義奴役近代中國的社會基礎是( )

  A.封建勢力 B.買賣 C.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103.近代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是( )

  A.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 B.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D.民族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矛盾

  104.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是( )

  A.工人階級 B.知識分子 C.農民革命 D.資產階級

  105.毛澤東明確把官僚資本主義列為革命的對象之一是在( )

  A.<反對本本主義> B.<論人民民主專政>

  C.<改造我們的學習> D.<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參考答案

  71. A 72. B 73. B 74. D 75. B 76. D 77. B 78. A 79. C 80. C

  81. A 82. B 83. D 84. C 85. D 86. A 87. B 88. C 89. C 90. C

  91. C 92. A 93. A 94. A 95. B 96. B 97. A 98. D 99. A 100. C

  101. A 102. A 103. B 104. C 105. D

  106.新民主主義的總路線的核心是( )

  A.無產階級的領導 B.人民大眾的參與 C.反帝 D.反封建

  10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 )

  A.新三民主義 B.馬克思列寧主義 C.社會主義 D.民粹主義

  108.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根本保證是( )

  A.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泛統一戰線 B.實行獨立自主的方針

  C.建立一支強大的革命武裝 D.加強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

  109.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 )

  A.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制度

  B.立即建立社會主義

  C.經過新民主主義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D.實現共產主義

  110.毛澤東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是在( )

  A.<目前形式和我們的任務> B.<論聯合政府>

  C.<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 D.<新民主主義論>

  11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國體是( )

  A.無產階級專政 B.資產階級專政

  C.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 D.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

  112.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體是( )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 B.議會制

  C.委員會制 D.政治協商制

  113.革命統一戰線的最根本問題是( )

  A.革命目標問題 B.政策和策略問題 C.領導權問題 D.工農聯盟問題

  114.革命統一戰線的基礎是( )

  A.國共合作 B.工農聯盟 C.與民族資產階級合作 D.反對共同敵人

  115.中國共產黨初步提出統一戰線方針的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6.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共同綱領是( )

  A.三民主義 B.三大政策 C.民主革命綱領 D.新三民主義

  117.1935年12月,毛澤東系統的闡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政策的會議是( )

  A.瓦窯堡會議 B.洛川會議 C.遵義會議 D.延安會議

  118.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點是( )

  A.它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

  B.它的目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最終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

  C.它以反帝反封建作為兩大革命任務

  D.它是以武裝的革命的反抗對武裝的反革命

  119.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理論最核心的內容和最主要的特點是( )

  A.著重與從思想上建設黨 B.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C.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 D.保持黨的優良作風

  120.中國共產黨各方面建設的基礎是( )

  A.組織建設 B.思想建設 C.作風建設 D.政治建設

  121.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 )

  A.實現共產主義 B.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C.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D.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122.毛澤東首次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的黨的會議是( )

  A.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D.中共八大

  123.馬克思列寧認為,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 )

  A.議會道路 B.武裝奪取政權 C.和平過渡 D.合法斗爭

  124.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開始創建人民軍隊的起義是( )

  A.秋收起義 B.廣州起義 C.南昌起義 D.百色起義

  125.中國共產黨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的會議是( )

  A.八七會議 B.中共六大 C.遵義會議 D.瓦窯堡會議

  126.毛澤東領導的在農村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的起義是( )

  A. 南昌起義 B. 秋收起義 C. 廣州起義 D.百色起義

  127.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關鍵性的主觀條件是( )

  A.有相當數量的紅軍存在 B.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C.有廣泛的統一戰線 D.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128. 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客觀根本原因是( )

  A.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B.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C.有相當數量的紅軍存在 D.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129.工農武裝割據的中心內容是( )

  A.武裝斗爭 B.土地革命 C.革命根據地 D.黨的建設

  130.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理論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

  A.<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B.<井岡山的斗爭>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131.把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到城市的會議是( )

  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古田會議 D.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32.抗日戰爭時期,黨在敵后根據地實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減租減息 B.沒收地主土地 C.地主不分田 D.富農分壞田

  133.從土地革命開始到瓦窯堡會議前,中國共產黨在政權上的基本主張是( )

  A.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B.建立工農民主專政

  C.建立人民民主專政 D.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134.中國共產黨將工農共和國口號變為人民共和國的會議是( )

  A.瓦窯堡會議 B.洛川會議 C.七屆二中全會 D.八七會議

  135.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各抗日根據地實行的政權形式是( )

  A.聯合政府 B.三三制政權 C.共產黨一黨執政 D.國共合作政府

  136.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作的政治報告是( )

  A.<論聯合政府> B.<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C.<新民主主義論> D.<論持久戰>

  137.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的第一個紅色政權是( )

  A.茶棱縣工農兵政府 B.寧岡縣工農兵政府

  C.永新縣工農兵政府 D.蓮花縣工農兵政府

  138.1927年至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政權性質是( )

  A.民主共和國 B.人民共和國 C.工農共和國 D.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139.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方案的著作是( )

  A.<答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問> B<論聯合政府>

  C.<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其對于革命前途的影響> D.<新民主主義論>

  140.在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組織中各勢力的分配是( )

  A.共產黨,國民黨,民主黨各占1/3

  B.共產黨,中間派,知識分子各占1/3

  C.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中間派各占1/3

  D.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各占1/3

  141.毛澤東第一次公開提出人民民主專政的概念的著作是( )

  A.<論人民民主專政> B.<論聯合政府>

  C.<新民主主義論> D.<將革命進行到底>

  參考答案

  106. A 107. B 108. D 109. C 110. A 111. C 112. A 113. C 114. B 115. B

  116. D 117. A 118. D 119. A 120. B 121. B 122. B 123. B 124. C 125. A

  126. B 127. D 128. A 129. B 130. C 131. D 132. A 133. B 134. A 135. B

  136. B 137. A 138. C 139. D 140. C 141. D

  142.標志著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完全形成的著作是( )

  A. <新民主主義論> B. <論人民民主專政>

  C. <論聯合政府> D. <將革命進行到底>

  143.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組織形式是( )

  A.參議會制度 B.政治協商會議制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144.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進入( )

  A.資本主義社會 B.新民主主義社會 C.社會主義社會 D.共產主義社會

  145.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種( )

  A.獨立的社會形態 B.固定不變的社會形態 C.過渡性質的社會 D.從屬于資本主義的社會

  146.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確定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中心任務是( )

  A.迅速消滅國民黨殘余勢力 B.統一全國財政經濟工作

  C.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完成 D.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

  147.我國農業合作化的方針是( )

  A.積極領導,穩步前進 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國家幫助

  C.循序漸進,由初級到高級 D.先合作化,后機械化

  148.我國農業合作化的原則是( )

  A.積極領導,穩步前進 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國家幫助

  C.先合作化,后機械化 D.循序漸進,由初級到高級

  149. 我國農業合作化的步驟是( )

  A.積極領導,穩步前進 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國家幫助

  C.先合作化,后機械化 D.循序漸進,由初級到高級

  150.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是( )

  A.農民與地地主階級的矛盾 B.中華民族同帝國主義的矛盾

  C.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D.人民大眾同國民黨的矛盾

  151.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已進入( )

  A.共產主義社會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資本主義社會 D.新民主主義社會

  15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

  A.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

  B.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C.先進的生產關系和落后的生產力的矛盾

  D.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53.在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建立后,根本任務是( )

  A.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B.集中力量搞工業化

  C.在思想上,政治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D.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

  154.在和平發展的時代,世界范圍的競爭是( )

  A.軍事實力的較量 B.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較量

  C.人口數量和物質資源的較量 D.經濟實力和以高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155.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進行再認識

  C.解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問題

  D.回答如何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156.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是黨的( )

  A.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 B.十三大的主題 C.十四大的主題 D.十五大的主題

  157.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時代特征是( )

  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B.改革與開放成為時代主題

  C.戰爭與革命成為時代主題 D.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成為時代主題

  158.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系統的體系標志是( )

  A.真理標準的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B.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

  C.黨的十三大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D.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

  159我們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稱為鄧小平理論,是因為鄧小平是( )

  A.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B.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C.這一理論的主要創立者 D.偉大的政治家和理論家

  160.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 )

  A.發展才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D.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161.蘇東劇變的根本原因是( )

  A.蘇共領導人的錯誤路線造成的政治動亂

  B.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

  C.蘇東各國沒有及時地,成功地對蘇聯模式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D.在與西方國家的經濟軍事競爭中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162.實事求是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在( )

  A.遵義會議 B.延安整風時期 C.黨的八大 D.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63.毛澤東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這段話出自( )

  A.<實踐論> B.<反對黨八股> C.反對本本主義> D.<改造我們的學習>

  164.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首要的根本問題是( )

  A.搞計劃經濟還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B.一個中心,兩感基本點

  C.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D.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165.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

  A.發展生產力 B.鞏固人民民主專政

  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66.鄧小平指出,建國以后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經理的曲折和失誤,改革開放過程遇到的一些疑慮和困擾,歸根到底,就在于沒有完全搞清楚( )

  A.階級斗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B.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C.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D.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167.三個有利于標準中,最基本的標準是( )

  A.是否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B.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C.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68.在社會主義階段,解放生產力的正確途徑是(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運動 D.階級斗爭

  169.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個論斷( )

  A.概括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 B.指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C.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D.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170.鄧小平認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 )

  A.穩定國內政治環境 B.四項基本原則

  C,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 D.自己的發展

  171.消滅剝削的物質前提是( )

  A.實行公有制 B.實行按勞分配 C.實行人民民主專政 D.生產力高度發達

  172.鄧小平曾說:現在我們雖然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這說明( )

  A.我國實際上還處于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

  B.我國搞的社會主義事實上是在補資本主義的課

  C.我國的生產力不發達,還沒有擺脫貧困,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D.我國還嚴重地存在著封建殘余,小生產習慣勢力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影響

  173.一切從實際出發,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 )

  A.人口多,勞動者素質不高 B.生產力水平低,發展不平衡

  C.自然條件差,資源相對短缺 D.現在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74.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是( )

  A.四項基本原則 B.依法治國 C.社會公平 D.社會穩定

  17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 )

  A.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

  B.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C.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階段

  D.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階段

  176.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是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

  A.基本綱領 B.基本路線 C.基本方針 D.基本政策

  參考答案

  142. B 143. C 144. B 145. C 146. D 147. A 148. B 149. D 150. C 151. B

  152. D 153. A 154. D 155. D 156. D 157. A 158. D 159. B 160. B 161. C

  162. B 163. D 164. D 165. A 166. C 167. B 168. B 169. D 170. D 171. D

  172. C 173. D 174. D 175. C 176. C

  177.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核心和主體是( )

  A.經濟建設 B.改革開放 C.四項基本原則 D.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178.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根本上說是由( )

  A.當前的國情決定的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C.當前的國際環境決定的 D.黨的方針政策決定的

  179.四項基本原則為經濟建設提供了( )

  A.政治保證 B.組織保證 C.物質保證 D.發展動力

  180.改革開放為經濟建設提供了( )

  A.政治保證 B.組織保證 C.思想保證 D.發展動力

  181.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目標是( )

  A.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B.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C.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

  D.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其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

  182.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關鍵是堅持( )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B.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C.改革開放不動搖 D.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動搖

  183.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是( )

  A.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

  B.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

  C.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現代化

  D.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184.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要( )

  A.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B.接近國家水平

  C.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D.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185.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 )

  A.發展生產力 B.提高綜合國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實現現代化

  186.我國的國民經濟基礎是( )

  A.農業 B.工業 C.支柱產業 D.信息產業

  187.我國現有的支柱產業是指( )

  A.交通,能源等 B.石化,汽車,建筑業等

  C.商業,服務業等 D.科技,通信,信息等

  188.可持續發展強調( )

  A.經濟快速增長 B.經濟按比例協調發展

  C.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D.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

  189.我國經濟發展必須著力解決的戰略重點之一是( )

  A.把發展加工業放在首位 B.把發展支柱產業放在首位

  C.把發展服務業放在首位 D.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首位

  190.在國民經濟發展迅速,比例,效益三個因素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速度 B.比例 C.效益 D.比例和速度

  191.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是( )

  A.市場活躍 B.持續高速發展 C.比例協調 D.自然資源豐富

  192.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應以( )

  A.增加國民生產總值為中心 B.保持經濟總量平衡為中心

  C.增強綜合國立為中心 D.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19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 )

  A.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B.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公有制和按勞分配

  194.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所有制經濟是( )

  A.公有制經濟 B.國有制經濟 C.集體經濟 D.混合所有制經濟

  195.股份合作經濟是( )

  A.合伙制企業的一種形式 B.私有制經濟的一種形式

  C.股份制經濟的一種形式 D.集體經濟的一種形式

  196.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企業是公有還是私有,判斷股份制企業的性質關鍵是看( )

  A.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里 B.是否有健全的組織機構

  C.有無職工的工會組織 D.是否有國家參股

  197.判斷一種所有制形式和結構是否優越的根本標準是看它( )

  A.是否被大多數人喜歡 B.公有化程度高低

  C.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設想 D.是否適應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198.中共十五大報告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 )

  A.非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已經發生變化

  B.非公有制經濟已不再從屬于公有制經濟

  C.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的市場地位完全平等

  D.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完全平等

  199.在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中處于主體地位的是( )

  A.公有制經濟 B.國有制經濟 C.集體經濟 D.股份制經濟

  200.決定我國現階段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產力狀況 B.資金短缺 C.就業壓力 D.市場經濟的存在

  201.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充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關鍵和核心是( )

  A.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 B.完善農村所有制結構

  C.堅持農村改革的市場取向 D.穩定完善土地承包關系

  202.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幾個階段,最終確立改革的方向是( )

  A.實行股份制 B.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C.全面實行私有化 D.實行承包制

  203.按勞分配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它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的( )

  A.社會總產品分配原則 B.國民收入分配原則

  C.生產資料分配原則 D.個人消費品分配原則

  204.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 B.社會主義勞動的特點

  C.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D.人口多,耕地少的特點

  205.按勞分配的前提是( )

  A.勞動者的實際需要 B.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

  C.生產力水平 D.勞動是勞動者的謀生手段

  206.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占主體地位的分配方式是( )

  A.按勞分配 B.按生產要素分配 C.按資分配 D.按需分配

  207.下列選項中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是( )

  A.股份合作制企業職工的工資 B.國有企業職工的住房補貼

  C.私營企業職工的工資 D.個體勞動所得

  208.我國現階段,個人收入分配必須貫徹( )

  A.多勞多得,少老少得的原則 B.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C. 股份制企業職工的按股分紅收入 D.集體企業職工工資獎金收入

  209.私營經濟中的勞動者的收入屬于( )

  A.按勞分配的收入 B.按資分配 C.按勞動力價值分配 D.按經營分配

  210.在社會保障中居核心地位的是( )

  A.社會保險 B.社會救濟 C.社會福利 D.社會優撫

  211.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按勞分配結合在一起的是( )

  A.按勞動力價值分配 B.按生產要素分配 C.按風險分配 D.按經營分配

  212.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立什么樣的目標,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 )

  A.改革與發展的關系 B.速度與效益的關系

  C.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D.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參考答案

  177. A 178. B 179. A 180. D 181. A 182. A 183. D 184. D 185. C 186. A

  187. B 188. C 189. D 190. C 191. C 192. D 193. A 194. B 195. D 196. A

  197. B 198. C 199. A 200. A 201. D 202. B 203. A 204. B 205. B 206. A

  207. D 208. B 209. C 210. A 211. B 212. C

  213.市場機制中的核心機制是( )

  A.供求機制 B.激勵機制 C.價格機制 D.競爭機制

  21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是以( )

  A.直接調控為主 B.間接調控為主 C.結構調控為主 D.總體調控為主

  215.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是( )

  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理劃分職權 B.處理好國家和企業的關系

  C.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D.政企職責分開

  216.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 )

  A.抑制通貨膨脹 B.促進經濟結構優化 C.保持經濟增長 D.保持經濟總平衡

  217.現代企業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是因為公司制( )

  A.適應各種生產關系的要求 B.具有較強的透明性

  C.比較適應市場經濟要求 D.是一種最具有經濟效益的企業形式

  21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主要運用( )

  A.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B.經濟手段和政策手段

  C.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19.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價格形成機制應該是( )

  A.由計劃價格和市場價格相結合的價格形成機制

  B.主要應該由計劃形成價格機制

  C.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D.以政府定價為主的價格機制

  220.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活動主體是( )

  A.國家 B.企業 C.地區 D.行業

  221.進行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主體是( )

  A.國家 B.行業 C.地方政府 D.企業協會

  22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 )

  A.新原則 B.新秩序 C.主題 D.新格局

  223.戰后以來,導致世界動蕩不安的主要根源是( )

  A.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B.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和落后

  C.各國之間難以協調的矛盾 D.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不平衡

  224.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獨立自主

  C.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D.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團結與合作

  225.世界發展的趨勢是( )

  A.一極化 B.兩極格局 C.多極化 D.三足鼎立

  226.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是( )

  A.實行真正的不結盟 B.反對霸權主義,爭取世界和平

  C.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 D.對國際問題應采取客觀公正的態度

  227.社會主義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 )

  A.由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

  B. 由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決定的

  C. 由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的

  D.是社會生產化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決定的

  228.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 )

  A.長期的基本國策 B.當前的權宜之計

  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策 D.實現現代化時期的政策

  229.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基礎是( )

  A.自力更生 B.引進先進的技術 C.引進外資 D.引進先進管理進入

  230.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關鍵是( )

  A.吸收外資 B.引進先進技術 C.擴大出口 D.擴大進口

  231.90年代,我國對外開發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標志是( )

  A.技術引進從注重硬件發展到注重軟件

  B.從興辦經濟特區到廣大內地的開放

  C.吸收外資到廣泛的國際經濟合作

  D.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

  232.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 )

  A.共產黨專政 B.無產階級專政 C.工農聯盟專政 D.新民主主義專政

  233.政治體制是指( )

  A.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B.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

  C.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D.政權的組織形式

  234.我國實行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是人民奮斗成果和歷史的選擇,它們的核心內容都是堅持( )

  A.共產黨的領導核心 B.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C.四項基本原則 D.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235.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是( )

  A.人民當家作主的原則 B.民主集中制原則

  C.公開公正的原則 D.在法定范圍內活動的原則

  236.民主是( )

  A.社會主義的外在事物 B.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C.資本主義的本質屬性 D.人類社會共性的內容

  237.將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發展為長期共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是在(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38.我國的政黨制度是( )

  A.共產黨的一黨制 B.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多黨制

  C.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 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共同執政的兩黨制

  239.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 )

  A.指導思想 B.唯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240.近年來我們改進和完善選舉制度,把直接選舉人民代表的范圍擴大到( )

  A.村一級 B.鄉一級 C.縣一級 D.市一級

  241.我國的國體是(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C.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42.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是( )

  A.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發展教育和科學

  C.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D.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243.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B.實現祖國統一

  C.建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

  D.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到2000年翻兩番,實現小康

  244.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是( )

  A.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B.物質文明是內容,精神文明是形式

  C.相互獨立,互不相干 D.精神文明是內容,物質文明是形式

  245.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和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其中關鍵是( )

  A.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 B. 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

  C. 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 D. 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4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是( )

  A.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B.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C.建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D.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247.黨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 )

  A.重要內容 B.重要標志 C.重要基礎 D.重要支持

  248.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 )

  A.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問題 B.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問題

  C.全體公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問題 D.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向問題

  參考答案

  213. C 214. B 215. D 216. D 217. C 218. A 219. C 220. B 221. A 222. C

  223. A 224. B 225. C 226. C 227. D 228. A 229. A 230. C 231. D 232. A

  233. B 234. D 235. B 236. B 237. A 238. C 239. C 240. C 241. B 242. A

  243. A 244. A 245. D 246. D 247. B 248. A

  249.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的二為方向是( )

  A.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物質文明建設服務 B.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C.為政治穩定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 D.為黨的工作服務,為行政工作服務

  250.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集中體現是( )

  A.愛國主義 B.社會主義 C.集體主義 D.為人民服務

  25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是( )

  A.豪不利己,專門利人 B.集體主義 C.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D.個人主義

  252.提出兩岸盡快實現三通的是( )

  A.<告臺灣同胞書> B.葉劍英九條方針

  C.<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設想> D.<為促進祖國統一而繼續奮斗>

  253.我國實行一國兩制不會改變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因為( )

  A.特別行政區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行政區域

  B. 特別行政區政府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

  C. 特別行政區享有內地一般地方行政區域所沒有的高度自治權

  D.兩種制度的地位不同,社會主義制度是主體

  254.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構想,起初是為了解決( )

  A.香港問題 B.臺灣問題 C.澳門問題 D.以上全對

  255.一國兩制的基礎和前提是( )

  A.國家政權統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B.港澳臺地區實行高度自治

  C. 港澳臺地區保持繁榮穩定 D. 港澳臺地區保持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

  256.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是在( )

  A.1979年 B.1982年 C.1984年 D.1985年

  257.清朝政府同英國政府簽訂的永久割讓香港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廣州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258.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現兩岸統一,就是( )

  A.通過經濟交流的方式來解決

  B.通過政治談判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C.通過國際社會的支持來解決

  D. 通過政治談判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不使用武力

  259.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表的關于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要講話是( )

  A. <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的設想> B. <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

  C. <告臺灣同胞書> D.<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260.<中葡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的時間是(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26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誕生的時間是( )

  A.1984年 B.1985年 C.1990年 D.1991年

  262.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核心,黨的這種領導地位是由( )

  A.黨的宗旨決定的 B.黨的性質決定的 C.黨的路線決定的 D.黨章黨綱規定的

  263.黨的領導的實質是( )

  A.領導人民當家作主 B.由黨領導,人民監督

  C.黨通過黨員具體管理國家 D.黨領導人民對國家機關進行監督

  264.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放在首位的是( )

  A.思想建設 B.組織建設 C.作風建設 D.制度建設

  265.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根本的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

  C.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

  D.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批評和自我批評

  266.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的是( )

  A.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

  B.堅持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C.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D.把黨建設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267.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 )

  A.深入實際,調查研究

  B.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

  C.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充分發揮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

  D.轉變工作作風,不搞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268.現階段我國知識分子是( )

  A.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B.中產階級 C.一個獨立的階級 D.小資產階級

  269.我國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從根本上說是( )

  A.愛國主義性質的 B.社會主義性質的 C.人民民主性質的 D.政治聯盟性質的

  270.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問題的實質是( )

  A.階級矛盾問題 B.階級斗爭問題 C.民族沖突問題 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具體的內部矛盾問題

  271.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 )

  A.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B.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C.保護和發展民族語言文學,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D.尊重和保護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272.事物在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階段性部分質變大指( )

  A.事物的全局性質未變,局部性質發生了變化

  B.事物的主要矛盾未發生變化,次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C.事物的根據和條件發生了質的變化

  D.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發生了根本變化

  273.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總結性的科學概括是在( )

  A.1980年建立經濟特區時作出的 B.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

  C.1992年南方談話時作出的 D.1992年黨的十四大山個作出的

  274.在下列收入中,屬于按勞分配的收入是( )

  A.個體勞動者的所得 B.外資企業職工的工資

  C.股份制企業職工的按股分紅收入 D.集體企業職工工資獎金

  參考答案

  249. B 250. D 251. B 252. A 253. D 254. B 255. A 256. B 257. A 258. B

  259. B 260. C 261. C 262. B 263. A 264. A 265. C 266. D 267. B 268. A

  269. B 270. D 271. B 272. B 273. C 274. D

分享到:

育路成人高考網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咨詢熱線
010-51297401

咨詢熱線
188-1088-6235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午夜影视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观看 | 污污精品91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