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有學習的事情,自然也會有畢業的日期,到時候就可以在夏季畢業,這么多人員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他們可以申請到畢業證書,而且也能集中起來,看到這個證書的認可度,這是我們國內比較有含金量的證書。

第一,根據時間和通知來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時間
如果說今年9月能開學,那么過兩年6月才能畢業,有些人員是過了三年之后,才在6月畢業的,要看自己讀多少年,一般是在夏季畢業,如果沒有什么特殊情況,以后還可以符合定向就業的情況,而這個6月才能代表大多數人員的目標和希望,要是我們能積極的努力,一起去應對這個問題,那么努力學習,完成畢業論文,也是有可能正常畢業的,這個時間很有可能會延長。
第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證是有認可度的
即便是周末上課,也要完成很多的課程,所以我們的壓力再會比較大,老師會給我們一些證書,這才能代表原來我們的實力非常高,才能有一定的價值度,而且努力并不是這個業內的標準,還是要滿足企業和學校的要求,拿到一個畢業證,打開看到里面有名字、照片,下面還有一個編號,在國家的學信網能去查詢到這個編號,確實有認可度,注冊自己學信網的賬號,登錄進去發現學籍已經更新,包括這個學歷和編號,才能證明有價值的。
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招生專業一覽表
| 招生專業 | 學費 |
| 金融學 | 2.7-3萬 |
| 統計學 | 1.6-3.8萬 |
| 民商法學 | 3年 |
| 應用經濟學 | 3年 |
| 刑法學 | 2.7萬 |
| 具體詳情可查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招生簡章 | 具體詳情可查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招生簡章 |
二、上課方式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的上課方式有周末班、網絡班。周末班即利用周六日時間到校上面授課;網絡班無需到校上面授課,只需線上學習即可,其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都可以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三、招生流程
1.考生滿足條件全年均可登錄院校網站或本站,報名該校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班。
2.向院校提交所需材料。材料審核通過后,考生可免試入學。
3.在學完課程、修夠學分后,符合申碩條件,可報名同等學力申碩考試。
4.學員申碩考試通過后,需參加畢業論文答辯。
5.論文答辯成功,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學費:39800.00元
學制:2年
招生條件、學費學制等信息點擊>>>2024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方向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費:31800.00元
學制:2年
招生條件、學費學制等信息點擊>>>2024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費:31800.00元
學制:2年
招生條件、學費學制等信息點擊>>>2024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學專業方向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費:31800.00元
學制:2年
招生條件、學費學制等信息點擊>>>2024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推薦閱讀
10
2025.11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職博士分同等學力申博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博士,前者先學后考,后者先考后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職博士報名材料因類型而異,包括基礎身份、工作資格等材料。報名流程有6步,需注意科研成果要求等5個常見誤區,精準準備材料、規范流程是關鍵。...
03
2025.11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考公認可,依據為國家政策認可、歷年錄用案例及證書適配考公流程。法學、會計學等5大專業與考公熱門崗位高度適配。報考與考公銜接需精準選專業、規劃時間、準備關鍵材料,同時注意避坑。...
27
2025.1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職博士申請條件是什么?碩士學歷需畢業滿5年,同等學力者本科畢業滿8年且滿足特定條件。要具備科研潛力,工作領域與申請學科相關,熱門學科有特殊條件。申請材料含基礎身份、科研成果、申請文書等。采用申請-考核制,每年3-4月網申。...
21
2025.10
針對有提升職稱需求的職場人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專業目錄一覽表是核心參考資源。本文深入解析如何高效利用該目錄,包括專業匹配、課程設置及申請流程分析,幫助讀者規避職業瓶頸。結合職稱評審要求,提供實用建議和成功案例,確保您抓住職業進階機遇,實現職稱提升目標。內容聚焦目錄解讀與學習規劃,助力職場發...
20
2025.1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申碩金融學難嗎?“先讀后考”,難度適中。統考科目為英語和經濟學綜合,英語介于四六級間,經濟學綜合高頻考點重復率高。課程學習大專及以上可申請,申碩需本科畢業滿3年有學位。論文結合實務,查重低于15%,整體通過率約75%。...
22
2025.0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考試難嗎?考試不難,走同等學力申碩路線,免試入學。申碩考外語和專業綜合2門,外語介于四六級間且無聽力,專業綜合考基礎知識點,有大綱。成績可保留4年,申碩通過率超60%,對在職人友好。...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