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11.朱熹關于小學與大學的被學內容有哪些論述?
答:朱熹根據人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把學校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大階段。他認為八歲至十五歲是小學階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學。小學是打基礎階段,教學內容是“學其事”,即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將倫常禮教,教給兒童,進而教他們詩、書、禮、樂之文;打好根基。他專門編著《小學》一書,作為這個階段的教材。朱烹認為十五歲以后是大學階段,入學對象主要是貴族子弟,也有少數“凡民俊秀”。大學的教學內容是在小學的基礎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步驟,使其“明明德”,最后達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學的教材主要是“四書”,“五經”.尤其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是其基本教材。
12.簡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創立及其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答:明王朝為了進一步以程朱理學統制 思想 。明太祖與劉基首創八股取士,以八股制義為科舉考試定式。“八股l‘特點有三:①八股文之試題取于”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②八股文章只能依據朱熹《四書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絲毫闡發己意;③八股文章必須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體,否則不能入仕。明代科舉這一變化,使得科舉考試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級學校以教習八股范文為主,教育內容更加空疏無用,教學方法更加僵化、教條,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13.王守仁關于兒童教育有哪些積極的見解?
答: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視兒童教育,對兒童教育問題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見解。首先,他批評當時的兒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機械記憶,不重啟發思維;重消極防范,不重積極誘導;普遍采用體罰,摧殘兒童的身心。其次,他從快樂是人心之本的觀點出發,主張教育兒童要從積極方面入手,順應兒童性情,鼓舞兒童興趣,培養其”樂學“的情緒。第三,他主張兒童教育要一導之以禮”.“諷之讀書”。“開其知覺”.使兒童德、智、體、美均衡發展。第四,他強調科學安排教學計劃,使兒童每天的活動有:定的次序,動靜交錯,學有余力。
14.明末清初進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有哪些?
答:黃宗羲、王夫之、顏元等啟蒙思想家的進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內容和特點:①批判理學教育理論。啟蒙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教育哲學,主張理欲不可分離,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強調教育應順應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進人的個性發展;②主張培養經世致用的實用人才。在教育目的上,啟蒙思想家強調培養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會能力的治術人才,反對空談心性、侈談倫理的所謂“學力圣人”;③提倡實學,重視自然科學和技藝的學習;④提倡“主動”、“習行”的教學方法,反對理學家“主靜”、“讀書窮理”的治學方法;⑤主張擴大學校的職權,把學校辦成怦議國事、衡定是非的議政機關,充分發揮學校限制君權、發揚民主的作用。
15.評述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
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會思潮。
張之洞在1898年發表的《勸學篇》中把它系統化、理論化,使它成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綱領。其基本思想,是說教育首先要傳授中國傳統的經史之學,這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學習西學中有用的東西,以補中學的不足。張之洞把中學的內容概括為經、史、子、集,尤其強調”明綱“,認為三綱五常是中學之本原,以此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他把西學概括為西史、西藝、西政三部分。他所理解的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過是一些具體的政治設施,如學校制度、武備制度等等。他在維新變法前夕再次強調”中學力體,西學為用“,目的在于強化封建君主專制,反對政治改革,因而這一主張具有明顯的保守性、反動性。但是,這一教育主張在客觀上也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①它從理論上論證了西學的有用,為近代西學名正言順地進入中國創造了依據;③它將學校列為西政的首位,有利于牟頁引時西方的學校制度和教育理論;④ 選擇的向西方學習,有助于維護民族自尊心。
16.”百日維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898年6月至9月的”百日維新“中,清政府頒布了大批維新變法詔令,其中有關教育改革的內容主要有:①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經濟特科,改革科學制度;②在北京設立京師大學堂,作為全國學堂的表率,還負起統轄各省學堂的職責;③把各地舊的大小書院一律改為新式學堂,籌辦高等、中等、初等各級學堂;④創立鐵路、農務、礦務等各種專門學堂:⑤派人出國游學,考察外國的學校制度;③建立譯書局和編譯學堂,編譯外國教科書及其它書籍。百日維新的教育改革體現了維新派否定傳統教育的資產階級教育精神。
17.評述康有為《大同書》中的教育思想。
答:康有為1884年寫了《人類公理》,直到戊戌變法失敗后,才修改為《大同書》發展。他在《大同書》中描述未來的大同社會,即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國家、沒有家庭的人人平等,經濟高度發達,政治極端民主的極樂世界。大同社會實行”公養“、”公教“制度。每個社會成員都享受”二十年齊同之教育“。在康有為設計的教育藍圖中:①兒童未出生,其母入人本院,接受胎教;②嬰兒六個月后,進育嬰院,三歲后進懷幼院,接受學前教育;③兒童六至十歲,進小學院。接受初等教育;④兒童十至十五歲,進中學院,接受中等教育;⑤兒童十六至二十歲,進大學院,接受高等教育。他對每個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都作了詳細描述,主張男女教育平等,主張對兒童實行德、智、體、美諸方面的教育,提出了許多可貴的見解:但是,這僅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社會空想。
18.梁啟超關于教育目的有哪些論述?
答:梁啟超特別重視確定教育目的,曾與《論教育當定宗旨》一文。他首先認為教育一定要有目的,否則將一事無成;其次,他認為教育目的正確與否,至關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務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錯誤;最后,他認為正確的教育目的應該是”養成一種特色之國民“, 這種國民須具有公德、國家思想、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品質。克服中國人在專制社會中形成的品格缺陷。他認為只有造就出這樣的新民,才能拯救國家的危亡,振興中華民族。
19.王子癸丑學制與癸卯學制相比有哪些進步?
答:1912年至1913年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王子癸丑學制,是近代資產階級對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統的改革,它與癸卯學制相比。有很大進步:① 它縮短了教育三至四年,使教育易于普及;②取消了獎勵畢業生科舉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舉制度的陰魂;③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學男女同學,中等以上學校專門設立女校;④在課程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課程,增加了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能的內容;⑤改進了教學方法。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西藏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與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報。非管理類專業,應屆本科、本科畢業、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專科畢業滿2年或本科結業)、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者可報考;管理...
上海在職研究生有哪些學校?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通過同等學力申碩方式招生,學費分別為3.8-4.98萬元、3.5萬元。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則以非...
法學在職研究生有哪些具體研究生方向?政治學聚焦政治現象,可從事公務員、國際組織等工作;社會學研究社會結構,適用于市場調研等領域;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理論聯系實際,...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在職研究生主要通過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同等學力申碩可以免試入學,非全研究生則需要參加考研
國際法學在職研究生教育為法律從業者提供了提升學歷與專業能力的機會,其中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兩大主流招生方式。本
北京藝術類在職研究生學校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不同的學校,招生的藝術類在職研究生方向也是不同的。像中國人民大學藝術類專業方向有音樂學、美術學等。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