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是形象的真理
——這種說法是李澤厚在《論美感、美和藝術》一文中所提出的:“美是形象的真理,美"/>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論述:30分/題
1、美是形象的真理
——這種說法是李澤厚在《論美感、美和藝術》一文中所提出的:“美是形象的真理,美是生活的真實。”
——這個命題是關于美的本質的探討。美學史關于這一論題有很多種觀點:
古希臘時期,柏拉圖提出了“美在理念”;亞里斯多德則另辟蹊徑,認為“美在形式”;法國美學家狄得羅提出了“美在關系”的論斷;德國古典美學奠基人康德認為“美是對象合目的的形式”;德國美學大師黑格爾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情顯現”;俄國著名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則下了“美是生活”的定義。
中國學者對美的本質同樣莫衷一是。孔子認為“美在和諧”;孟子提出了“充實之謂美”的觀點。中國現代美學對美的本質的看法可分為三大派:一是以朱光潛為代表的“主客觀統一派”,認為美是客觀性質與主觀形態交融成一個完整形象的那種特質。二是以李澤厚為代表的“實踐觀點派”,把美看成是人與自然斗爭中表現出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統一的結果;三是以蔡儀為代表的“美的規律派”,認為美的本質就是典型的規律。
——“美是形象的真理”這種說法體現了李澤厚的美學觀點:客觀社會性和具體形象性是美的兩個基本特性。也就是說,美是人類的社會生活,美是現實生活中那些包含著社會發展的本質、規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體社會形象和自然形象。簡言之,美是蘊藏著真正的社會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生活形象(包括社會形象和自然形象)。
——這種說法有其片面性。
朱光潛曾經批評說, 美是從自然物的社會性來的,這等于說大地山河之所以美不是由于它們是自然物,而是由于它們只是某些“社會存在”的符號,否認了客觀世界對美的作用。
蔡儀認為李澤厚所說的美的兩個基本特征“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一切具體的社會事物都有形象性和社會性,但未必都美。
提示:這道題的理論色彩過于濃厚,這種題目的出現主要可能是因為李澤厚的實踐美學在整個80年代非常流行,現在這一批擔任主力的教學老師大部分在那個時候受到過這種美學思想的影響。這種題目出來的用意有兩種,一是考查學生的知識面是否寬廣,如果你能夠答出來是誰說的,肯定拿到15分;第二,是考查學生思考、分析的能力,如果你不知道是誰說的,但是你自己能夠分析出它的含義,并舉一些恰當的例子,老師看到你推理分析的能力,同樣會給你高分。
2、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關系
——首先介紹全球化和民族化的相關學術觀點。
全球化有三種主要的理論體系:一是全球一體化,代表說法是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的“地球村”,認為全球將消除差異、溶為一體;二是世界體系論,代表說法是華倫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認為窮國和富國的不平等是無法消除的,悲觀論調;三是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的轉型論。
簡而言之,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個民族之間日益緊密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現狀。
l其實中國清末的思想家王韜就曾經在《循環日報》上提到過這種“地球合一”的觀點。
全球化有很多的類型,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本題主要涉及的是文化全球化。
其實,全球化和民族化是一對相生相克的關系。沒有全球化,那里來得民族化。馮友蘭先生曾經有一種說法,中國缺少民族主義的傳統,今天民族主義正是在全球化的激發下才產生的。比如說,二胡這種樂器,本來是街頭藝人用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就是在西洋樂器進來之后,中國文化面臨衰微,仁人志士才去尋找體現中國民族音樂精神的樂器或者音樂,二胡才從流浪樂器被推崇上殿堂。昆曲,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如此。40年代的時候,當時的西方電影進入引起國內電影界的焦慮。全球化并不是民族化的對手,很有可能是他的幫手。!
但是,另外一方面,全球化的強大也常常會扼殺民族化。比如說電影,因為我現在在《中國電影報道》做記者,所以比較了解一些電影界的現狀,現在每年國產電影200多部,大部分進不了院線,院線基本上被進口大片排滿了。即使少量進入了院線的國產影片,票房成績也是很差,就不算他們在票房統計上作的手腳了。國外電影的票房擠壓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只能憑借少數幾個導演的幾部大片來苦苦支撐。)
那么,民族化的藝術形式和藝術家出路何在呢?
——一方面,可以展開文化輸出,比如現在中國在全世界建立一百所孔子學院就是這種策略。王岳川提倡。
——另一方面,加強自身的繁殖能力和造血能力。加強民族藝術的繼承和保護,鼓勵學習和傳播傳統藝術形式的行動。比如京劇,就已經成為一種中國的標志性藝術,那么昆曲可不可以呢。
——對全球化的策略化轉換和借用,使之具有中國作風。比如電視節目的移植。超級女生 美國偶像
往年客觀題變化成主觀題
往年簡單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生態學在職研究生學制多為2-3年,像吉林農業大學的生態學在職研究生是2年制。其招生授課方式有網絡班等,學費1.6萬元,且吉林農業大學榮登2025軟科世界大學學術...
最近隨著衛健委公布了對董某和肖某的調查結果,協和4+4也又一次登上了熱搜,事件啟示擇校需重適配而非盲目追名氣。在職研究生如何擇校,核心看專業與職業匹配度、院校資...
武漢在職研究生院校排名里,211院校是重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多所211院校提供在職研項目,以同等學力申碩為主,有網絡班等靈活授課,部分滿足條件可免試入學,學費...
張靜初近年專注讀書、直播寫作業,因專科出身若未拿到碩士學位證,可走國內非全日制(滿足工作經驗等條件,參加統考)或國外國際碩士(選入學要求寬松院校)路徑。國際碩士...
在職研究生可以評職稱,有明確的政策依據,不同類型(雙證、單證)在職研究生在評職稱中適用情況不同,具有縮短評審年限等優勢,文中推薦了適合的項目及注意事項。本文詳解...
山東在職研究生證書認可度較高,非全日制研究生雙證在體制內評職稱、跳槽求職中與全日制效力等同;同等學力申碩學位證在專業能力證明、職場晉升中受認可,滿足山東職場對學...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