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間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播發了記者在今年考研中發現的作弊現象,并且以紀實手法記錄下作弊與協助作弊者們的種種行為。
記者們發現,以往每當考研的日期越來越近的時候,網絡上一些考研專題的網站上就紛紛出現一些“替考、槍手、販賣答案、出售考題,等等”的小廣告。而今年更有甚者,在網絡上居然出現了“隱形耳機”這樣的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先進作弊工具,作弊也由“單兵作戰”向“集團化”發展,呈規模的集體作弊行為似乎已經是非常公開的事情。
在焦點記者調查中,被記錄下的協助作弊者就是在網吧這樣的公共場合內,一位小姐操著不很純熟的普通話,于大庭廣眾之下,對著手機高聲誦讀著英語考研試卷的答案,在她的面前是一張記錄得密密麻麻電話號碼的考生名單。
在人們的印象里,北京一直是考試紀律最嚴格的地區,尤其是高考幾乎從來沒有聽到過有規模的作弊現象,其他地區的高考年年都有相當的作弊行為也僅僅是耳聞,在當地事后的補救過程中也基本平息。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考試作弊風不僅沒有得到控制,反而變本加厲,向著科學化、專業化進發,更是在考研這樣一個追求更高級學問的考試過程中肆無忌憚的進行著。
按說考試作弊,首先站出來大聲批判的應當是這些考生未來的導師們,因為他們將領導著一群根本不合格的學生去做研究課題。可是事實卻完全相反,那些專家學者們卻從來沒有站出來疾呼要根除考試作弊現象,這是為什么呢?
據國家教委公布,今年全國考研人數首次突破了100萬,而全國各高校招收研究生人數超過33萬人,也是歷史最高水平。同時與此同時發布的消息透露,今年招收的研究生將實行收費制度。
這預示著全國各高校已經開始了向高等教育產業化的轉變,考生們將成為高校教授們未來創收的主要經濟來源,難怪專家學者們非常一致地保持了集體沉默。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這些未來可能成為他們研究生的學子們,是否具有真實水準倒在其次,重要的是經濟條件允許才能成為研究生。
不管作弊不作弊,只要考上了就是研究生!在唯經濟觀點面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都已經不再重要,多么的恰如其分,多么大的諷刺啊。
有著這樣丟失了學德的考生,加上已經喪失了師德的導師,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們前端科技的研究難道就要交到這樣一群人手中?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現在在高校中,專家學者的唯經濟發展論調十分盛行,并且他們自己身體力行,不斷利用著種種學說為自己增加著經濟來源。當師德與金錢同時擺在這些專家學者面前的時候,他們都義無返顧的選擇了金錢,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心目中的金字塔終于倒掉了。
這是誰的悲哀呢?這又是誰造成的悲哀呢?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