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導語introduction
越來越激烈的職場競爭,使得在職人員不得不去提升自己,讀在職研究生就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之一,可是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多樣,究竟該如何選擇是一件苦惱的事,今天為大家整理了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兩種最常見的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為大家解答在職研究生該怎么選擇?是選同等學力申碩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楚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哪些區別:
同等學力申碩入學不需要參加研究生統一考試,向目標院校提交申請材料,待審核通過后,即可等待入學。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樣,需要依次通過研究生統一考試和院校復試才有機會擇優錄取入學。
1、已獲得學士學位并在獲得學士學位后工作3年以上者;或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
2、已獲得的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為國(境)外學位的,其所獲得的國(境)外學位需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
3、部分項目允許大專畢業生或本科無學士學位者報名,此類學員可以參加課程的學習,但不能申請碩士學位。
詳細報考條件可查看:同等學力申碩招生簡章。
1、應屆本科畢業生,或具有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或專科畢業滿2年者以及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或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報考非管理類專業。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者,或專科畢業后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者,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者,可以報考管理類專業。
詳細報考條件可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簡章。
同等學力申碩有網絡班、周末班和集中班三種形式,其中周末班和集中班需要線下面授,網絡班可以線上遠程學習。
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以周末班和集中班形式為主,線下授課,需要學員在指定時間去指定地點上課。
同等學力申碩的學制一般在2年左右,總學費在0.6萬元-5.6萬元之間。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制多為3年,允許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學制,總學費在0.8萬元-85萬元,其中管理類學費相對高一些。
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班入學不需要參加考試,在課程結束時需要參加院校組織的結業考試,考試內容多與課程內容相關,考試難度不高。同等學力申碩統考考試外國語水平和學科綜合水平,每門滿分100分,60分即為合格,并且可以保留單科成績多次補考。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依次通過初試、復試,才有機會被錄取入校,流程長,并且初試復試只有一次機會,不通過就要重頭來,有一定難度。
碩士學位證+結業證
碩士學位證+研究生畢業證
1、從需求考慮: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個碩士學位證書幫助自己升職、評職稱,建議選擇學制短,難度小的同等學力申碩;如果是為了考公考編、積分落戶,建議選擇雙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2、從經濟能力考慮:報考在職研究生的多是畢業有一定時間、在職場遇到瓶頸的人群,這個時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是也要維持家庭生活開銷,如果需要一次性繳納的學費過多可能會在短期內承受較大的經濟壓力,此時就可以選擇報考學費相對低一些的同等學力申碩。
3、從時間精力考慮:同等學力申碩不需要在入學前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備考,并且有線上班級可以選擇,對于報考者的時間精力要求不高,適合沒有過多的時間備考學習的人群;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學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備考,在入學后,需要每隔一兩周或者節假日去線下上課,需要報考者抽出時間精力更多一些。
綜上所述,在選擇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時,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報考方式才能事半功倍。更多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可以查閱: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高等教育學在職研究生考什么?入學免試,滿足大專學歷可入課程班,本科有學位滿3年可申碩。申碩統考僅兩門,外國語難度在四六級間,教育學綜合側重理論應用,課程覆蓋多數...
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職研究生中,同等學力申碩上課時間為周末,可在線靈活聽課,無需到校,課程還有回放。入學一般大專及以上學歷即可,申碩需本科學士學位滿3年,通過申碩考...
中國古代文學在職研究生入學流程中國古代文學在職研究生入學流程相對簡便。一般來說,學員需要向目標院校提交個人資料,像身份證
計算機同等學力申碩費用因院校而異,像華北電力大學學費3萬元,中國人民大學培訓費4.28萬元,吉林農業大學學費1.6萬元等。入學一般大專及以上學歷即可,申碩需本科...
統計學同等學力申碩入學條件一般為大專及以上學歷,申碩條件是本科學士學位滿3年。學費因院校而異,像中國人民大學培訓費3.9萬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培訓費2.78萬元...
歷史學在職研究生能考公務員嗎?能考公務員。按國家政策,其學歷學位與全日制同效。可報考文化宣傳、黨政綜合管理等五類崗位。有學科能力、在職學習優勢,且競爭壓力相對小...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