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現在,對于考研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國家線。由于國家線延遲公布,不僅讓2020考研復試戰線延長,也讓2021考研復習滯后。
今天,我們先一起來捋順有關國家線的內容,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什么是國家線?
1、什么是國家線?
考研國家線是考研中最重要的一條分數線,是考生進入復試的基本要求標準,其中包括應試科目總分要求和單科分數要求,只有過了國家線才可能被錄取或調劑,并且要滿足總分過線,單科成績過線的條件。應屆本科畢業生和非應屆畢業生實行統一的進入復試基本分數要求。
2、國家線有哪些指示作用?
(1)決定是否有資格復試 / 調劑
除了自主劃線的34所外,一般都是由國家線決定是否可以參加調劑,還有部分學校只要過了國家線就可以參加復試。
(2)國家線公布是復試/調劑工作開始的信號
國家線發布之后,學校才會確定調劑名額,相關工作才能開展,這也就是為什么現在給研招辦打電話會收到「等國家線」的回復。
(3)國家線變化幅度
考研國家線劃分為A、B兩類,A類分數線最高,其次是B類地區。這兩類地區的分數線通常會相差2~10分。
分區概念:國家按照一區、二區確定考生參加復試基本分數要求。
一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重慶、四川、陜西等21省(市);
二區包括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影響國家線的因素
國家線是個綜合指標,要考慮多方因素,但總的來說,主要影響因素還是下面這三個。
1. 報考人數
考研報考人數最近幾年都是連年增長的情況,2020屆考生341萬,比去年增加52萬。
一般來講,參加考試的人數越多,競爭也會越激烈,分數線也會相應升高,但每個學科門類報考情況不同,分數線變化趨勢也有所區別。
2、試卷難度
近幾年來,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試題難度趨于穩定,分數線劃定不會以個別科目難度為準,也不會以部分考生對于難度的主觀感受為準。
3、招生計劃
今年,有一個最特殊的情況,2020考研擴招人數達到18.9萬人,各地區和院校也開始公布自己的擴招計劃(點擊可看)。
受到擴招政策的影響,國家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降低!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國家線延遲公布會對2020考研和2021考研有什么影響呢?
對于2020考研和2021考研的影響
1、對于2020考研者,復試形式可能發生變化:線上vs 線下
蘭州大學研招辦主任提出:在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各大高校均不會開展復試工作。
先前已經有很多院校發布過線上復試計劃的通知,雖然有些通知已經被撤回或修改了,但也應該引起2020考研人的重視。
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同學們不僅要做好線上復試的準備,也要做好線下復試的準備。
2、對于2021考研的影響
受今年嚴峻的經濟形勢影響,2021考研人數受本次疫情影響很可能會激增。
2021考研難度可能會加大。高校延遲開學,導致各類工作計劃安排都往后推,不但占用了一定的備考時間,還會嚴重打亂考研學生的常規備考計劃。另外,大家在家復習效率低,往年這時應該是21考研基礎階段,各種計劃應該開始穩步進行,但現在完全達不到該有的學習效率。再加上,考研人數如果大幅增加,基數增加,難度和競爭必然隨之增加。
總之,作為2020考研者要認真準備復試,作為2021考研者也要認真備考!
另外,2020在職研究生正處于招生中,想要報考的同學,可以聯系本站老師獲取招生簡章或者預約報名。獲取入口:在職研究生學校。電話:010-51264100。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天津同等學力申碩需要多久招生模式:采用先入學后考試的模式,研修班需滿足專科及以上學歷;申碩考試需滿足本科學士學位滿三年及以
讀在職研究生是否能拿雙證,取決于報考模式。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可獲雙證;同等學力申碩僅獲學位證;中外合作辦學和國際碩士經中留服認證后,相當于雙證。
據統計,國家線是進入復試的最低分數線,不僅總分要過線,而且單科也要過線,各大學通常會在國家線基礎上劃定學校各專業復試分數線,通常會比國家線高,當然很多非熱門院校...
英語二在職研究生可選專業列表涵蓋工商管理類(如MBA、會計學、市場營銷)、經濟學類(經濟學、金融學)、公共管理類(MPA、行政管理)、圖書情報類(MLIS)、工...
江西在職研究生有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碩士、非全日制研究生三種報考方式。江西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與要求,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班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入學,申碩需本科畢業...
在職研究生報考分非全日制、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國際碩士四種,不同類型對應“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及流程”不同規則。非全日制需學歷和工作經驗,流程含統考報名等...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