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2019年考研網報已于2018年10月10日正式開始網報,再次掀起了一波考研熱潮。根據往年報名人數,預計2019年考研人數將達到238萬,考研到有多重要,吸引這么多人報考?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看最近的數據,2018年報名人數238萬,比2017年多37萬,增長18.4%,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比去年增加18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2019年考研人數,從往年經驗看,估計會達285萬。
看完數量再來看報錄比,基本維持在3:1,也就是說每3個考研的人里面,只有1個人能考研成功。而2018年的報錄比已經變為3.5:1,因此不太樂觀的估計,2019年考研很可能是4:1,每4個人里面只有1個人考研成功。
也就是說,考研人數增加,考研難度也會隨之增加。但這并不影響考生的熱情,反而因為報考人數,吸引了更多報考者。
考研到底能給大家帶來什么?
1、研究生比本科生平均薪資更高
網上有一組調查數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一線城市的薪資分別為4364元和6504元,二線城市本科生薪資為3692元,研究生薪資為5436元,三線城市本科生薪資為3162元,研究生薪資為4821元。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基本上研究生比本科生平均薪資高2000元左右,而且越是在經濟水平發達的一線城市,研究生學歷越會被重視,薪資和本科生差距也越大。
2、研究生比本科生就業競爭力更強
在大學一再擴招的情況下,大學生遍地都是,大學生的含金量遠不如10年、20前年。
如果在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待過的大學生,心里都會有數,其實有真才實學真本事的大學生真的很少很少,這就導致普通大學生很難勝任企業一些有一定門檻的工作,所以很多大企業優質崗位的大門只向研究生敞開,本科生只能被拒之門外。
3、人才引進、落戶等其他優勢
近段時間,北京、上海、西安、武漢、南京等20余城市紛紛出臺人才新政,掀起了一輪“人才爭奪戰 ”,武漢等城市,研究生可直接落戶,對于限購的城市,落戶就可以買房。
北京、上海這種不缺人的城市而言,想要落戶是何其困難,研究生可以帶來更多的福利,像上海的積分落戶政策,研究生畢業通過滿足各種指標,可以相對容易在上海落戶。
4、繼續深造,學專學強本專業
本科階段基本為通識教育,基本做不了什么高深科研,研究生階段更多的是對某一專業某一方向更加深入地探索鉆研,更實際更落地,也更能適應國家、社會、企業的要求。
不可否認,有很多同學是真正的熱愛科研,我們社會得以如此迅速發展,也非常感謝這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研家。
5、個人和社會的名校情結
很多同學在高考時由于各種原因進入了一所普通大學,但是心中卻有著一顆名牌大學的夢。
而且在招聘時,很多企業往往會注明優先考慮985、211大學的學生,很多普通高校學生甚至連簡歷關都過不了,這更加劇了這些學生追求名校的心理,想通過考研進入名校,甚至現在一些工作了一兩年的畢業生都有很多選擇了繼續考研。
6、進入更高圈層,站上更大平臺
普遍來講,名校軟硬件設施更好,科研實力更強、眼界更開闊、牛人也更多,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名校研究生,進入名校圈層,站上更大平臺,給自己爭取一個變得更加優秀的機會。考研就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讀研期間可以與更多有能力,有經驗的人成為“戰友”,自己的人脈圈也隨之推展。
以上諸多原因導致研究生報考人數年年創新高。而對于在職人數來說,走上工作崗位幾年之后,陷入了瓶頸,不知道去哪提高自己,也意識到了研究生學歷和學位對于職場晉升的重要性。
所以在職人士也紛紛早上了考研路,但放棄工作全日制讀研并不太現實,所以選擇一邊工作一邊讀在職研究生,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考研的需求,還可以繼續在職工作。
其實,不論何種原因考研都是值得選擇的道路。如果決定考研,那就要確定目標院校、專業,未確定的學員可咨詢在線老師,索取招生院校、專業簡章。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成都在職研究生考公務員優勢顯著,報考階段有超30%碩士崗可癬筆試面試因專業學習更具競爭力;上岸后薪資定級更高(碩士定四級主任科員)、晉升更快(縮短職級晉升年限)...
四川在職研究生落戶政策以成都為例,45歲以下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在職研究生,提供畢業證及學歷認證材料,即便無房也可選擇本人或直系親屬合法穩定住所、單位集體戶或人才流...
會計非全日制研究生(MPAcc)報考無需學位證,大專及以上學歷等滿足條件即可報名,涵蓋考試流程、多院校招生信息,助力考生選擇。
武漢非全日制招生簡章涵蓋報考條件、考試流程、招生院校等信息,申請便捷,多采用遠程授課,為在職人士提供高效深造途徑。
浙江同等學力申碩通過率較高,得益于免試入學的政策。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先參加課程學習,本科畢業有學位滿三年可申碩,申碩考試科目少、難度低,多種因素共同提升了通過率。
40歲讀在職研究生不晚。學習沒有年齡限制,40歲時通過在職研究生提升學歷、拓展能力,既能適配職場發展需求,又能實現自我成長,且在職學習可平衡工作與生活,年齡不是...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