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報考人員都知道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的報考難度很大,考生在選擇院校時一定要慎重,那么怎樣判斷一所雙證在職研究生招生院校的報考難度?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1、招生人數
這些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專業目錄里面有說明,我們通常認為招生人數和錄取幾率成正比。但是一些特別熱門的專業,如果不知道具體招生人數,很可能從報名的那一刻起已經注定失敗。
2、報考人數
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信息,從中可以看出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有多少,雖然這一數據只能看到前幾年的,但是足夠我們大致判斷出當年的報考情況。有的高校特別是名校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非常多,像這樣的專業,報考需要做好面對更大錄取壓力和傾盡全力的準備。
3、錄取人數
通過這個我們能得知這個專業去年到底錄取多少人,再結合去年專業目錄公布的招生名額,可以判斷出該專業去年的招生錄取情況。有一點要注意,有些高校個別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多于招生人數,這是因為該專業當年生源質量很好,所以要分析下目標院校有沒有擴招的傳統,如果往屆存在擴招比較多的情況,大家就不用太在意9月份公布的計劃招生人數,畢竟復試時擴招的可能性會很大。
4、報錄比
錄取人數除以報考人數就是該專業報錄比。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某專業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10:1,甚至20:1。這反映的是名校熱門專業的真實考情。競爭如此激烈,同志還需努力。
5、推免人數
很多同學認為推免人數和考試沒有多大關系,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很多名校熱門專業每年的推免名額很多,有的甚至占了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報考競爭更加劇烈。所以各位同學在報考之前,必須通過院系官網搞清楚自己報考專業的推免人數。如若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太少,在正式報名結束之前,同學們還可以修改報名信息。
6、復試分數線
復試線是最直觀的數據,復試線越高,那就意味著考試難度越大。復試分數線是對大家最重要的數據,也是報考自我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除了自主劃線的34所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大部分專業的分數線一般都是國家線。還有部分專業的實際分數線遠比國家線高得多,上一年錄取分數線也比國家線高不少。對于這樣的專業,同學們心里必須清楚真正的分數線。要注意的是,復試線有校線和院線的區別。有的學校會有多個學院開設同一個專業,各個學院的院線可能不一樣。學校給出的復試線一般是各院的院線。所以,查找復試線的時候不要混淆校線和院線的區別。
7、復試比例
復試比是指,計劃招收人數和進入復試人數的比例。教育部規定的復試比例為1:1.2,這就意味著,如果錄取10人,就會有12人進入復試,有兩個同學注定要當炮灰。有的學校復試比會高達1:1.5,甚至1:2。復試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說明兩個問題:一,復試線的參考價值降低;二,復試競爭激烈、風險更大。
8、總成績計算方式
總成績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試分和復試分占總成績的權重。有的學校初試分會占到總成績的70%,有的是初試、復試各占50%,有的學校就不看重復試,復試分只占總成績的20%、甚至10%。復試總分越高、復試分數在總成績中占的權重越大,那復試就越重要了。也許10分鐘的面試同等于復習了將近一年的初試。
9、備考期間的信息變動
現在開始備考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期間可能會有各種新政策的推出,還包括考試大綱的變動等等,因此不能一味的埋頭苦學,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同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也是最終成功的關鍵所在。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相關信息,有意向的考生可以聯系我們的在線老師。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雙證在職研究生報考分3類路徑:國內非全日制(統考)需本科3年/專科5年工作經驗,過國家線+院校線;中外合作辦學(中留服認證)要求本科+GPA≥2.8+管理經驗(...
免考雙證在職研究生是什么意思?指無需參加全國統一研究生入學考試,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或國際碩士途徑,獲可認證雙證的在職研究生教育形式。“免考”即免統考,“雙證”...
北京雙證在職研究生免聯考路徑含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和國際碩士。北京雙證在職研究生學費一覽表,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熱門院校如人大與加拿大女王大學合辦金融學專業,學費45....
法學雙證在職研究生主要為法律專碩,法本考生可考法律碩士(法學),非法本考生可考法律碩士(非法學)。其內容專業,對司法考試有很大幫助,且實用性高,能接觸業界老師和...
醫學雙證在職研究生主要通過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國際碩士三種方式招生。醫學雙證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畢業滿3年(專科滿5年),本科非...
免考雙證在職研究生是真的嗎?真的,但免考指的是免統考,仍需參加校考。主要有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和國際碩士兩種形式,前者是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采用申請審核制,...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