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等學力申碩網報時間為3月1日-3月25日,為幫助廣大考生順利報考,育路小編整理了2017桂林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學在職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報考指南,希望能幫助大家順利報考。
課程考試科目:
申請條件:
1、申請人必須已獲得學士學位,并在獲得學士學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如2013年5月參加考試,須在2010年 3月31日(含3月31日)以前獲得學士學位);或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對已獲得的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為國(境)外學位的,其所獲的國(境)外學位需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
2、在申請學位的專業或就近專業做出成績;
3、申請人必須是該校在職研究生班學員。
接受網上申請時間范圍: 2013-11-05至2050-12-31
現場確認事宜:
一、現場確認時間及地點 現場確認時間和地點: 以紙質通知為準或登陸桂林理工大學研究生處網頁瀏覽(http://pgso.glut.edu.cn/)。
二、現場確認所需材料 考生進行現場確認時需攜帶以下材料: 1、居民二代身份證原件 2、學士學位證原件
三、現場確認程序 校驗材料——現場采集照片和指紋——審核信息——上交資格審查表 1、校驗材料:驗證基本材料(身份證、學位證等)。 2、采集照片和指紋:指紋采集按先左手后右手依次從拇指到中指的順序采集,每個指紋連續采集4次,采集結束由現場工作人員打印資格審查表。 3、審核信息:審核《資格審查表》,以確認信息準確無誤。 4、上交資格審查表:資格審查表審核無誤后,由申請人簽署《誠信承諾書》,并簽字交表。資格審查表一式兩份,其中一份由申請人本人留存。 5、學位授予單位對申請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并將審核結果錄入信息平臺,申請人員在現場確認后兩周內須及時關注信息平臺查看結果。
四、特別提醒 1、每年同等學力全國水平考試由通過現場確認的考生自行通過信息平臺進行報名和繳費,請申請人員務必加以重視。必須在該校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網上注冊和現場確認。沒有現場確認和資格審查的考生,無法通過信息平臺報考每年5月份的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全國統一考試。
2、網上信息填報過程中上傳的電子照片和上交的紙質照片,將用作申請人所擬獲得碩士學位證書照片,必須按指定的規格提供。因此,請進入平臺填寫學位申請前,到新華社廣西分社(南寧市迎賓路1號,0771-2086069)拍攝照片(立等可取,須告知攝影師學校及專業名稱,注明是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電子版用于上傳,紙制版相片請妥善保存,用于日后粘貼學位證書。 電子照片要求如下: a.圖像規格:567像素(高)X390像素(寬),頭部寬度為248至283像素,頭部長度為331至390像素,分辨率300dpi,圖像文件大小為10kb左右,JPG格式。圖像尺寸為48毫米(高)X33毫米(寬),頭部長度為28至33毫米,頭部寬度為21至24毫米。 b.顏色模式:24位RGB真彩色。 c.要求:近期(三個月內)正面免冠彩色半身電子照片,國家公職人員不著制式服裝。照片背景為藍色。照片要求人像清晰,輪廓分明,層次豐富,神態自然,著深色上衣。
3、申請人在平臺中個人基本信息里的學號一欄必須填寫學號和院系(學號已印刷在錄取通知書上,或向學院查詢),學位申請年月是填寫在此信息平臺上提交申請的年月。
4、資格審查表將作為申請人網上報名參加全國統考的依據,請申請人妥善保管,遺失不補。
備注: 學員必須提交網上申請后方能到該校進行現場確認,否則無法進行現場確認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同等學力申碩和統考有什么區別?同等學力申碩與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試)是在職讀研主流路徑。同等學力申碩免試入學,申碩考2門,獲單證,難度低,適合提升專業能力...

同等學力申碩在職稱評定中的價值日益凸顯,新規允許本科畢業滿三年者申請碩士學位,為在職人員提供便捷學歷提升途徑,助力職業晉升。這一政策調整降低了申碩門檻,加速職稱...

醫學同等學力申碩入學免考試,專科可申課程班,本科有學位滿3年可申碩;全程網絡班無需到校,申碩考外語和學科綜合,難度適中。河南大學、新鄉醫學院等多校招生,適合醫學...

教育學同等學力申碩為在職人員提供免試入學途徑,通過課程學習和申碩考試獲取碩士學位。本指南詳細解析入學資格要求,如學士學位滿三年等條件,并系統梳理申碩全流程,包括...

醫學同等學力申碩有哪幾所學校可選?10所熱門院校中,河南有河南大學、新鄉醫學院;湖北有江漢大學、長江大學、湖北醫藥學院;東北有長春中醫藥大學、錦州醫科大學、延邊...

北京同等學力申碩熱門專業有法學、教育學、新聞學、電氣工程等,高性價比院校推薦中國政法大學、華北電力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學費2.96萬-4.5萬元不等,課程...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