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社科院在職研究生學位論文基本要求,詳情如下:
(2011年12月制定)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參考國家標準《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和相關出版標準、出版物體例規范等,結合該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基本要求。
部分 一般要求
一、學位論文是表明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取得創造性的結果或有了新的見解,并以此為內容撰寫而成、作為提出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時評審用的學術論文。
博士學位論文表明作者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并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成果。
碩士學位論文表明作者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并對所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二、學位論文應在完成開題報告的基礎上撰寫;內容完整準確,理論性和系統性強,闡述精煉嚴密,寫作規范,文字流暢,相關參考文獻豐富;在導師指導下由學位申請人獨立完成;無學術不端行為。
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應著眼該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和本學科的前沿問題,一般在10萬字左右。
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應結合該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本學科的發展狀況,一般在3萬字左右。
三、學位論文一律用中文撰寫,用計算機編輯。除古漢語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參考文獻中引用的外文文獻之外,均采用國家正式公布實施的簡化漢字和法定的計量單位。如確有需要,也可用規范繁體字,但前后文應統一,避免繁簡混雜和因轉換產生的錯誤。
第二部分 結構要求
一、結構。一般依次包括三個部分十一個方面:
(一)前置:封面、原創性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中英文摘要、中文目錄,
(二)主體:緒論(引言、導論或前言)、正文、結論、中外文參考文獻,
(三)附錄:附錄、后記(含致謝)、在學期間學術成果情況(適用于博士學位論文)。
二、封面。從該院外網下載,其格式和字體不要變動,只改寫與己相關的信息。
(一)“分類號”指中圖分類號,可從http://www.ztflh.com查找。凡在“密級”處填寫內容不是“無”而是“內部”或“秘密”或“機密”或“絕密”的,須從該院外網下載并報送《涉密學位論文審核表》。
(二)論文題目要以恰當、簡明的詞語反映核心內容,有助于選關鍵詞,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一般在20字以內,如需排兩行時不得把詞分開;如題目語意未盡,可在下一行用副題目。
(三)一般只填寫一位導師,若有第二導師且需填寫的,須征得系里和導師的同意。
(四)“系別”應填寫全稱,從該院外網“學位管理”的“共用文檔”中查實。
(五)“專業”以二級學科為準,可從該院外網“學位管理”的“學科專業”中查實。
(六)“研究方向”以該院當年招生目錄中的研究方向為準。
(七)“評閱人”、“答辯委員會”和“答辯日期”在答辯通過后填寫。
(八)在“2012年4月”中,若非特殊情況,只改寫年,不改寫月。
三、原創性聲明和版權使用授權書。從該院外網下載,內容及格式不要改動,此頁不編頁碼。在將學位論文報送學位辦時,凡屬簽署處不得空缺。
四、中英文摘要。是論文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包括題頭、摘要正文、關鍵詞。
(一)中文摘要正文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能說明學位論文的主要信息(重點是結果或結論,要突出創新性成果或新見解),即不看全文就能獲取必要信息,不能與引言混淆;摘要一般不用圖、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以1頁為宜。
中文關鍵詞是用來表達論文主要內容的詞、詞組或短語,主要便于檢索;一般3~5個,排在中文摘要的左下方,之間用分號隔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加標點。中文關鍵詞可從題目、摘要或文章主要內容中精選,選擇和判斷關鍵詞的簡單方法是看所選的詞是否為題目中的主要專業名詞或詞組。
(二)英文摘要題目為“ABSTRACT”;內容與中文摘要一致,用詞準確,符合語法,小四“Times New Roman”;在英文摘要左下方標注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KEY WORDS:)。
五、中文目錄。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起至范圍為“緒論”至“后記”;一般分三級。
六、緒論(引言、導論或前言)。簡要說明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結果和意義等。言簡意賅,不與摘要雷同,不是摘要的注釋。內容包括:選題意義、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及文獻綜述、解決的問題、使用的理論工具和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邏輯結構、需要說明的其他問題。
注:博士學位論文須有文獻綜述,其亦可放在緒論或在正文中獨立成章。①有敘述和介紹,也有歸納和評價,要體現鮮明的個人觀點和對所研究問題的歷史與現狀的把握程度;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綜述或介紹;③引用他人的要注明。
七、正文。是論文的主體。
(一)正文標題從第2行始,二號宋體,居中,序號用“章”、“節”。
(二)文內標題序號標識依次為:一級標題用“一、、二、”,二級標題用“(一)、(二)”,三級標題用“1.、2.”,四級標題用“(1)、(2)”,五級標題用“①、②”。一、二級標題用黑體,三、四、五級標題用楷體。標題需排兩行時不要把詞分開;標題單獨排時后面除了問號外,不要用標點。
(三)文內文字五號宋體,每頁34行,標準字符間距,行距設置值20磅。頁邊距為:上、下2.54厘米,左、右3.17厘米。
八、結論。要精煉、準確、完整,嚴格區分本人研究成果與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并突出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還可進一步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和建議。
(由于學位論文涉及的學科、選題、研究方法、表達方式等有很大差異,對正文主體其他部分不作統一規定,但須實事求是,準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九、中外文參考文獻。中外文參考文獻是正文引用文獻的集中反映,目的在于為從事相同或相近問題研究的讀者提供參考資料。
十、附錄。并非必須,與正文連續編頁碼,每一附錄均另頁起。以下內容可置于附錄:①放在正文內過分冗長的公式推導;②以便他人閱讀的輔助性教學工具或表格;③重復性數據和圖表;④非必要的程序說明和程序全文;⑤關鍵調查問卷或方案等。
十一、后記(含致謝)。主要記述寫作感受,論文還需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問題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和情況等,也可表達對單位、企業、組織或個人的感謝。
十二、在學期間學術成果情況。應與學位論文相關,如:已發表或已錄用的主要學術論文及已出版的專著,主要科研獲獎,已獲授權的發明專利,其他成果。
第三部分 書寫要求
一、語言。用詞準確,使用的術語、符號、代號等在全文中要前后一致,新的術語、縮略語等可加注。外國人名的內部分界用間隔號分開,如希拉里·克林頓;若人名中有外文縮寫字母,則應在字母后加下圓點,如M.杰弗遜。
二、標點。一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除破折號、省略號各占兩格外,其他標點均占一格。英文或其他外文的書寫格式和標點按通行的規范格式。
注:引文的引號、標點和注序號的位置:①引號內的全部文字和標點應是原文的;②引文省略的省略號應放在引號內;③注序號一律在引號之后;④文末省略號后面不再加句號或逗號、問號等其他標點。
三、數字。凡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記數與計量(包括正負數、分數、小數、百分比、比例),著作的卷次,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書寫的數值在表示數值的范圍時,使用浪紋式連接號“~”。列表時,數字的相同位數要對齊。如:20世紀80年代,20世紀60~70年代,2003年5月28日,302,-125.03,1/4,34.05%,63%~68%,1︰500,《毛澤東選集》第3卷。
注:20世紀90年代與1990年代通用,1990年不要寫作“九O年”或“90年”,50%~60%不要寫作50~60%,1975年~1976年不要寫作1975~1976年或75~76年或1975~76年。
四、用漢字代替數字。(一)星期幾。
(二)中國干支紀年和夏歷月日。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臘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
(三)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各民族的非公歷紀年,這類紀年不應與公歷月日混用,并應采用阿拉伯數字括注公歷。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藏歷陽木龍年八月二十六日(公元1964年10月1日)、日本慶應三年(公元1867年)。
注: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年號前面括注了公歷,后面不必再加。
(四)含有月日簡稱表示事件、節日和其他意義的詞組,而且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應用間隔號“·”將表示月和日的數字隔開并外加引號,避免歧義,涉及其他月份時不用間隔號,是否使用引號視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如:“一·二八”事變、“一二·九”運動、“一·一七”批示、“一一·一O”案件、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七七事變、五一國際勞動節、“五二O”聲明、“九一三”事件。
(五)定型的詞、詞組、成語、慣用語、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中作為語素的數字。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四氧化三鐵、八國聯軍、二O九師、四書五經、九三學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計劃、五省一市、五局三勝制、二八年華、二萬五千里長征、二十掛零、零點方案、白發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萬八千里、書記、一機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軍、十三屆四中全會、十七大。
(六)整數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現在具有統計意義的一組數字中,可以用漢字,但要照顧到上下文,求得局部體例上的一致。
(七)概數和約數。相鄰的兩個數字連用表示概數時須用漢字,連用的兩個數字間不用“、”隔開。如:二三米、一兩個小時、三五天、三四個月、十三四噸、一二十個、四十五六歲、七八十種、二三百架次、五六萬套、一千七八百元。帶“幾”的數字表示約數時須用漢字。如:幾千年、十幾天、一百幾十次、幾十萬分之一。用“多”“余”“左右”“上下”“約”等表示約數時一般用漢字。若出現一組具有統計和比較意義的數字,既有精確數也用“多”“余”等表示約數時,為保持局部體例一致,其約數也可用阿拉伯數字。
(八)1949年以后臺灣出版書目應改用統一的公元紀年方式,不用“民國”字樣。
五、圖表。圖要清晰,其位置一般按先看文后見圖的原則編排。圖下方居中依次標示圖序和圖題(中間空一字之距,小五號黑體),圖序按章編排(如章第二個圖的圖序為“圖1-2”),圖題指圖的名稱。對圖的說明或解釋一般放在圖下,應使用“圖1-1表明……”的方式,而不要使用“上圖表明……”的方式。
表要整潔,其位置一般按先見表序表題后見表的原則編排。表上方居中依次標示表序和表題(中間空一字之距,小五號黑體),表序按章編排(如章第三個表的表序為“表1-3”),表題指表的名稱。表中數字對齊方式要美觀,空位應用“-”表示無數據。應使用“從表1-1可見……”的方式,而不要使用“從上表可見……”的方式。
六、公式。一般居中編排,與上下文空一行或半行;公式過長的可在符號(+、-、*、/、=等)處轉行;公式中的三連點“…”不可改為“……”;公式序號分章編排,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在公式所在行的最右側。
第四部分 著錄要求
可參見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另可參考以下注釋慣例:
一、一般中文著作的注釋要求
注釋一律采用腳注,每頁重新編號,編號用①、②、…,其位置放在引號之后或所注字、詞、句之后的右上角,對某一句子注釋的編號放在標點符號前,用小5號宋體。注釋內容一般應包括:著者(譯者),書名,出版者,年份,版次,頁碼。
(一)專著。李道揆:《美國政府和美國政治》(上),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13頁。
(二)編著。鄭成思編:《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4頁。
(三)論文集內論文。浦山:《技術進步與就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組織編選《浦山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頁。
(四)譯著(譯文)。[美]費正清著:《美國與中國》,張理京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190頁。
(五)期刊論文。樊綱:《灰市場理論》,《經濟研究》1988年第8期,第4~12頁。
(六)報紙文章。符福淵、周德武:《安理會通過科索沃問題決議》,1999年6月11日《人民日報》第1版。(此例適合署名文章)
《朝韓首腦會晤程序大多達成協議》,2000年5月12日《中國青年報》第6版。(此例適合不署名文章或報道)
(七)通訊社消息。《和平、繁榮與民主》,美新署華盛頓1994年2月24日英文電。
(八)政府出版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研究室:《中國外交》,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768頁。
(九)會議論文。任東來:《對國際體制和國際制度的理解和翻譯》,提交給“全球化與亞太區域化國際研討會”的論文,南開大學,2000年6月5日至16日,第2頁。
(十)學位論文。徐輝:《從波斯灣到朝鮮半島:后冷戰時期美國危機管理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第18頁。
(十一)未刊手稿、函電等。“蔣介石日記”,毛思誠分類摘抄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陳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縮微膠卷,莫斯科俄羅斯當代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藏,495/74/290。
(十二)引用圖表直接在圖表下注出來源,不用腳注。
(十三)互聯網或數據庫作品,應注明網址或數據庫作者和時間。
二、古籍的注釋要求
由于古籍種類和出版狀況較復雜,常有一些特殊情況。
(一)一般應注明朝代、作者姓名、文獻名、卷數、版本項、頁碼。如:《史記》卷25,中華書局,1963年,第375頁。
(二)常用基本典籍,文獻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標注作者,如《論語》、《陶淵明集》等;有些書籍作者失傳,應標注“佚名”。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用圓括號標注朝代名。
(三)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標注版本和頁碼(用阿拉伯數字),版本可著錄“寫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影印古籍必要時可標注影印所依據的原始版本。如:崇禎《吳縣志》卷2,上海書店,1990年(據明崇禎年間刊本)影印本。
(四)地方志一般不標注作者,只注書名。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前冠以修纂成書時的年代(年號);民國地方志在書名前冠加“民國”二字。如:民國《中牟縣志》卷8《地理志》。
(五)正史中人物傳之附傳可標注為:《魏書》卷67《崔光傳附崔鴻傳》。
(六)引證編年體典籍,通常注出文字所屬之年月甲子(日)。如:《資治通鑒》卷2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
(七)引證古籍正文所附注疏、箋釋,一般采用在篇名外注出注疏、箋釋的方式。如:《三國志》卷33《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
三、外文著作的注釋要求
(一)外文專著、編著、譯著。依次注明作者、書名(斜體,主體詞首位字母大寫)、譯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頁碼。如:M.Polo,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Translated by William Marsden,Hertfordshire:Cunberland House,1997,p.××.
(二)外文期刊。應注明作者、篇名(加雙引號)、書刊名(斜體)、卷期號、出版時間、頁碼。如:Paul Pelliot.“Le Chou-king et le Chang-chou che-wen”,In mémoires concernant l’Asie orientale,vol.2,1997,p.××.
(三)引用日、韓諸國文字時,若中間有漢字,則應用其原寫法,不能改成中文通行的簡體或繁體。如“水谷誠《〈群経音辨〉索引》”,“既刊の目録にょる四大収蔵の內容構成の概観”。必要時可以改譯成中文。
(四)互聯網資料。對于只在網上發布的資料,如果可能的話,也要把作者和題目注出來,并注明發布的日期或最后修改的日期。提供的網址要完整,而且在一段時間內能夠保持穩定;內容經常變化的網址,比如報紙的網絡版,就不必注明了。如:Astrid Forland, “Norway's Nuclear Odyssey,”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4(Winter 1997), http://cns.miis.edu/npr/forland.htm.
注:征引過的文獻再次出現時,其出版社、出版地點、出版時間等可不再注。
四、參考文獻的編輯要求
參考文獻一般可不加序號,可按古籍、專著、論文、外文資料、網絡資料等分類。
一、中文參考文獻的編寫。①參考文獻的要件順序與注釋相同,但不用標注具體引用的頁碼;②參考文獻可按作者或書名的音序排列,也可按時間順序排列,古籍也可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排列;③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按出版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其著作一律排在論文前;④當文獻信息超過一行時,從第二行起,縮進一個漢字的距離。
二、英文參考文獻的編寫。①作者為一人或多人中的作者,其姓寫在前面,并用逗號與名字隔開;非作者的姓名仍然把名寫在前,姓寫在后面。②同一作者的其他著作,用橫線代替作者名字。③沒有作者的按文獻名稱的字母順序排列。④當文獻信息超過一行時,從第二行起,縮進兩個字母的距離。⑤其他與中文參考文獻編寫方法基本相同。
第五部分 印存要求
一、博士學位論文封面用淡藍色紋紙,碩士學位論文封面用淡黃色紋紙。
二、正文用白色A4紙印制;博士學位論文雙面印刷,碩士學位論文單面印刷。
三、論文主體連續頁碼從“緒論”始至“后記”終,非論文主體(如摘要、目錄、學術成果情況等)頁碼分別單獨編排;頁碼居中,用阿拉伯數字。
四、左側裝訂,剪切整齊,裝訂后的尺寸為285mm×205mm(版心尺寸為240mm×150mm)。
五、自行印制。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一般至少15本(10本):導師、評閱人、答辯委員、系各1本,學位辦存檔4本(3本)。
六、匿名評閱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印制要求:①封面和內文應刪除作者及導師的所有信息,②4本,③遵照系規定的時間。
七、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在該院檔案室(不存碩士學位論文)、圖書館、社科院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各存1本。與文本學位論文完全一致的電子版學位論文報該院圖書館存儲。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以及中外合作辦學碩士三種,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需3年工作經驗、?5年、碩博2年。同等學力申碩,申碩...
在職研究生得26分,但是,最后算完才知道選擇非全日制研究生需扣掉最多12分,實際反倒多扣了1分;選擇中外合作辦學碩士需扣掉最多6分,實際可多獲得5分。
在職研究生報名入口、條件、流程:同等學力申碩通過聯系站內老師報名,本科獲學位滿3年可申碩,?茖W歷可參加課程學習,流程包括注冊、選校、審核、考試、論文答辯。非全...
2025年天津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主要包括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和同等學力申碩兩種方式。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涉及天津財經大學與加拿大西三一大學、天津師范大學與韓國世翰大學、...
大專生可通過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國際碩士四種方式報考在職研究生。大專報考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與要求隨方式而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類專...
上海在職研究生職稱評定政策依據《上海市職稱評審管理辦法》,強調品德、能力、業績。不同報考方式加分政策不同,同等學力申碩獲單證,部分行業與全日制碩士評職稱效力相同...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