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2015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真題及答案

來源:在職研究生招生網 時間:2016-12-28 09:09:46

   2015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真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2*8=16)

  1.二元經濟結構是指以()為主的現代部門與以 ()為主的傳統部門并存,傳統部門比重大,現代部門發展不足以及城鄉明顯的經濟結構。

  A 高科技產業、低端制造業 B 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

  C 城市工業、農村農業 D 先進產業、落后產業

  答案:C

  2.若正常品需求曲線向下傾斜,可能導致該商品需求D向右下移動至D’ 的因素包括:()

  1)該商品價格下降 2)替代品價格 3)互補品價格 4)消費者收入 5)消費者偏好發生變化

  A 1)2) B 2) 3) C 3)4)D 4)5)

  答案:D

  3.不屬于我國社保制度構成的內容

  A 社會保險 B社會捐贈 C社會福利 D社會救濟

  答案:B 社會福利:國家依法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證一定生活水平和盡可能提高生活質量的資金和服務的社保制度。

  社會救濟:社會救助,對社會成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扶危濟貧。

  社會捐贈: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會團體出于愛心,自愿無償地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非贏利單位,某個群體或個人捐贈財產進行救助的活動。

  4.()不屬于國債的功能: 1)彌補政府財政赤字 2)替代私人投資 3)調節經濟 4)籌集建設資金 5)公開從事市場業務 A 2)5) B C 1)5) D

  答案:A

  5. 米德沖突是指()

  A 一國如果希望同時達到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的目標,則必須同時運用支出調整政策和支出轉換政策。

  B 要實現n個經濟目標,必須具備n個政策工具。

  C 在某些情況下,單獨使用支出調整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追求內外均衡將會導致一國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的沖突。

  D 在某些情況下,同時使用支出調整政策,追求內外均衡將會導致一國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的沖突。

  答案:C 米德沖突是指在許多情況下,單獨使用支出調整政策或支出轉換政策而同時追求內、外均衡兩種目標的實現,將會導致一國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沖突。

  6.在確定的未來某一時刻,按照確定的價格買賣(但不在交易所集中交易)一定數量的某種資產的協議是()

  A遠期 B期貨 C期權 D互換

  答案:A

  7.根據最優貨幣區,最優貨幣區理論的條件包括:

  1)要素市場融合 2)價格與工資彈性 3)商品市場高度融合 4)國際收支順差 5)宏觀經濟協調和政策融合 6)金融市場融合

  A 1)2)4)6) B 1)2)3)4)6) C 1)3)4)6) D 1)2)3)5)6)

  答案:D

  8 國際收支表的經常賬戶包括()

  1)貨物 2)服務 3) 收入 4)經常轉移 5)國際收支

  A 1)2)3) B 1)2)3)4) C 1)2)3)4)5) D 1)2)4)5)

  答案:

  C

  最優貨幣區條件分析

  最優貨幣區理論最初是在關于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優劣的辯論中發展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以米爾頓·弗里德曼為代表浮動匯率制的擁護者提出,一個國家如果價格和工資具有很強的剛性,那么保持宏觀經濟內外均衡的匯率制度應采用浮動匯率安排。固定匯率下,價格和工資的剛性將造成消除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要么導致通貨膨脹,要么加劇失業。如果采用浮動匯率,本幣對外匯率的變動將通過貿易條件和實際工資的改變來減輕資源重新配置的成本。由于現實世界中各國的價格和工資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剛性,因此人們大多認為不管經濟條件如何,采用浮動匯率制的結果總是正面的,但最優貨幣區理論認為這是不對的。

  1.價格與工資彈性。價格和工資缺乏彈性的假定是弗里德曼建立浮動匯率制的立論基礎。假設由一組國家或地區組成的區域,如果區域內價格和工資具有充足彈性,即工資和價格可以對市場供給、需求的變化做出及時、充分的反應,那么區域內各地區或國家應該采用固定匯率在彼此的貨幣間建立起相應的關系。因為價格和工資的完全彈性,即相對價格和工資的調整可使整個區域內的市場隨時出清,從而使各地區間收支差額的平衡過程不會引起失業率上升,所以區域內(即地區間或國家間)匯率的浮動是不必要的。而且,通過固定匯率將整個區域聯在一起還可以提高貨幣的有用性。 如果上述區域內價格與工資是完全剛性的,則區域內各地區間收支不平衡的調整過程,將會使一個地區出現失業或另一個地區出現通貨膨脹。在這種條件下,各地區間匯率的浮動,可以部分具有真實經濟調整過程中工資和價格具有彈性時所起的作用。弗里德曼由現實生活中各國經濟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工資和價格剛性出發,得出了各國應采用浮動匯率制的結論。而蒙代爾等最優貨幣區理論的開創者則提出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即使工資和價格無彈性,采用固定匯率制,也可達到經濟的內外均衡。

  2.要素市場融合。蒙代爾關于最優貨幣區的定義是:內部要素充分流動(包括地區間和產業間勞動力、資本的流動),對外則生產要素完全不流動的區域。這樣的區域可以采用單一貨幣或固定匯率來組成最優貨幣區。蒙代爾的論述是,組成貨幣區的兩國在面對需求轉移引致的收支失衡時,除了匯率政策外也還有其他的平衡機制,如生產要素的完全流動。若A、B兩國組成一個貨幣區,兩國貨幣比價固定或者采用了單一貨幣,那么當需求由B國產品轉移到A國產品,則A國將出現通貨膨脹,B國將出現失業。如果假設價格與工資完全無彈性,但兩國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那么B國過剩的勞動力將轉移到A國,在A國生產出更多產品,提高A國的供給水平,匯率便無須調整,真實經濟的最終均衡可部分由生產要素的流動來實現。由于要素流動的速度一般較慢,它對于緩解長期、永久性需求轉移造成的收支失衡將更有效,而對于短期、暫時的經濟沖擊而造成的收支失衡,如果僅通過生產要素在產業間或地區間的轉移進行調節,區域內各地區仍將出現通貨膨脹或者失業。

  3.金融市場融合。國際收支理論告訴我們,除了長期實際收益率的差異引發的資本流動,一般來講,金融資本的轉移不能無限維持結構失衡導致的國際收支赤字。但是,資本流入彌補貿易赤字的做法卻可以延長經濟結構調整的時間。在長期中,價格和工資的彈性以及貨幣區內生產要素的流動性會提高。因此,經濟調整的成本會因金融交易高度融合而有所減少。資本流動調整經濟失衡的另一個渠道是“財富效應”,貿易順差地區同時也大多是資本流出的地區,即金融資產的凈債權持有國,財富增加會提高人們的邊際消費傾向,增加開支,這樣將會減少本地區(本國)的收支盈余。與之相反,國際收支逆差國,也是凈債務國,財富減少會使人們減少開支,從而有助于減少國際收支逆差。

  由此可見,貨幣區內金融市場的融合可以減低通過匯率改變貿易條件從而消除區內收支失衡的必要性。另外匯率波動會引起不確定性的增加,加大交易成本,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和對外金融市場的分割,因此,在區內金融市場完全一體化情況下采用固定匯率(或者單一貨幣)是一個好的選擇。

  4.商品市場高度融合。美國各州之間收支失衡之所以能夠順利解決,經濟學家歸之于美國的內部開放性,即各州間商品市場完全一體化。經濟學家由此認為,一個成功的貨幣區應該具有高度的內部開放性,即區內產品的廣泛交易。“開放性”一般由幾個指標來衡量,如在生產或消費中可貿易商品與非貿易商品的比例;進出口總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或者邊際進口傾向(單位收入增量中用于進口的比例)。這幾個比例越高,表明經濟的開放程度越高。

  1963年,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一個高度對外開放的地區,應該采用浮動匯率制還是應該與貿易伙伴國一起組成一個貨幣區(區內貨幣匯率固定或者采用單一貨幣)?首先,假定此地區對外高度開放,即可貿易商品占總產出和總消費中的極大比重。在這種情況下,此地區采用對外幣值調整(比如說對外貶值)來糾正對外收支失衡時,會引起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上升,從而引起國內價格水平的全面波動。這時,如果要限制非貿易商品國內價格上升,就必然帶來需求緊縮和失業。其次,由于開放經濟中人們缺少“貨幣幻覺”,本國貨幣貶值后,人們會明顯地感到消費支出的增加和實際收入的減少,所以人們會要求相應地增加工資。這會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抵消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改善。再次,開放經濟的消費對進口依賴很大,所以需求彈性較低。這樣為糾正某一水平的對外失衡所需匯率變動的幅度也就相對較大。因此麥金農認為,浮動匯率對開放經濟來講,并不是最有利的選擇。一些相互間貿易關系密切的開放經濟,組成一個相對封閉的貨幣區,對外實行共同浮動的匯率制,對于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可能更為有利。

  5.宏觀經濟協調和政治融合。除上述幾個適于組成貨幣區的標準外,生產多樣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對需求轉移造成的外部沖擊更具抵抗力。因而可對外實行固定匯率制。而生產多樣化程度低的國家,則應聯合起來,組成貨幣區,對外實行浮動匯率。哈伯勒和弗萊明則提出,菲利普斯曲線性質類似的國家可以組成單一貨幣區。他們認為,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在于各國對于通貨膨脹和失業的政策選擇不一致。具有相同政策態度,即所謂“政策一體化”的地區可以組成單一貨幣區。

  二、名稱解釋(3*4=12)

  1.提供曲線

  答案:提供曲線(offer curve)

  又譯作供應條件曲線,也稱相互需求曲線,是由馬歇爾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個國家為了進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須向其他國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線即對應某一進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軌跡。

  兩個國家的提供曲線的交匯點所決定的價格,就是國際商品交換價格(交換比率)。

  2.流動偏好陷阱

  西方經濟學認為,利息是人們在一定時期內放棄流動偏好 (指人們想以貨幣形式保持一部分財富的愿望)的報酬。利息率的高低取決于貨幣的供求,流動偏好代表了貨幣的需求,貨幣數量代表了貨幣的供給。貨幣數量的多少,由中央銀行的政策決定,貨幣數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是,由于流動偏好的作用,低于某一點的利率,人們就不肯儲蓄,而寧肯把貨幣保留在手中。

  3.等產量曲線

  答案:等產量曲線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一種商品在一定產量下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各種不同組合的軌跡,在這條曲線上的各點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種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種組合比例所能生產的產量都是相等的。

  4.國家預算法

  答案:國家預算管理的法律規范,是組織和管理國家預算的法律依據。主要任務是規定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家執行機關、中央和地方、總預算和單位預算之間的權責關系和分配關系。

  三、簡答題(8*4=32)

  1.利息平價理論的基本思想

  答案:由凱恩斯和愛因齊格提出的遠期匯率決定理論。

  他們認為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形成的。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謀取利潤。但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于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即外匯風險。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相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保證無虧損之虞。大量掉期外匯交易的結果是,低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下浮,期匯匯率上浮;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浮,期匯匯率下浮。遠期差價為期匯匯率與現匯匯率的差額,由此低利率國貨幣就會出現遠期升水,高利率國貨幣則會出現遠期貼水。隨著拋補套利的不斷進行,遠期差價就會不斷加大,直到兩種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這時拋補套利活動就會停止,遠期差價正好等于兩國利差,即利率平價成立。因此我們可以歸納一下利率平價說的基本觀點:遠期差價是由兩國利率差異決定的,并且高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升水。

  2.中國貨幣供應的內生性

  答案:貨幣供給內生性指的是貨幣供應量是在一個經濟體系內部由多種因素和主體共同決定的,中央銀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單獨決定貨幣供應量;因此,微觀經濟主體對現金的需求程度、經濟周期狀況、商業銀行、財政和國際收支等因素均影響貨幣供應。

  3.稅收負擔轉嫁的條件

  答案:一般地說,稅負轉嫁的存在主要取決于以下兩方面條件:

  1)商品經濟的存在

  稅負轉嫁是在商品交換中通過商品價格的變動實現的。沒有商品交換的存在,就不會有稅收負擔的轉嫁。因此,商品經濟是稅負轉嫁的經濟前提。從歷史上看,在以自給自足為基礎的自然經濟社會里,產品一般不經過市場交換,直接從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在這個時期,農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國家征稅主要是課自于土地及土地生產物的稅收,這部分稅收只能由土地所有者負擔,納稅人不能實現稅負轉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高度發展。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一切商品的價值都通過貨幣形式表現為價格,商品交換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而大規模地發展起來,為商品和商品流轉額的征稅開辟了廣闊的場所,同時也為商品課稅豹轉嫁提供了可能,商品課稅也迂回地或間接地通過價格助變動實現轉嫁。

  2)自由定價體制的存在

  稅負轉嫁是和價格運動直接聯系的,一般是通過提高銘貨的售價率壓低進貨的購價來實現的。其中,有些稅種的稅負可以直接通過價格的變動實現轉嫁;有些稅種的稅負是通過資本投向的改變,影響商品供求關系間接地通過價格的變動實現轉嫁。無論采取哪種轉嫁形式,都依賴于價格的變動。因此,自由定價制度是稅負轉嫁存在的基本條件。

  自由定價制度是指生產經營者或其他市場主體可以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自行定價的價格制度。價格制度主要有三種類型:即政府指令性計劃價格制度、浮動價格制度和自由價格制度。在政府指令性計劃價格制度下,生產經營者或其他市場主體沒有自己的定價權,價格直接由政府控制,納稅人不能通過價格變動實現稅負轉嫁。在浮動價格制度下,政府確定商品的最高限價或最低限價,在浮動幅度范圍內,生產經營者和其他市場主體有一定的自由定價權,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實現稅負轉嫁。在自由定價制度下,生產經營者和其他市場主體完全可以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自由定價,稅負可以實現轉嫁。

  通過對稅負轉嫁存在條件的分析,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在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下,基本上不存在稅負轉嫁。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后,客觀上存在著稅負轉嫁。因為:市場經濟是一種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在這種體制下,商品的生產經營者和其他市場主體各有獨立的物質利益。盈利成為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動機,實現稅負轉嫁成為各類納稅人的主觀動機和愿望。同時,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對價格大部分放開,企業已有很大的自由定價權,以自由價格為基礎的自由定價制度已基本形成,稅負轉嫁的客現條件已經具備。因此,在商品經濟中客觀存在的稅負轉嫁現象,在我國市場經濟中也必然客觀存在。

  4.圖形解釋三元悖論 三元悖論也稱三難選擇,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就開放經濟下的政策選擇問題所提出的,其含義是: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不能同時實現,最多只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而放棄另外一個目標。

  克魯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論”原則指出,一國不可能同時實現貨幣政策獨立性、匯率穩定以及資本自由流動三大金融目標,只能同時選擇其中的兩個。“三元悖論”原則可以用圖1來直觀表示。“三元悖論”是指圖中心位置的灰色三角形,即在資本完全流動情況下,如果實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度,則沒有貨幣政策的完全獨立;貨幣政策的完全獨立, 則必須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如果要使得固定匯率制度和貨幣政策獨立性同時兼得, 則必須實行資本管制。也就是在灰色三角形中,三個角點只能三選二。

  四、論述題(20*2=40)

  1、什么是產權?產權明晰化的含義是?

  產權是一種通過社會強制而實現的對某種經濟物品的多種用途進行選擇的權利;產權制度是指制定的產權關系和產權規則結合而成的且能對產權關系實行有效的組合、調節和保護的制度安排。

  1)產權的排他性

  2)產權的可分割性或可分離性

  3)產權的可轉讓性

  4)產權的有效保護

  2、考慮某封閉經濟滿足以下條件,消費C=40+0.8(Y-T)可以投資I=140-10r r表示利率 政府稅收T=50 政府支出G=50 實際貨幣需求L=0.2Y-5r 名義貨幣供給M=100,價格水平p,

  1)問IS曲線,LM曲線 IS曲線:Y=C+I+G 即Y=40+0.8(Y-50)+140-10r+50 0.2Y=190-10r Y=950-50r

  2)IM曲線 L=M/P 即0.2Y-5r =100/p Y=500/p+25r

  3)總需求曲線和價格水平p=1時的總產出 1700/3 利用IS-LM曲線消去r,得到總需求曲線:Y=950/3+1000/3p p=1時,Y=650

  4)如果政府支出G從50增加到80,政府支出的增加擠占了多少私人投資I

  5)解釋什么叫擠出效應,并說明產出這一效應的原因

  答: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導致利率上升,進而使私人投資減少,從而使國內生產總值減少的數量。它的產生是需要條件和前提的,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產生擠出效應,比如1931年時的大蕭條時正是政府的大力支出才使得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這個前提是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即財政赤字時。

  整個經濟體的可貸資金的數量取決于國民儲蓄,它包括政府儲蓄和私人儲蓄。政府儲蓄就是政府收入減去支出,如果財政盈余,政府支出不會發生擠出效應,因為它使用的是自己的資金,它不會造成私人儲蓄的資金被政府占去,這樣就私人儲蓄不會減少,利率不會上升,私人投資也不會減少,所以GDP增長也不會減少;反之如果財政赤字,政府支出意味著政府要占用私人儲蓄的資金,那么私人投資的資金減少,利率就會上升,私人投資減少,所以GDP也會減少。正是因為政府支出擠占了私人投資,所以這被稱為擠出效應。總之一國的總儲蓄是一定的,政府占用了私人儲蓄,私人投資就會減少,GDP自然減少。

  它的邏輯是這樣的:政府儲蓄非正——政府支出擠占私人資金——私人資金減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資減少——GDP減少——擠出效應產生。

  以上分析是擠出效應的經典分析,是封閉經濟,即沒有外來資金的國內經濟。假如一國有大量資本凈流入,那就又另當別論。因為外來資金增加了本國可使用的資金,這時政府即使赤字也可增加投資,因為外來資金填補了它占用的私人資金。正如美國,它的財政赤字很多,但是它仍然可以肆無忌憚地增加財政赤字,因為有不斷的資金流入美國。

  總之,當政府支出不擠占私人資金時,就不會發生擠出效應。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規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專業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考后首發2019年同等學力申碩真題及答案解析
    考后首發2019年同等學力申碩真題及答案解析

    2019年同等學力申碩統考將于5月19日舉行,我們將于考后發布2019年同等學力申碩真題及答案解析。以下為2018年同等學力申碩各科

    00評論2019-05-15 09:01:06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對一免費咨詢

    張老師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dⅴd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 日本欧美大码aⅴ | 小泽玛丽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视频三级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