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業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北京西山腳下,位于西五"/>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北方工業大學2011年在職法律碩士招生簡章
學校及研究生教育簡介
北方工業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北京西山腳下,位于西五環路和阜石路的交匯處,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經、管、法、藝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由中央與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面向全國招生。北方工業大學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招收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的高校之一。
北方工業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在近十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校具有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法學、工商管理、土木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數學、建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經濟學、外國語言文學14個一級學科具備碩士學位授予權。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數量經濟學、經濟法學、思想政治教育和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7個學科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具有工程碩士、法律碩士和工商管理碩士(MBA)3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可在控制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技術、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軟件工程、工業設計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9個工程領域培養全日制和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目前,我校各類研究生在校生數量近2000名,研究生教育已具有相當規模。
學校重視科研工作。近年來,科研工作成績顯著,承擔了一批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科技攻關項目等在內的國家和北京市重大和重點項目,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40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學校在現場總線技術、智能控制及裝置的研究開發、智能交通系統研究與開發、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模糊控制在冶金工業中的應用、多媒體信息隱藏與偽裝、高頻電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研究均處于領先地位,形成了研究和應用服務一體化的特色。
面向未來,北方工業大學研究生教育繼續秉承“敦品勵學,才徳并懋”的校訓,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開拓進取,努力開創北方工業大學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011年招生專業基本情況介紹
一、機電工程學院
控制工程(430111)
控制工程領域以工程領域內的控制系統為主要對象,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為主要工具,研究各種參數檢測技術、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統的建模、分析、設計、實現方法和應用。
培養方向
智能控制技術及應用、網絡自動化工程、智能交通控制、工業過程綜合自動化、機器人控制、現場總線技術及應用、檢測技術及儀表、自動化裝置與系統。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42人,其中博士學位21人,高級職稱27人。北京市智能交通控制學術創新團隊1個、北京市網絡自動化學術創新團隊1個、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1人。
控制工程領域主要依托現場總線技術及自動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智能交通系統研究所、網絡化控制工程研究中心、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工程研究中心4個研究基地和6個教研室進行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在智能交通、工業過程建模與控制、網絡控制、計算機控制、參數檢測等方面完成了多項國家級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獎勵12項,獲得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863項目2項,發表論文500余篇,EI、SCI檢索論文近100篇,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完成橫向課題50多項。
機械工程(430102)
機械工程領域以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和機械設計及理論碩士點為依托,將機械工程中的基礎理論和工業應用相結合。
培養方向
數控技術及其應用、設備故障診斷與檢測技術、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切削加工技術、特種材料深冷處理工藝應用研究、機械零件修復和再制造、 CAD/CAM/CAE、變截面冷彎成型技術、機器人技術與應用、微機電系統應用研究、復雜機電系統的優化設計理論與方法、機電系統動力學及其控制。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28人,其中博士學位20人,高級職稱19人,北京生產工程學會副主任委員一名,中國冷彎型鋼協會CAD/CAM技術中心負責人1名,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2人,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應用型本科機械工程分委會委員1人。
擁有北京市數控教學基地、冷彎成型實驗室、機器人技術實驗室、微機電子系統實驗室、車輛工程實驗室。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該領域與英國利茲城市大學、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制造自動化實驗室、北京機床研究所精密制造部密切合作,完成國家和北京市基金項目多項,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科研論文7篇,國內一級學報20余篇,SCI、EI收錄30余篇次,出版專著2部,獲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電氣工程(430108)
電氣工程領域以二級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碩士授權點為支撐,圍繞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變頻控制技術、電動車控制技術、高效高頻功率變換控制技術、電氣安全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培養學生扎實的電氣工程領域理論與技術的應用能力,使其成為從事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電動車智能控制、大功率電源、電氣防爆安全等相關領域的設計、技術開發、技術管理方面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培養方向
電氣自動化理論及應用、電氣傳動與技術應用、電力電子技術應用、電動車技術、新能源技術、電氣安全控制技術、智能控制系統。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學位17人,北京市高層次人才1人、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導師團隊于2009年被遴選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擁有電機綜合實驗平臺、風力發電機組變流裝置實驗平臺、大功率能量回饋型變頻器試驗平臺、大功率三電平實驗平臺、電動汽車驅動系統模擬試驗平臺等國內先進的科研裝置。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在機械結構設計與制造、仿生機器人研究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2009年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先后承擔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3項國家863子課題,接受企業委托項目50余項,獲得科研和專項建設經費2600萬元,發表論文85篇,主編或參編出版的著作或教材7部,獲得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3項。
二、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技術(430112)
計算機技術專業是我校最早建設的專業之一,主要培養從事計算機硬件系統及軟件系統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目前,我校的計算機技術領域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實驗中心、計算機應用碩士點、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士點、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點和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構成。
培養方向
網絡安全技術及應用、數據庫技術及應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與應用、電子商(政)務技術與應用、嵌入式技術與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45人,其中高級職稱24人,博士學位12人。 2002年該專業學位領域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被北京市教委批準為“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建設學科”。
擁有軟件工程研究室、知識工程研究室、數據庫技術研究室、軟件體系結構研究室、多媒體技術研究室、網絡技術研究室、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室、圖像處理技術研究室。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國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863”和“973”項目子課題3項、國家奧運公關課題1項、其它縱向科研項目20余項、企業委托課題30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出版學術專著4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
電子與通信工程(430109)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是學校重點建設和發展的領域,先后與航空航天工業企業、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漢王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逐步形成了航空航天、有色金屬行業的工業應用特色,承擔了多項大型國有企業、科研院所的橫向項目、國家863、國防預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果。本領域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培養方向
計算機通信網絡及其安全技術、寬帶通信與寬帶通信網、圖像處理與圖像通信、多媒體通信、信號處理及其應用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及其應用。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學位14人。中國電子學會遙感遙測遙控專業委員會委員1人,所有教師均具有工程背景,參加過大型企業的工程項目和系統開發工作。
擁有7個研究室,價值3千余萬元儀器設備用于研究生培養,其中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是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在航空航天、有色金屬和冶金行業完成了30余項工程項目,目前與企業橫向合作的科研、技術開發項目1500余萬元。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發明專利9項。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00篇,EI、SCI、ISTP收錄43篇。
集成電路工程(430110)
集成電路工程領域針對電路與系統在單片集成化的過程中,以不同層次(包括系統級、電路級、器件級和芯片級)存在的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開展面向用戶對象的集成電路系統設計、測試等方面的應用型研究和相應的開發工作。
培養方向
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基礎理論、集成電路與片上系統設計、消費電子類專用集成電路的研究與設計、信號與信息處理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工藝與制造、集成電路測試與封裝、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及其應用、嵌入式系統設計和應用、半導體傳感器與微納米器件。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7人,包括北京市級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各1名,83%教師具有博士學位。
擁有國內一流的實驗條件,包括完整前后端的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測試實驗室、功率集成技術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EMI測試實驗室、大功率器件仿真實驗室等,其中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擁有Cadence、Synopsys等全套軟件,測試實驗室配有國內唯一1臺Gemini500數模混合集成電路測試機臺。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在集成電路行業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2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出版專著20余部,2002年被北京市命名為“北方微電子人才培養基地”,有10種功率集成電路版圖獲版圖著作登記證書,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EI、SCI、ISTP收錄97篇。
軟件工程(430113)
軟件工程領域依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廣泛應用于國內電解鋁行業生產、監控、數據分析與決策,信息技術相關企業的網絡安全,出版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等工程技術領域。
培養方向
軟件工程技術、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嵌入式軟件、數據倉庫技術、電子政務、制造業信息化、網絡安全技術。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3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導師20人。
擁有知識工程研究室、數據庫技術研究室、軟件工程研究室、軟件體系結構研究室、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室、圖像處理技術研究室。具備包括高性能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圖形工作站、PC機等可以直接應用于培養研究生的硬件設備,同時具備Oracle系統、Sybase系統、Intel并行編譯器、IBM的RSA等軟件建模與測試系統。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150余篇,EI、SCI、ISTP收錄50多篇。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基于知識發現的模糊專家系統”與中鋁公司,分布式信息處理與感知技術團隊與國家新聞出版署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設計的軟件產品應用到了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管理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建筑工程學院
建筑與土木工程(430114)
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由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和建筑設計及其理論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支撐,密切關注建筑行業發展動態,以服務北京為重點。長期與首鋼集團、國家電網、北京城建集團、中國建筑一局集團等大型企業下屬科研單位開展合作研究,在特大型廠房設計、直接空冷風機橋設計、汽輪發電機組基礎動力特性檢測與分析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培養方向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技術科學、建筑歷史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結構工程(含橋梁隧道)、巖土與地下工程、測繪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4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5人。
擁有建工實驗中心(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筑物理、建筑生態、清潔能源、建筑構造、建筑CAD、工程結構、工程勘測、建筑材料、工程力學、建筑設備、巖土工程等11個實驗室。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先后完成各類科研項目126項,經費2430余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8項,發明專利7項,各類教育教學成果獎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公開出版專著、教材、譯著56部。
四、藝術學院
工業設計工程(430138)
工業設計工程領域以設計藝術學和機械設計及理論碩士點為依托,通過跨學科合作,涉及各類裝備產品設計,數字化加工處理、人機交互優化與智能化等諸多工程設計領域。在人才培養中,強調設計藝術與工程實踐雙方面能力的綜合提高和協調配合,尤其是關注研究生工程意識、工程實現技術的掌握。
培養方向
產品開發與設計管理、展示設計與構造、環境藝術與裝飾設計、產品設計技術與數字加工。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28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6名。
擁有藝術基礎實驗室、模型加工與數控成型實驗室、數字化設計與表現、人因工程與用戶研究實驗室、家具與裝飾構造實驗室等研究開發基地,總投資達1200萬余元,為研究生提供相關研究方向的教學、實驗和產品研究開發平臺。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先后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日本拓植大學、韓國東西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工業設計機構開展了多次學術交流與合作,出版教材、專著、科技書籍30余部,其中6部分別獲得國家“十一五”、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質量工程項目的評定認可,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多項,完成北京市教委和組織部資助縱向項目5項,企業委托項目10余項。
五、文法學院
法律碩士(410100)
北方工業大學是北京市屬院校中第一所被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為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培養單位的高校。在培養中,注重與理、工、經、管多學科的結合,培養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在司法機關、金融證券、知識產權機構等從事法律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培養方向
司法法務、政務法務、商務法務。
師資力量
現有教師43人,其中9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60%具有高級職稱,并聘請了司法實踐部門高水平的專家、國內外知名學者30余名兼任研究生導師,參與教學和培養指導工作。
學校配備了法學研究生專用機房,可供165人閱覽網絡資源的電子閱覽室和豐富的法學圖書資料,建設了2個可容納100人的專用模擬法庭,建立了數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并投入專項資金強化法學研究所的研究深度與廣度。
科研與學術成果
近年來,學位點注重科學研究工作,并與中國法學會、北京市法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以及全國法學院(系)建立了學術聯系和協作關系。出版專著、教材40余部,發表論文、譯文200余篇,先后承擔了30多項國家、部級和校級科研項目,其中多項獲獎。
2011年招生計劃
|
學院 |
代碼 |
專業 |
招生人數 |
|
機電工程學院 |
430102 |
機械工程 |
自定 |
|
430108 |
電氣工程 |
自定 |
|
|
430111 |
控制工程 |
自定 |
|
|
信息工程學院 |
430109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自定 |
|
430110 |
集成電路工程 |
自定 |
|
|
430112 |
計算機技術 |
自定 |
|
|
430113 |
軟件工程 |
自定 |
|
|
建筑工程學院 |
430114 |
建筑與土木工程 |
自定 |
|
藝術學院 |
430138 |
工業設計工程 |
自定 |
|
文法學院 |
410100 |
法律碩士 |
40 |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海關管理碩士好考嗎?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目前主要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上海海關學院開設,采用MPA公共管理碩士形式招生。上海海關學院報錄比約4:1,遠低于其他熱門專...

本文深入探討醫學在職研究生的含金量問題,從學歷認可度、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優勢多角度解析其實際價值,并評估同等學力申碩是否適合在職人士,包括學習靈活性、考試難度...

公共管理在職研究生好考的院校分為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兩類。同等學力申碩推薦東北師范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免試入學,申碩考試難度適中;非全日制推薦重慶大學、河北...

會計學在職研究生備考方法因類型不同有所差異:非全日制需考管理類綜合(數學、邏輯、寫作)和英語二,建議系統刷題+技巧訓練;同等學力申碩考外語和會計學綜合,側重知識...

中國古代史同等學力申碩報考流程同等學力申碩是中國古代史在職研究生主流的報考方式,核心邏輯為“先參加課程學習,達到條件后申

本科畢業后可以報考在職研究生。若報考同等學力申碩,本科可以直接進校學習,有學士學位滿3年條件,可以申碩;若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學歷滿3年可報考管理類專業,本...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