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EMBA教育正在庸俗化
受經濟危機影響,近幾年來國外商學院EMBA的報考人數在逐年下降。唯獨中國EMBA在學費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報名人數依然只增不減,部分知名度較高的商學院每年的招生規模甚至達到600人至750人。
旺盛的市場需求在促成中國EMBA教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泥沙俱下”的問題。早在2010年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領導層遭遇大換血、張維迎等三位院長被免職的事件發生以后,商學院圈子內部的一些問題就逐漸浮出水面。今年可謂商學院的多事之秋,學院的辦學理念、學員的婚姻問題、學員與教授的矛盾、教授與學院之間的糾葛等等都凸顯出來。
首先是EMBA教育正變得庸俗化。個別院校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盲目擴大招生規模,降低了對學員素質的要求,出現有錢就能讀EMBA的現象。這樣招上來的學員把請客送禮當成家常便飯,同學生日聚會送禮動輒就要花四五萬。有些海外游學項目,只游不學,一周的行程只上課。有些院校為爭取名人學員,名義上收取高額學費,實則以獎學金的形式返還學員。今年4月,央視女主播張泉靈在微博中爆料稱:“有人邀我參加一所知名大學的EMBA班。許諾不用經常上課,不用認真考試,就能拿學歷。隨后舉出一批如雷貫耳的名字都在那兒上過。”還有一些院校會給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提供特殊獎學金,希望拉攏體制內的高層人士入學。
其次是學院對老師缺乏約束力。由于EMBA課程的教授既要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又要有豐富的企業經驗,因此商學院往往出現“一師難求”的現象。一些新辦的商學院沒有能力培養全職教授,就大量外聘教授,結果導致學員跟著老師跑,課程時間和地點都會頻繁調整。有時老師在美國走不開,一個班的學員就要飛到美國上課,大量的時間和浪費在差旅中。還有些教授有頻繁跳槽、授課內容隨意等情況。前不久,國內一所商學院的EMBA學員在微博上爆料,稱老師授課內容太無聊,還與學生當堂口角。學生對講課內容不滿,本是正常現象。但問題在于這位教授的家人所開設的咨詢公司,正是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服務。學員產生種種聯想,也就不足為怪了。學員的做法固然欠妥,但校方更應該吸取教訓,加強教學內容審核以及完善課程反饋機制,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最后的一個問題是監管力度不夠。我國的MBA和EMBA教育均歸教育部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領導,但這個委員會只是指導性質,缺乏強制約束力。有時一所高校可以同時辦三個EMBA項目,而三個項目之間也是獨立核算、互相競爭的關系。你打電話到這個項目,這個項目就只說自己如何好,其他兩個項目如何不好。這不禁讓人對官方教育的可信度也打了折扣。而在EMBA班之外,許多號稱依托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培訓班也層出不窮。同時推出數十種管理培訓項目,節選部分EMBA課程,學費少則3萬至4萬元,多則二三十萬元。這些培訓班不需要入學考試,也沒有學位證,畢業后只頒發學校蓋章的“結業證書”。
不能只把學員當客戶
如何看待我國EMBA教育在全速前進的過程中暴露出的漏洞?作為管理者的管理者,商學院又應該如何管好自己,保持學院本色?
《商學院》雜志總編王立鵬認為,我國EMBA教育的最大問題是學校缺乏塑造學員的壓力和動力。“無論哪種教育,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培養人、塑造人。因此商學院的最高境界也應該是對人和社會施加影響。之所以流傳EMBA淪為富人俱樂部的說法,根本原因是商學院只把學員當成客戶,當成服務的對象,放任學員的某些行為而不加引導,缺乏一些師道尊嚴層面的東西,才導致學習氛圍變了味。這并不是體制外的商學院獨有的現象,很多高校的管理學院也在一味求快的指導思想下忘記了教育使命感。”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也深有同感:“有誰想過管理的世界觀是什么?中國的EMBA教育何以越來越庸俗化?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曾非常犀利地指出,中國EMBA存在的問題就是價值觀培養太弱了。”宋華認為,要想解決塑造人的價值觀問題,就需要增加人文和歷史方面的授課內容;這些管理以外的東西,更能帶給參與者心靈的震撼。
宋華講了一個例子。曾有一位人大的學員一度很自傲,到英國上課時甚至放言,“中國的企業在生活,英國的企業在活著。”然而,經過一系列課程后,他改變了。原來,他在英國聽了英國工業史、金融史、英國文學,還專門去了紡織革命的發源地曼徹斯特,聽了那一段革命的歷史以及對技術和經濟的影響。在后來的反思報告中,他說感到了自己的淺薄,其實今天的中國企業正在走別人一百年前的老路。
按照西方國家的發展軌跡,隨著人們對商科教育的熱情回歸理性,EMBA教育的熱度會逐漸降溫,MBA教育和EDP等專業培訓項目將逐漸成為發展的主流。這就是為什么大名鼎鼎的哈佛商學院只有MBA而沒有EMBA的原因。王立鵬最后說:“今天我們的商學院都在爭市場推廣能力,今后則要爭差異化經營的能力、爭成熟度。總體來說,EMBA的經營者、學員和教師這三個群體都是高素質群體。他們下一步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一邊開船,一邊彌補船底的漏洞。”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