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孩子闖了禍,家長難免會氣急敗壞地冒出一連串質問。但孩子大腦發育還不完善,信息量太大,反而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再加上看到父母憤怒的臉色心里害怕,更說不出話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小雷指出,孩子闖禍后,不妨先問他8個問題,有助于幫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我們不妨假設一個場景:波波跟表弟在爺爺的臥室玩耍,突然傳來一聲響。波波爸爸沖進來,看到爺爺的紫砂壺摔到地上了,兩個孩子面面相覷地站在那里。
1、“發生什么事情了?”
遇到問題,家長常會下意識地做判斷,如指責自家孩子:“一定是你把茶壺打破的”。另外,孩子看問題的視角跟大人不一樣,在大人看來是錯事,在孩子眼里卻可能是對的。若不聽孩子說明,很可能會冤枉他。因此,家長要先問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換位思考。這樣即使是孩子錯了,他也會因為有機會辯解而甘心認錯。
2、“你的感覺如何?”
爸爸問過上一個問題,波波低著頭,小聲說:“弟弟剛剛推了我一下,所以茶壺打破了。”孩子犯錯后,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關注他的內心感受。孩子有時不是故意的,往往內心已經受到沖擊,他或許早已心懷內疚,只是不好意思表達出來。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激動時,很難接收外界信息,別人說什么他都聽不進去。此時,家長不妨問問孩子的感受,并引導他說出來,孩子的情緒會平復許多,才有可能冷靜思考,并吸取教訓。
3、“你想要怎樣?”
問過感覺后,波波突然大哭起來,怎么勸都不說話。此時,父母就要問問孩子究竟想怎樣了。孩子的內心沒有那么復雜,如果他認識到錯誤,最多會不好意思認錯。而拒不認錯或大哭大鬧,往往代表他有某種目的沒有實現。家長直截了當地問出來,效果更好。
4、“你覺得我該怎么做?”
對于上個問題,波波回答:“又不是我一個人的錯,干嘛光說我一個人!”當孩子說出自己的目的或真實想法時,不論是什么,家長都不要立刻評判。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冷靜地問他:“你覺得我該怎么做?”
5、“這樣做有用嗎?”
波波說:“弟弟推了我,我才打破茶壺的,你也說他幾句啊!”此時,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意見,都要讓他自己審視這樣做是否有意義。其實,大多數孩子都知道事情的意義。比如波波,他并非要讓弟弟挨批評,而是想告訴家長,并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錯。假如孩子的認知有誤區,家長也可借機與他談談,增進溝通,但要避免說教,只陳述事實即可。
6、“你決定這樣做嗎?”
跟孩子確認是否真的要這樣做。孩子多半會選擇自己認為最合理的方式。比如波波可能會說:“我也有錯,不該跟弟弟打鬧,你別說他了,是我錯了。”但即使孩子的選擇不是大人所期望的,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言而有信的家長才能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7、“結果有沒有如你所愿?”
假如波波對弟弟不依不饒,爸爸可以對弟弟說:“波波的確不對,但你推了他,才打破了爺爺的茶壺,所以下次要注意,別在房間里打鬧。”然后扭頭問波波:“我說弟弟了,你覺得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愿?”孩子達到目的后,往往就能冷靜思考。這也是一個教育的好時機。
8、“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做?”
孩子此時一般能做到自省,比如波波會保證,以后會用于承認錯誤,而不是找人一起分擔,努力做個男子漢,教育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