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雖然2017年的幼升小政策還未政策出臺,但相信各位家長已經忙著為孩子做準備吧。其實,在準備證件之前,幼小銜接是孩子面臨的第一個轉折點,家長又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呢?學習更多的知識?找最好的學校?
幼升小是每個孩子一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由幼兒園往小學過渡,人生使命的變化由玩到學、學習環境完全陌生、學習內容由游戲活動到知識技能、學習方式由觀察操作到記憶讀寫、老師不再全天候呵護……
備戰幼小銜接,不僅僅是為孩子準備好知識就夠了,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模式也需要提前準備起來了。
一、生活習慣
1、午睡習慣
小學一般都沒有午睡的,中午會用來休息或者完成練習或訂正作業,所以,趕快利用最后半個月,讓孩子的生物鐘習慣上學的節奏吧。
2、吃飯習慣
吃飯前洗手,不挑食。能在半小時內就餐完畢(這點很重要),吃完別忘了擦擦桌子,洗洗手。
3、如廁習慣
很多孩子剛入學時,不知道下課要去廁所,只顧著玩,結果到了上課時尿急,有的膽小不敢跟老師說,尿褲子的也有,雖然老師也會在下課時提醒孩子去上廁所,可還是會有孩子玩過頭。所以,這個習慣很重要。
4、整理書包的習慣
放學回家的時候,孩子需要自己整理書包,然后背著回家,很多孩子不會,然后就胡亂塞一氣,書本折了破了不算,有時候自己的東西拉在抽屜里或拿了別的孩子的本子的事也挺多的,所以,不妨早點培養孩子自己整理書包的習慣。
5、打掃的習慣
上學后是要安排值日生的,但很多孩子由于在家從來都不動手,所以不光不會掃地,連抹布也絞不干,更不用說拖地了。
入學前,不妨教孩子多做點家務,不光能幫爸爸媽媽一把,更能使他建立熱愛勞動的美好品德。還有機會在老師的印象中為自己加分,成為老師的小幫手哦!
6、起居習慣
準備一個小鬧鐘,并教會孩子看鐘。父母要有意識地規劃好孩子的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生活起居習慣及常規,養成孩子自己準時就寢,準時起床的習慣。
督促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不少孩子早晨起不來床,甚至來不及吃早飯,餓著肚子去上學,結果到了第三節課,精力不充沛,以致頭暈、肚子疼。有的家長在路上為孩子匆匆買點吃的,讓孩子拿到學校里去吃,在學校里是不允許吃飯的。
二、學習習慣
1、提前預習
由于學前教育不均衡,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的起點參差不齊。幫助學習“暫時落后”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2、及時復習
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間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復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3、主動識字
對大多數一年級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
多采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于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愿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形式越多越新,記憶的效果越好。
4、閱讀習慣
當孩子有閱讀的愿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盡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5、口語交際
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范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6、善于提問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以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著急。
7、規范書寫
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家長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占格問題等。
因為孩子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得越干凈,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
三、行為習慣
1、見到老師、家人、熟人、鄰居等,要問好
2、早上起床說“早安”
3、家長做好早餐,要說謝謝
4、出門要說再見
5、入校和同學、老師問好
6、睡覺前要說晚安
復制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