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在《讀者》上讀過這樣的故事——一天,女孩突然對母親說:“你知道嗎?我最喜歡的是臺風。”母親聽后很是詫異,一問才知,原來是那一回的臺風之夜,全城停電,女孩拿著蠟燭走在燭光里,母親笑盈盈地對她說:“燭光里的你,真像一個天使。”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因母親不經意的一句話,女孩便喜歡上燭光里美美的小天使的模樣——盈盈而立,楚楚可人。
臺灣作家林清玄曾回憶:同一個班級,由于前后兩位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同,學生的精神面貌便有著根本的差別。前一位教師非常嚴格,布置作業多,給學生的評價卻很低;后一位教師則把評定學生的標準降低,而且給特別用心的學生加上一個或兩個刻成印章的“蘋果”。這樣做的結果,學生一個個由原來“畏畏縮縮、萎靡不振”變得“充滿自信、容光煥發”了。
這兩個小故事,其實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母親眼中,燭光里的女孩像美麗的天使、童話王國中的白雪公主。女孩從此念念不忘,執著于心;而老師給孩子印發的小小的“蘋果”,對孩子有著神奇的魔力,感化、激勵著孩子不斷向上,孩子也幸福地感受著老師對自己的愛。
我們的教育對象呢?不就是一個個臺風來臨之夜的孩子嗎?他們的心靈在等待我們去點亮。我們要做什么樣的教師?是嚴厲苛刻、暮氣沉沉,還是溫柔似水、妙趣橫生?面對一張張生命的畫卷,是一味地去挑剔、埋怨、嘆息,還是更多地去發現、欣賞、引導,給孩子一個微笑、一個鼓勵、一個溫馨的擁抱?
想起宇的事來。宇是我在鄉下教過的一個學生,人很聰明,但他無心學習,整天四處晃蕩,惹是生非。一次,我和他打賭,如若他考試排名達到班級前十,我就在“臘八”那天,給全班同學做一頓臘八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偏偏用上了心,考試成績破天荒地進入班級前八名。知道成績的那天,他追在我后面:“陳老師,可要記得我們的約定呀!”看著他一臉認真的樣子,我笑了。回到辦公室,我翻開臺歷,在農歷十二月初八那一頁鄭重地寫上“臘八粥”三個字。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到了十二月初七這一天,我起了個大早,去街上買來小米、紅豆、蓮子、桂圓⋯⋯晚上將其浸泡在水里。第二天一大早,我將這些都倒入鍋內烹煮。課間,當我提著兩桶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出現在班級時,宇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同學們也都傻了眼,然后全班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多年后,已大學畢業的宇回憶說,那是他吃過的最難忘的一頓臘八粥。
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也常常會有困惑,有那么一些學業上失敗的孩子,他們桀驁不馴,不能通過成績來證明自己,過著 “漫長”而“無意義”的校園生活。他們該如何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應以何種方式幫他們找回不堪的自尊,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他們已是家庭的受害者,不應再成為學校的失敗者。
蘇霍姆林斯基告誡年輕的教育者:
“年輕的朋友,請記住,孩子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為在摘掉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著小太陽的透明的露珠。要培養自尊心,只能用溫暖細柔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允許采用粗暴的、強有力的、憑意志的手段的。”
歧視、冷漠只會造成孩子心靈的扭曲。作為教育者,切勿讓他們被邊緣化,讓他們在冷嘲熱諷中成長。
或許,教育的藝術并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的路任重而道遠,我仍然堅信,總有一種教育適合學生,總有一種教育潤物無聲、回味無窮,總有一種教育溫潤如水、長善救失。
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