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育兒圈開始流行批判「聽話的孩子」。比如這樣的標題:
小愛不禁想問,聽話的孩子招誰惹誰了?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
微信公眾號:陳忻兒童心理
「聽話」與「獨立」并不對立
以前,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不聽話就不是好孩子。后來,受到媒體宣揚的「自由」「快樂」等等的影響,父母覺得要求孩子聽話,就是磨滅孩子的個性。他們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不聽話,沒有禮貌,不守規則就是孩子個性的體現,要保護孩子的「天性」。
所以,我們先把概念和關系想清楚。如果說孩子「聽話」就是要無條件順從,這種「聽話」我們是反對的。這樣做的后果,有些孩子大了確實會沒有主見,獨立性差;但也有些孩子大了更加叛逆,特別堅持自己的意見。
但是,無條件順從的「聽話」對面不是「不聽話」,而是獨立思考。為了培養孩子有主見、不盲從、有獨立性、有個性,就需要幫助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個關系必須要清楚。
「傾聽」是一項重要技能
中文里面,聽話含有無條件順從的意思,也有聽從指令的意思。在孩子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希望孩子無條件順從,但是,聽從指令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我們不說「聽話」,而說成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這樣比較清楚。
傾聽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既和學習有關,又和人際交往有關。傾聽的含義是,聽得到、聽得懂別人在講話。
聽覺,是孩子很重要的一個感官,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很多信息。從出生開始,寶寶的聽覺發育很快。他們不僅僅能聽到聲音,還能分辨規律、節奏。嬰兒的這種能力促進他們在自己的文化環境里學習語言和社交技能。
傾聽還和孩子將來的學習能力有關。比如,老師說,小朋友們,現在放下手里的小剪刀,大家排隊去洗手。有的孩子聽到后馬上能理解并執行。而有的孩子卻「聽而不覺」,這些孩子往往被老師抱怨有行為問題甚至以后在學業上的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傾聽能力缺乏,他們對聽覺信息不敏感,無法注意聽別人講話。
傾聽有助于寶寶人社交技能的發展。在和別的小朋友交往過程中,傾聽和了解他人意圖很重要。小朋友要合伙玩一個分角色的游戲,必須要商量好各自的角色,交流和表達離不開傾聽和語言表達。在一些社會情境下,了解別人的意圖也很重要,對不同的話,不同的意圖,孩子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和策略去溝通。
所以,我們并不要求孩子盲目順從父母。不過,父母必須認識到,傾聽是必須發展的能力。會傾聽的孩子,可以利用聽覺獲得信息,這是一個重要的信息獲得來源。不會傾聽的孩子不見得就一定會有主見,相反,他們的消息來源少了聽覺這個途徑,尤其是在課堂上,聽覺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通道。還有的孩子懶于用自己的大腦來加工信息,他們要么順從父母;要么根本就不聽。這些情況都無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
這樣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你知道了,孩子的傾聽能力很重要。那么,怎樣培養這種能力呢?
父母和孩子互相傾聽
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首先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和感受非常敏感,及時而恰當地對他們做出反應。父母自己也必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我家大寶小寶4,5歲的時候,有一次小寶告訴我,爸爸給大寶買白色巧克力,給他買褐色巧克力,可是他特想嘗嘗白色巧克力的味道。我就問爸爸怎么回事。爸爸說,我去加油站加油,隨手買了兩塊巧克力,根本沒注意什么顏色。怎么?小寶有意見嗎?哦,他當時是嘟囔了幾句,我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著急帶他們去吃飯,就沒顧得上這事兒。我認真對爸爸說,也是說給孩子們聽:「孩子們講話,你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他們有什么要求要好好聽!」然后我對孩子們說:「如果你們有什么要求,請你們好好說,清楚說出來,不然別人聽不懂,對不對?」
父母必須傾聽孩子,一方面言傳身教,另一方面傾聽是互相尊重,孩子受到尊重,他們也學會尊重父母,也愿意傾聽。
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做出一些要求。比方在停車場,我們不希望孩子亂跑,打鬧,因為很容易被車壓到。父母最好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平視,清楚地說出要求。眼神的溝通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傾聽和理解要求。
有些家庭認為孩子還小,對他們毫無要求,允許他們對指令「聽而不聞」,一方面無益于傾聽能力的養成;另一方面也無益于自控力的形成。
有個媽媽在幼兒園大型活動中做義工,帶領幾個孩子在幾個樓層間穿梭。她發現有的孩子無論如何喊,他們都聽不到看不到,一直在出發原地興奮地跳來跳去。義工媽媽走過去請他們回到隊伍里,過會兒還是原樣。非常簡單的任務對這些孩子來說就非常困難。她非常感慨地說:能聽從父母/老師的指令和有主見一樣重要。
父母在生活中可以給予一些孩子們能執行的任務去做,去練習這些能力。「媽媽馬上就帶你出去玩,請你等在門口,讓媽媽拿上鑰匙就出門。」「來,媽媽和你一起收積木。請你把這幾塊積木放到這個筐子里。」從簡單明了而容易執行的任務做起,能讓他們從小家庭的生活順利走向學校的生活。
給孩子有效的幫助
父母必須意識到,四五歲甚至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仍然需要我們給予幫助和支持,不要對他們要求過高,認為他們必須說了就要聽,馬上就能執行。
我經常在孩子的教室里做義工,從老師那里得到很多啟發。在幼兒園,不同的老師運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幫助孩子傾聽。
有的老師用一種有規律的拍手聲,長~長~短短短這樣的拍手聲,提醒孩子安靜下來,注意聽講。
有的老師用幾句郎朗上口的押韻指令,老師說出第一句,孩子們就接上下面幾句,自己提醒自己:這個時候有重要信息,要注意聽講了。
還有的老師有個小鈴鐺,需要大家安靜聽講的時候,就搖三聲小鈴鐺。
這些提示都是一開學,老師和孩子們約定好的。所以當老師一用這些暗號的時候,孩子們立刻心領神會了。這有助于孩子們轉移注意力的方向,注意現在馬上需要做的事情,需要吸收的信息。這些小技巧我們可以借鑒運用。
小結
父母不要誤以為孩子「不聽話」是好事。一些孩子在學校無法聽從老師簡單的指令,從而造成行為問題或者課業問題,都是因為小時候可能缺乏傾聽能力的培養。
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霸道地從自己的方便出發,讓孩子無條件聽從自己的指令,這樣,就走向無條件順從的老路上去了。
我們希望孩子能傾聽我們的意見,也能夠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下次,我們就講講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