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長心里常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的成長是否有規律可循?國外某知名兒童發展研究所在40多年時間里,追蹤觀察數千名孩子的成長歷程,發現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發展是有章可循的,而且,每一階段都有一個側重點。尤其1~8歲,是家庭教育絕對不容錯過的“黃金八年”。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以下意見僅供參考
1歲
培養安全感
安全感的建立主要在1歲前,嬰兒的安全感是從父母(特別是母親)那里獲得的。身心脆弱的嬰幼兒要靠大人的幫助才能生存,他們喜歡有人在身邊,關注他們的舉動,和他們說話,逗他們開心。這個階段,家長最應該做的是耐心地包容孩子,最不該做的包括以下言行:孩子哭鬧或生病時不管他;過早讓孩子獨自睡覺;經常不辭而別;把孩子寄養在老人甚至親戚家;經常嚇唬孩子說“我不要你了”。
2歲
培養幽默感
我們常會發現,2歲左右的孩子“笑點”低,看到有趣的東西就會哈哈大笑,還會故意反穿衣服、鞋子等,自尋樂趣。此時的孩子對面部表情十分敏感,能從身體或物體的不協調中發現幽默。父母多對孩子笑笑,多在他們面前做出假裝“笨拙”的動作,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如果此時沒有培養起幽默感,孩子長大后很可能變成一個“開不起玩笑”的人。這一階段,家長還可以陪孩子一起讀一些以動物為主角、有象聲詞或滑稽動作的繪本,模仿書里的言語跟孩子對話。
3歲
培養創造力
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通過形象思維解決問題,開始有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他們的行為會經常讓父母眼前一亮,比如借助凳子拿桌上的物品,這就是最早期的創造力。孩子的創造力源于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特質。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積木、橡皮泥、彩筆,鼓勵他們創造出心中的形象;講故事可以不講結尾,讓孩子自己去想象;或者把雜志上的圖片剪下來,讓孩子根據圖畫編故事等。
4歲
培養表達能力
孩子在4歲左右,口語表達變得豐富起來。他們可能會變成“小話嘮”,愛說話、唱歌,甚至聲音很響;喜歡面對玩具自問自答;還有著無窮無盡的“為什么”。家長應適當增加言語互動機會,編個順口溜教給孩子;鼓勵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現自己,鍛煉膽量;還要注意孩子的發音、語速,教孩子用相對完整的語句表達。
5歲
培養書寫能力
從書寫能力角度看,3歲孩子以涂鴉為主,4歲孩子能嘗試以點、線表達;5歲進入書面語言敏感期,孩子能嘗試模仿寫自己的名字。如果孩子的手部小肌肉發展得還不錯,家長可以由簡到繁地訓練孩子,比如同時寫田和由、太和大,等等,讓他能注意區別細微差異,培養他的觀察能力,但切忌求快求多,可以在激發興趣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玩識字游戲。更重要的是,教孩子正確的坐姿,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6歲
培養好性格
6歲是孩子人格培養和形成的關鍵階段,但很多家長容易放縱孩子的不良習慣,認為“這是天性,不用去管,長大就好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進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希望建立屬于自己的“獨立王國”。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去思考,避免長時間分離,但也不要過分保護,要給他們獨立的空間。需要提醒的是,這一階段,父親的陪伴和關注尤為重要。
7歲
培養換位思考
7歲的孩子以思考為特征,表現比較內向、審慎、敏感,心智快速成熟,思維模式已經處于“試運行”的階段。與人相處時,他們開始為他人著想,渴望得到朋友和老師的認同,整體關系比以往更加和諧融洽。7歲還被稱為“橡皮擦年齡”,很多孩子每頁作業紙幾乎都有被擦破的痕跡,可見他們是多么想把一件事做得盡善盡美。父母此時要跟孩子進行良好的互動,對他們的問題給予具有創意的“回饋”,引導孩子正面看待事情,學會換位思考,心智真正成熟起來。
8歲
培養獨立能力
8歲的孩子充滿活力,愿意幫助別人,在意來自他人的評價,并試圖找到自己在家中和班集體里的位置。他們愿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好壞的概念比之前更清晰。這時候,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比如獨自收拾書包、自己刷牙洗臉睡覺等,并鼓勵他們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順利度過心理依戀期。
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