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中考結束,進入高中后也不能放松學習,學大教育中小學一對一個性輔導,為學員量身設計學習方案,讓學習更加輕松!
學大全國免費咨詢電話:400-059-4258
廣州異地中考政策年內出臺備受關注。不少外地人聚焦新政門檻以及本地高中對外地生10%的招生限制。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異地中考政策制定的關鍵是為了平衡好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利益訴求,而10%的招生限制是經過嚴密的測算,與目前的招錄比例吻合。至于市民關心的,新政制定之后本地人和外地人是否在同一平臺投檔?教育部門還在研究當中。總之,新政并非要引起“人口歧視”,而是要給真正的外地學子實惠。
“四個三”是如何制定的?
回應:“卡”的是富人 給真正廣州務工子女實惠
此前,廣州關于異地中考的意見稿《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等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后在我市參加升學考試工作實施方案 (征求意見2稿)》(下稱《意見》)出臺,表明了廣州實行異地中考的大致方向所在。
《意見》透露:異地中考將在三年后實施,從2016年起外地生需要報考廣州公辦高中,必須具備“四個三”條件,即在廣州的合法穩定職業連續三年、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連續三年、按照國家規定在高中市參加社會保險(放心保)累計三年、隨遷子女在廣州具有完整三年初中學籍。
“四個三”甫一公布,立刻被指“條件太高”。這一門檻是如何制定的呢?對此,廣州市教育局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解釋,“四個三”條件是讓真正建設廣州、為廣州做貢獻的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到實惠。目前來廣州讀書的孩子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父母不在廣州工作,而他們只身來廣州上學,“這一部分人,有省內也有省外,他們的父母并沒有為廣州發展(600098,股吧)做貢獻,但他們一直享受廣州的優質教育資源。
“設置門檻就是要卡外地的富人的!”另有教育人士稱,近年來,有許多省內如東莞、佛山等珠三角地區的“富人”,他們不為廣州納稅,卻把孩子送來廣州讀民辦初中,享受最優質的資源。但是,按照國家政策廣州是沒有義務為這部分人的孩子“埋單”的,廣州有限的資源只提供給為廣州作貢獻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此外,由于國家規定從明年開始取消擇校,所以在設限同時外地生也獲得一個利好消息:明年開始不需繳納擇校費。
只招10%的外地生是否太少?
回應:“10%”經過嚴密測算平衡本地和外地人利益
此外,《意見》透露,明年起廣州公辦高中招收外地借讀生的比例將縮減到10%,有人認為這樣的限制太苛刻了。事實上,有教育人士透露,10%的比例是經過嚴密測算的,目的是為了平衡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利益。
以2013年的中考數據顯示,全市普通公辦高中擇校生錄取比例為10.5%左右,而非廣州戶籍考生報考擇校志愿,錄取比例為9.6%。從這個角度看,“異地中考”的錄取比例定在10%,與目前非廣州戶籍考生的擇校錄取較為吻合。更進一步來說,目前外地生9.6%的錄取比例是包含了部分不符合“門檻”要求的考生的(如父母不在廣州務工的考生),新政把這些考生剔除之后,真正在廣州務工的外地人子女的錄取比例會更高。
外地生成績好更易上好高中?
回應:目前是否同一平臺投檔還在研究當中
雖然新政盡可能平衡外地人和本地人雙方訴求,但是一些廣州市民卻認為,現在擇校線這么高就是因為外地生成績好,如果異地中考放開后雙方在同一平臺競爭,廣州本地考生不是會很吃虧,考上好高中更難了?
有教育人士稱,按照目前招考政策,外地生只能報考“擇校”,而歷年廣州名校擇校線高企,擇校學位超過八成被外地生“搶奪”,顯示外地生實力強勁,對本地生構成了很大的挑戰。
但是,如果單憑這就確定外地生將攻陷名校“為時尚早”,因為這決定因素是外地生和本地生是否在同一平臺投檔。按照目前的投檔規則,本地生和外地生是分開“兩條腿”投檔的,雙方在各自的平臺競爭,而且因為本地生招生人數多,外地生只能在“擇校”這條道上排隊,所以很容易出現“同分不同命”的情況,外地生需要更高的分數才能考上好高中。倘若執行新政后仍然采取這樣的投檔方式,那么本地生仍然可以有先天的優勢,上好高中的難度不會比現在高。
但是,如果外地生和本地生在同臺競爭,成績好的外地生必然會占據隊伍的前面,上好高中的機會增大;一些中間層次的本地生的排名將會被壓低,上好高中的難度將增大。
對此,有教育部門負責人稱,新政制定之后本地生和外地生是否在同一平臺投檔,教育部門還在研究當中。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