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導語introduction
近日,教育界再掀波瀾,一則“北京四中、北師大附中等四大教育集團校0.5+3直升名額確認!”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北京0.5+3直升政策的實施,旨在為優秀學生提供更為便捷的升學途徑,同時也為教育集團內部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注入新的活力,最近有不少私立學校也加入北京教育集團校,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北京教育集團校0.5+3直升。
五金剛之一的北師大附中,一直是西城南片的標桿學校,不管是其初中的四個項目班、還是高中的錢班都是有口皆碑,北師大附一直被家長譽為最會教學生的中學。
因此本次集團直升,錄取人數最多的也是本校初中部,回民初中有兩個全市招生的少數民族班,是學校的招牌,這次自然也有傾向選擇北師大附中高中部的。
具體直升名額分配可參考:
從表格可以看到回民直升指標并不多,但回民的校額到校指標很多,后面也可以通過中考進其他金剛~
北京四中集團0.5項目剛剛進行了公示,這次集團指標其實是90個,四中只簽了71人,名額沒有用完。
從公示的名單來看,從四中北海錄取人數最多,這點也沒啥意外。四中廣外雖然看起來人數比例不如北海,但生源和北海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所以說明廣外加工能力也很強了,不愧是南片第一初中。
另外,156中、39中、56中,這三個剛成為四中集團校時,一度被中介熱炒,而且報名門檻確實不高,但很明顯,錄取門檻跟中考統招是一樣的。當然,這幾個初中頭部的幾個人,后面中考出分后,通過校額到校還是能進四中的。只不過不能提前半年進四中學高中知識了。
具體直升名額分配可參考:
這次四中沒有招滿,有一部分因素也是是考慮生源質量的問題。
13中這兩年換了唐校長后(曾任四中、八中領導),可謂是肉眼可見的進步,不僅2024高考成績超越了比其分數線更高的35中,而且今年新初一也因為生源好很多。因此學校一改往屆佛系風格,開始狠抓了,肯定也是希望從初中培養的嫡系,今后能更多走集團直升,進而提升其高考成績。
13分雖然看起來是13中的分校,但其實以前并沒有太大的關聯,13分的成績在西城始終是TOP3水平。因此像什剎海校區的年級150名以后的同學才報名比較積極,誠毅校區成績比什剎海校區稍差,但也差距不大,所以頭部畢業生報名也不咋積極。
具體直升名額分配可參考:
13分的成績在西城始終是TOP3水平,所以13分的前40%的畢業生,都不會首選13中為第一志愿,因為可以通過中考或其他途徑進入更好的初中校。
35中初中部一直倡導施行快樂教育,所以成績其實一般,但其高中部還是不錯的,尤其硬件條件在西城首屈一指。它的高中錄取分數線,也是僅次于五金剛、161中、13中,算是不錯的一所區重點高中,每年高考平均分,也能夠得上三首水平。
35中集團不大,僅兩個初中,從最后錄取人數和比例上看,35中還是會更偏向自己初中部的生源,從直升人數上看,62人都來自35中本部。而教院附中僅直升了8人,大概率是初中部的年級前2、30名沒有報名,因為校額到校可以去更好的高中校。
具體直升名額分配可參考:
雖然35中本部直升了62人,但據說35初中部年級前100名都沒有報(年級前200人可以報名),最后錄取的都是120名左右的了,看來頭部這100多人,還是想參加中考去更好的高中,抑或不太喜歡35中的教育風格~
隨著北京教育集團校0.5+3直升名額的確認,北京四中、北師大附中等四大教育集團的學生們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一政策無疑將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教育公平,為更多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些優秀學子在未來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在北京上私立學校沒有六年一學位的說法,六年一學位主要是針對在北京上小學、初中的孩子,目前北京大部分城區都有六年一學位的說...
答北京私立高中類型主要分為兩大類,包括國內高考方向的私立高中和走出國留學方向的國際高中,對學生的培養方向不一樣,家長可根據...
答電腦派位是北京幼升小和小升初階段錄取的一種方式,包含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通過計算機系統隨機分配學生進入初中的方式,報名北...
答在北京校額到校、登記入學以及私立高中錄取等都算是降分錄取的方式,上私立高中學生需要在統招階段填報志愿,但是...
答如果是在朝陽區租房入學的非京籍家庭,必須保證父母雙方的社保都在北京,并且至少一方在朝陽才可以如果租房家庭,社保還不在朝陽...
答不是北京戶口,在北京上私立學校,小學和初中都是可以注冊學籍的。如果想在北京上私立高中,不是北京戶口,也不是...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