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于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海明威
孩子做錯事后,先別著急下定論,聽孩子怎么說,然后避免侮辱性語言,心平氣和地指出孩子存在問題,明白他為什么是錯的,從而解決問題,讓孩子明白大人是喜歡他的,只是這個行為不好,對事不對人,相信他可以改正。如果不問因果就是對孩子一頓批評,孩子不能明白自己錯在哪里,這時孩子就會產生抵觸心理,不愿說話,甚至出現自卑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兒童身心發育尚未健全,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從而作出不理智的行為。既然語言是一種暴力工具,很大程度上定義了孩子的自我,那么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善用語言。為了做到這一點,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