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即將開始,一年一度各式各樣的夏令營也都即將開始。當想到夏令營到底帶著孩子什么的時候,為人父母的我們,不要忘記思考一番:我們接送孩子參加夏令營之后,自己得到了怎樣的成長或啟發?
11歲女兒制定的“父母行為法典”
女兒曉曉11歲時專門制定了一套明確的父母行為法典,供我們在她參加夏令營期間遵循。
比如,我們可以在家向她道別,但只要我們去了營地,那么,嚴格禁止對她表現出關心、幫她整理床鋪、替她收拾東西或者提前跟她的伙伴們混臉熟;我們可以在登記處附近晃晃、可以幫她把行李搬進房子去,還可以跟她的指導老師握握手,但我們的監護權也就僅止于此了。
她希望我們說再見,然后離開。
家長們一直非常支持讓孩子走進大自然,都市里長大的孩子已經沒有了對自然界的親密感,嬌氣、浮躁,其中也包括我和我丈夫。
我丈夫為曉曉的要求吃了一驚,不過我沒有。我完全理解她對獨立的渴望。我小時候也去露營,期待在離家那段燦爛的夏日時光里尋獲獨立自主。當時我自然也想念父母,但沒有他們陪伴的時候,我通過了游泳測試、學會了潛水、第一次步行了 5 公里、在黑漆漆的森林里獨自度過了三個晚上。
孩子渴望看見我們從他身邊離開,這標志著“強大”——我們之間的紐帶增強了,他的自我意識也增強了。
所以,在我送女兒去參加露營的時候,我們停了車,我見了指導老師。別的家長們走向營地去為孩子鋪床,指點孩子把手電和額外的防曬霜放在哪里;而我揮揮手道了聲再見,安靜地離開。
歸根到底,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替孩子去做,無論我們多么想幫他們。為了圓滿地完成任務,為了健全地成長,孩子們必須靠自己去做,并且通常要離開父母身邊,有時候是離開一夜,有時候則是幾天、幾星期甚至幾個月。
走回車子的路上,我的兒子把手放在我手心里。
“我明年也想去露營。”他說。
“真的?”我腦海中浮現出他在這些人高馬大的少年中間跑來跑去的畫面。
“真的呀,”他點點頭,“我覺得明年我就夠大了。
這樣說著,他放開了我的手,跑去路邊撿他看中的掉落一地的櫻花瓣。我看著他仔細甄選完好的花瓣塞進口袋時,就意識到,等到明年,他也差不多跟他姐姐第一次去露營的時候一樣大了。
所以呢,要是我做得好,明年他沒準兒就夠大了,然后我會再經歷一遍:和孩子說再見,然后離開。聽起來有些傷感,但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夏令營咨詢熱線:010-51294614、15901372781(可微信)
夏令營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的有用
18
2017.03
☆學擒敵術,練防身術,打軍體拳;......
17
2017.03
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挑戰自我,鍛煉剛毅,磨練意志,學會合作,掌握技能,培養品質,快樂成長”的......
17
2017.03
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挑戰自我,鍛煉剛毅,磨練意志,學會合作,掌握技能,培養品質,快樂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