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督學周德藩日前有關于家庭教育的一席談。他說:“矛盾的家教與矛盾的孩子,這個問題在今天應引起每個家庭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如今家長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現出的種種矛盾化的教育,極容易把孩子培養成多重人格。孩子們在成長中承受著許多矛盾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化,必將攪亂他們幼嫩的心智。”
“窮教”與“富教”的矛盾
周德藩分析說,“盡管現在的孩子被認為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幸福,但只要大家認真地觀察分析,就會發現如今的孩子處在‘窮教’與‘富教’的矛盾中。絕大多數家長在成長期,都承受過物質上的貧乏。而人一旦長大,就把這種貧乏視為‘財富’,認為自己能夠‘長大’,成為自視其力的人,全依仗于這筆‘財富’。于是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一方面進行憶苦思甜,教育孩子要節儉、要吃苦,并千方百計地強調體驗貧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與鄰家的孩子比,惟恐孩子吃得不如人,穿得不如意,極盡其力地在物質上滿足孩子。孩子在這種極矛盾的教育中長大,可以想象,他們究竟會形成什么樣的物質觀。
“言教”與“身教”
“物質上是這樣,就做人而言。現在的孩子處在‘言教’與‘身教’的矛盾中。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后地擠上公共汽車為孩子搶座位;一邊給孩子講‘潔身自好’,一邊卻在孩子面前做一些個不檢點的事;一邊給孩子講‘勤勞是美德’,一邊卻讓孩子‘油瓶倒了也不扶’,有的恨不得連勞動課都要替孩子上……這樣例子極其普遍,讓孩子相信家長是‘說的’還是‘做的’?這樣天長日久下去,孩子只能確信做人處世‘ 說一套,做一套’了。
“發展”與“限制”
“就志趣而言,現在的孩子處在‘發展’與‘限制’ 的矛盾中。家長渴望孩子成材,卻對成就什么樣的材缺少科學的把握。搞音樂時髦了,就強迫孩子練琴,搞美術時興了,就叫孩子放棄寫作愛好,架起畫板;學理工吃香,文科再好也不能談了;體育辛苦,再棒的運動苗子也被迫 “一心只讀圣賢書”了……本來孩子的興趣專長發展下去會有出息,卻因大人的價值取向扭轉掉頭。家長這種一方面巴望孩子發展,另一方面卻又拚命用自己的繩索去捆綁孩子的‘發展點’。很多孩子就生長在這種‘發展’與‘ 限制’的矛盾中,要么萎縮,要么扭曲,大多數變得趨利和平庸了。
“縱容”與“專制”
“就代溝而言,現在的孩子處在‘縱容’與‘專制’ 的矛盾中。在孩子們眼里,現在的家長是多變專橫、缺少與他們平等友善相處的。有的家長在孩子破壞公物、在公共場所撒野、無故欺凌同學等不良行徑發生時,睜眼閉眼,不聞不問,甚至為孩子占了上風,搶了便宜而自鳴得意,極其縱容之能;但孩子不小心弄壞了家里的一件小東西,一次考試失誤退了幾個名次,卻大發雷霆,甚至拳腳相加,孩子經常被弄得莫名其妙,孰輕孰重,誰是誰非,一本糊涂帳。這樣的孩子能成為一個理性、明智、個性成熟、價值觀、是非觀明確的人嗎?”
周德藩強調說,現在的孩子,不僅有著極大的心理困惑,矛盾化的教育培養著他們的多重人格。這不僅直接影響著他們人格健全健康地成長,更影響了他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最令人擔憂的是,它將會影響到我們這個民族未來的發展。為此,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全社會是不是該警醒呢?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的有用
25
2011.05
我們談教育孩子,離不開現實因素,大體上必定是遵循趨利避害的原則來栽培孩子的未來。
......
25
2011.05
教育心理學家表示“短時間內的抑止是會對孩子造成一定傷害的錯誤行為”,......
25
2011.05
本學期中小學期末考試上周結束,許多學生一臉輕松,但某中心城區小學念三年級的小田卻有些愁眉苦臉。......
25
2011.05
期末考試成績還沒有公布,做老師的我就聽身邊有幾位學生在竊竊私語。......
25
2011.05
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征,好的習慣可以帶來好的結果......
25
2011.05
孩子越急躁,最近一點小事都會發脾氣,我覺得這么急躁難以靜下心來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