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6年四川省廣安市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考試(非課改區) 歷 史 一、選一選:你能選出最有說服力的一項嗎?(每小題1分,共25分) 下列各題均有四個備選項,其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請把正確答案的選項填入題前括號內。 ( ) 1.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始于 ( ) 2.“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幅挽聯哀悼的是甲午海戰中犧牲的民族英雄 ( ) 3. 辛亥革命爆發那一年,廣安發生的大事是 ( ) 4. 新文化運動中,借“狂人”之口,控訴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歷史,號召人們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會的是 ( ) 5. 下列哪項,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 ( ) 6. 紅軍長征途中,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是在 ( ) 7. 日本侵略中國的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是 ( ) 8.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的標志是 ( ) 9. 廣安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故鄉。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 ) 10.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最早提出是在 ( ) 11. 最先開辟由歐洲到美洲航路的是 ( ) 12. 恩格斯說:“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恩格斯所說的“這個時代”是指 ( ) 13. “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利,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于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上述言論出自 ( ) 14. 強調“只有團結,才能驅逐西班牙人,建立一個自由的政府”的是 ( ) 15. 通過改革,擺脫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是 ( ) 16. 世界上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是指 ( ) 17. 下列各項,不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的是 ( ) 18.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是 ( ) 19. 在抵抗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惡浪中,唯一取得勝利的國家是 ( ) 20. 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在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變成一只‘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引爆這只“火藥桶”的“火星”是 ( ) 21. “立即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付任何贖金。……一切土地……成為全民財產并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上述規定出自 ( ) 22. 下列條約,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的是 ( ) 23. “價值貶縮到難以想象的程度;賦稅增加了;我們納稅的能力則已降低;各級政府都遭到嚴重的收入減少;嘆交換手段難逃貿易長流冰封,看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敗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更嚴重的是,大批失業公民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而艱苦勞動卻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數。”造成羅斯福所說的這種狀況的原因是 ( ) 2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是在 ( ) 2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二、比一比:看誰列舉得又快又好(每小題3分,共6分) 26.請列出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主力決戰的三大戰役(包括戰役起止時間、戰役名稱)。
三、看一看,議一議(第28題6分,第29題3分) 28.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1)從上述材料來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是哪兩個歷史時期的人民英雄?(2分)
(2)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是什么?(4分)
材料三 共同體的目標應是:通過共同市場的建立和各成員國經濟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個共同體內促進經濟活動的和諧發展……以及成員國越來越密切的關系。 請指出三則材料的出處。(3分)
四、綜合題(共10分) 2006年四川省廣安市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考試(非課改區) 歷 史 參考答案 一、選一選 11. C 12. B 13. B 14. C 15. B 16. D 17. A 18. B 19. D 20. D 21. C 22. D 23. A 24. C 25. A 二、比一比 26. 1948年9月—11月,遼沈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戰役。 27. 1943年,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1945年,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 三、看一看,議一議 28. ①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共領導革命軍隊開展武裝斗爭;組織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戰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29. 三則材料依次出自《開羅宣言》、《北大西洋公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 四、綜合題 30. 第一次技術革命:18世紀60年代開始于英國,19世紀擴展到歐洲大陸、北美和日本,以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 第二次技術革命:19世紀70年代起,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 第三次技術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為標志。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生產的迅速發展;產生了一大批新型工業,如信息技術產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起來;推動了社會生活的現代化,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交往和思維方式;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激烈的競爭和嚴峻的挑戰。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6年云南省曲靖市初中畢業考試試題歷史試卷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