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導語introduction
隨著2025年教育年度的開啟,北京東城區的小升初及國際初中入學政策也逐步明確,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升學路徑。本文將詳細解析東城區小升初的入學政策,并探討該區國際初中的入學要求,幫助家長和學生合理規劃升學路徑。

東城區2025年小升初政策已經公布,政策要點如下:
入學方式:通過一般初中(優先發展初中)登記入學、全區派位和學區服務片派位安排入學。
派位:學生通過北京市初中入學服務系統統一網上填報志愿。報名人數少于招生人數的初中,直接入學;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初中,隨機派位入學,保證每位小學畢業生免試就近升入初中。繼續做好九年一貫制直升工作,鞏固改革成果,落實定向名額派位入學工作。派位流程見下圖:

學籍與戶籍、家庭實際居住地不在同一區的小學畢業生,申請回戶籍、家庭實際居住地升初中,需在規定時間內到戶籍、家庭實際居住地所屬區辦理初中入學審核、登記。回東城區升初中的小學畢業生須具有東城區戶籍及東城區房屋產權證(法定監護人持有)。
適用對象:東城區小學應屆畢業生。
具體方式:學生可在指定的優先發展初中校中選擇報名。若報名人數少于招生人數,則直接入學;若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則通過隨機派位方式錄取。
適用對象:東城區所有小學應屆畢業生。
具體方式:學生可在全區范圍內的初中校中選擇填報,最多可填報8個志愿。錄取時,若報名人數少于招生人數,則直接入學;若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則根據志愿順序和隨機派位原則進行錄取。
適用對象:滿足特定條件的小學畢業生,如有對口派位入學機制的小學畢業生。
具體方式:學生可在指定的對口初中校或定向名額派位初中校中選擇填報。錄取時,根據選擇該方式的人數與對口初中校或定向名額派位初中校的計劃數進行派位。
適用對象:東城區所有小學應屆畢業生。
具體方式:根據全區中、小學布局,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將中、小學劃分為若干個學區服務片。學生必須在學區服務片內選擇志愿學校,至少選擇1個志愿,最大志愿數為學區服務片內初中校數。錄取時,根據志愿順序和隨機派位原則進行。
東城區國際初中的入學政策相對靈活,既滿足了希望獲得國內學籍的學生需求,也為無學籍要求的學生提供了入學機會。
戶籍在入學城區的京籍應屆小學畢業生。
房產在入學城區的京籍應屆小學畢業生。
京籍無房的京籍小學畢業生,需滿足入學城區租房上學政策(租房備案滿3年,社保繳納滿3年)。
非京籍應屆小學畢業生,需審核通過“四證”(具體材料根據當年政策而定)。
招生較為寬松,主要滿足以下條件:
參加學校組織的入學測試,包括數學、英語筆試及校長面試。
根據測試成績擇優錄取。
戶籍要求:多數國際初中對戶籍無硬性要求,但招收外籍子女的國際學校除外。京籍與非京籍家庭入學需滿足不同的入學要求。
考試要求:就讀國際初中的學生需參加學校自主出題的入學考試,考試內容包括數學、英語等,部分學校要求全英文試卷。面試部分需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
招生年級與開學時間:主要招收初一新生及初二、初三插班生,開學時間通常為3月份春季班和9月份秋季班,全年均有少量插班補錄名額。
2025年北京東城區小升初及國際初中的入學政策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長及家庭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升學路徑,并密切關注政策變化,確保信息準確無誤。同時,在準備材料和填報志愿時,也需按照相關規定和程序進行,為孩子的升學之路做好充分準備。
2025年小升初讀北京國際初中,推薦您了解>>>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北京、成都、上海都開始試點免中考了,還會有人上國際學校嗎?免中考政策雖能簡化國內高中入學流程,但無法替代國際課程在申請海...
答國際學校面試核心不是“考標準答案”,而是看孩子的真實狀態、家庭與學校教育理念的契合度,本文從學生面試和家長面試兩個核心場...
答IB、AP和Alevel三門國際課程,哪門更難?需結合課程體系設計、考核方式及學生能力適配性綜合分析。從整體難度框架看,...
答同學們好呀!國際學校ib生的出路有很多,因為IB文憑是全球認可度最高的國際課程證書之一,能為大家打開的出路遠比想象中多元...
答就英語成績好點,其他科目一般可以上國際學校嗎?答案是肯定的。國際學校的錄取標準通常更注重綜合素養,而非單一學科成績。而且...
答家長您好!很多在擇校階段的家庭都會困惑“國際學校和普通學校該怎么馴,其實只要理清國際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區別,就能結合孩子的...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