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國際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擇校服務。
微信小程序
國際學校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國際學校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國際學校家長必讀:如何避免國際教育那些看不透的坑!

來源:中國國際教育網 發布時間:2017-06-01 16:25:36

  國際學校專家講解:很多家長選擇國際化教育,就是為了實現教育的差異化,但殊不知,很有可能又把自己逼進了另一個獨木橋上。

  選擇國際化課程的家長通常會有這樣的“兩極分化”:

  一種是完全不了解IB、A-level這類的國際課程是什么,確定的是“將來孩子要去美國讀好學校”,其他的,交給學校就好。

  還有一種是對國際教育門兒清的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開始考慮到底上蒙特梭利還是華德福,到底是高中出國,還是初中出國。

  兩種家長各有各的迷惘,各有各的坑。種家長的問題通常是疏于規劃,在一些必要的時間節點上沒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準備,或者事到臨頭,倉促預備,結果自然不理想。

  第二種家長,看起來很專業,對各種提供國際化方向融合課程的學校如數家珍,但卻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與“別人家孩子”對比太多,對孩子的學業規劃太多,反而讓孩子失去走國際化教育的最重要意義: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現實中,種家長似乎越來越少,而第二種家長的迷茫,卻日漸濃厚。

  的確,相比過去“一力承擔”孩子教育的公立學校,國際化教育的道路實際上是一條尋求“差異化”的發展道路,所以精細、復雜很多。

  但家長的態度卻很矛盾:一方面,我們向往這種教育對孩子本身天賦的尊重和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一路走來的傳統教育經驗,像深海壓強一樣溶于我們的血液之中,當我們真正看到孩子不那么“負重”地學習,心中就會有種不安全的恐慌。

  因為這種恐慌,這條國際化教育之路,有很多家長看不透的坑,而避不開這些坑,最終背鍋的都是孩子。

  真有的么?

  “”的學校和課程

  有一個頗有意思的傾向,大多數家長在談論自己選擇國際化教育的理由時,都會提到希望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或是挖掘孩子本身差異化的優勢,但在擇校考量中,卻免不了一種“從眾”的態度。

  那所“”的學校,無疑才是最保險的。

  但什么才是“”的學校?我們這一代多數家長都是從公立教育中成長起來的。跟提供國際課程的學校相比,公立學校真是“簡單”啊!根據學生高考或中考成績,不同學校在一根藤上被分成優劣等差,市重點、區重點、菜市場……大家彼此都有心照不宣的排位。

  但是那些提供國際化教育的學校要怎么看?連課程系統都不一樣,簡直無從比較。而隨著諸多新學校井噴式地涌出來,背景還各有各的好,家長們的選擇困難癥,簡直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

  那么一個頗有中國特色的標準似乎就心照不宣地產生了:對于老牌學校來說,那個錄取名校最多的學校無疑是好的,對于新學校來說,學校背景越強似乎越靠譜。

  不同體系的課程,在中國家長內心也有了排名,最常見的說法是“IB>AP>Alevel”。

  久而久之,那些提供國際化融合課程的學校逐漸顯露出一種令人熟悉的傾向,熱門學校被家長“白熱化”地追捧,家長開始熱衷于在另一條道路上培養“牛娃”。作為海外名校的“前站”,家長和學校合力在高中、初中,乃至小學制造“名校光環”。

  國際化教育道路,變成“爬藤之路”,那么,它還是一條我們原本想給孩子的教育之路嗎?它和高考獨木橋,還有什么本質不同?

  我曾經收到過一條微信,一位家長向我打聽,他的孩子同時收到A高中和B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問我選哪所比較好。

  A和B都是提供IB課程的好學校。事實上,從名望上來說,A校的名聲是要大過B的,所以我開始向他詢問孩子的情況。

  他說他的孩子是一個滿偏文科的女孩,愛閱讀,也喜歡社會活動。那我會覺得,以思辨和課外活動見長的B校,可能更適合孩子。

  但聊了許久,家長仍然在當年的錄取結果上糾結,似乎越深入去聊,家長選擇A校的傾向更明顯。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種,“我的孩子在學術要求越高、競爭壓力越強的地方,會表現得越好”的迷之自信,但如果實際上學術質量相差沒那么大,為什么不讓孩子在一個相對更適合,更能發揮主動性的空間里成長呢?

  這種“迷信”也是目前IB課程過熱的原因之一。IB課程的確是一套非常好的課程,在各種國際課程中,含金量也最高,但它真的適合每一個孩子嗎?

  我有個朋友,因為孩子走體制外教育的緣故,自己也算是個教育觀察者,有次她跟我說起一個例子:一位家長因為覺得自己讀公立學校的孩子成績不夠好,英語和語文相對薄弱,理科比較強——所以抱著國際化課程多少簡單點的想法準備轉換路徑。

  這首先就不是一個特別成立的出發點,而我剛想建議,要不要讓孩子去看看所謂最適合中國孩子的A-level課程時,我朋友說,家長已經把孩子塞到一個IB課程學校去了。

  家長的心路歷程是,既然成績不算差,那么一定要進到“”的課程體系里去。

  我跟朋友都陷入深深吐槽無能的情緒之中,如果英文和語文(文學素養)都不好,為什么要去讀一個連數學都是要寫英語論文的課程?就算孩子最后能適應,那也得爬多么深的一個坑啊!

  關于IB課程難在哪里,上海資深國際教育專家姜華在其專欄中講得很清楚:IB之難,并不是難在知識點內容上,而是難在其獨特的學術要求上。

  IBDP分為六大學科組(母語與世界文學、第二語言、個人與社會學、科學、數學和藝術選修)+三大核心課程(認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拓展論文Extended Essay和創意、行動與服務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學生在前五大學科組里必修一門課程,另外可以從藝術組選修一門課或從前面5組再修一門課。

  這意味著學習IBDP課程的學生要同時研習9組內容,這個量遠遠超出了其他課程的要求,這是IBDP課程最難的首要原因。

  而A-level課程和AP課程,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提交3-4門自選科目的成績就可以了,這種差別并不意味著后兩種課程好,只是說,不同選擇提供不同適配,盲目追求“、最難、最有含金量”,實際上真的會害了那些原本就不適合讀IB課程的孩子。

  IB、A-level和AP之間的差異,我們總結如下:

IB、A-level和AP之間的差異

  說到底,國際化教育已經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徑,所有教育的內容實在沒有好與更好的差別,而是各有差異,各樣特色。

  但很多中國家長仍然沒有真正幫孩子“揚長”的容量,所有的焦慮,都堵塞在求全面,或者求的“去差異化”路口。

  去年有個伯克利媽媽的畢業講話,在網絡間有幾百萬次的閱讀,引發多種熱議,歸其原因,仍是媽媽要為孩子“建議”出一條看起來最優化的道路,卻讓孩子度過既沒有動力也沒有進益的幾年“名校生活”。

  求適合,真的不是一句空話,只是在各種“性價比”和“追名校”的心態之下,家長注意到的“適合”,往往是如何將孩子配置成“適合”學校的樣子,而不是真正去找一所適合自己孩子特點的學校。

  比體制之差更大的差別

  不同的路徑,不同的學校

  站在孩子的角度尋找學校,與站在“爬藤”的角度選擇學校,實際上真是兩條路,而且這兩條路的差異,本身比教育體制之差還要涇渭分明。

  如果你站在結果處倒推出一條教育路線,那么實際上和把孩子送進考試工廠也并沒有本質差別,但如果你站在孩子終生發展的角度去看,你就會去掉功利主義的金紙,看出各個不同學校不一樣的理念和個性來。

  以北京為例,提供國際化融合課程的學校,大致可以分成這樣一些背景,不同背景的學校,也很難通過某種單一標準做無差別的比較。

  1.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最早期的國際學校很單純,是那些只招收外籍人員子女的學校,比如北京順義學校、北京德威學校,這些學校現在仍保持其單純的屬性,不向境內學生開放。

  這類學校可以看作是中國土地上的外國學校,所以很少受功利主義的影響,它們課程中可能有一些本土化的內容,但主要承襲的,還是各國教育的價值取向。

  2.純國際學校衍生出來的雙語學校

  這種學校原本是不在國內家長的考慮范圍的,頂多只對其一些高大上的資源和活動有些參照、圍觀的意思,但這幾年,有一類雙語學校從純國際學校中衍生而出。

  這類學校的特點是,有很多優質教育資源可以從上層教育集團中直接拿來,如果追求西式的國際教育理念,這類雙語學校也天然更原汁原味,但作為硬幣的另一方面,這樣的學校可能在出成績這件事上并沒有太多“覺悟”,這就需要家長從一開始就認清自己要什么。

  3.老牌雙語學校

  中間狀態的學校,通常是一些老牌雙語學校。這類學校多為民辦性質,引入融合課程之后,與之配合的是一套中國式的管理方式。依照校長或辦學人的風格,這類學校呈現出比傳統公立學校靈活、注重學生自主研究能力,同時比外籍人士子女學校更看重學術、更緊張的特性。

  這種中間狀態的學校,最容易出現家長間大受追捧的熱門學校。但如果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如果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娃,擠進這樣的學校,壓力也會很大。

  4.公立基因的國際部

  與此相對的是一些公立學校的國際課程班或國際部。國際部通常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一樣,只招收外國國籍或港澳臺的小孩,國際課程班則會招收有本地學生,通常會以中考成績一體劃線,擇優錄取。

  但即使是國家認可的這些國際課程班,質量也有參差。一些傳統牛校,比如北師大劍橋、北師大二附中國際部這樣的學校,自然有能力、有資源將本部優勢帶入到國際課程班去,但也有一些順風而動,無論是師資、課程還是合作模式,都處于“初代嘗試”階段,需要家長仔細辨別,多打聽課程情況,以及教師的流動性狀況。

  5.新興學校

  而一些非教育界的“跨界”辦學,也成了近幾年雙語學校的新勢力,比如萬科地產布局的萬科雙語學校,馬云在杭州開的“云谷學校”等等。

  對于這類學校,家長也是呈兩極分化的態度,追捧者有之,避之不及者有之,追捧者認為學校實力使然,并不會落低水準,避之者則認為新學校成績未出,一切都很難評估。

  這兩種態度也都有各自盲目的地方。新學校的確缺乏升學結果的證明,但優勢在于理念和課程設置完備、學制一以貫之的后發優勢,所以如何能一概而論?

  對不同學校的合理判斷,反而是與招生老師多談學校理念,以及在孩子面試時,家長對老師的反向觀察更為靠譜。

  說到底,這條看起來無比復雜的國際化教育之路,最終的定盤針仍是孩子的差異化個性和學習能力。糊涂的快樂教育是不可取的,但拔苗助長式的名校心態,仍然不是走國際化教育路徑應有的心態。

  退一步來說,來自家長的推動力真的將學生送進名校,在家長放手的情況下,孩子就更容易陷入目標缺失的空洞中去。那將是這條路上更隱蔽、卻對孩子危害更大的一個坑。

  既然已經走上更開放的國際化教育之路,那么這條路上實在沒有什么“的課程”或“的學校”之說,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柱狀圖”,在某些方面色彩鮮亮、指數上揚,在另一些方面稍稍灰暗,指數偏低;或者學習力和性格稟賦也有差異,有的適合揚長,就能脫穎而出,有的自性上就主動尋求補短,穩健厚積——不同學校、不同課程存在的意義,本來就是希望讓每一種類型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成長路數,我們現在如此強調的領導力,也是需要孩子在最自信的領域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你還在幫你家的“喬布斯”苦苦排隊申請老牌名校?那些你認為“”的路,可能都是你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坑!

  國際學校招生幫助電話:010-51268841

  想要了解更多國際學校相關招生資訊,可以收藏(ctrl+D)本站或關注公眾號(zxxzxb_yuloo)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關注,掌握更多相關新聞資訊!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 2023年春季招生報名正在進行中,為避免疫情結束后出現扎堆咨詢,無學位等情況,建議家長登記搶先報名咨詢!)
國際學校預約看校/在線報名入口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國際學校院校庫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開放日免費預約
    電話咨詢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全國統一咨詢熱線
    微信咨詢
    15910788502

    張老師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小程序
    關注小程序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色多多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 久久婷婷色综合2020 | 尤物丁香婷婷亚洲开心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