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今天的故事講述者李錳是北京一所國際學校的老師,他接觸過大量選擇國際教育的家庭。李錳發現以前多是富裕家庭選擇國際學校,現在有不少工薪階層的“80后”家庭,出于對傳統教育的不滿或是惶恐,也選擇走上了這條小眾化的道路。
回顧我們的教育,比起其他市場化改革徹底的領域,確實還有著濃厚的計劃經濟的特色。爸爸媽媽們讀過的“王二小”,兒子女兒還在讀,雖然孩子們已經很難理解故事的社會背景。經濟領域和人們的價值觀已經發生巨變,而傳統教育領域仍舊在流水線式的管理程序上,緩慢變化。
對孩子個性化的關注和教育,成為了教育中的奢侈品。這篇文章反映出,年輕家長[微博]們對傳統教育改革的需求更加強烈,當他們發現個人很難撼動教育體制時,有些家庭選擇走了一條昂貴的道路。
李錳老師從他的專業角度,向我們講述了這種變化,以及選擇國際教育這條非主流成長道路可能意味著什么?
不愿教育磨損孩子個性
我所在的國際學校原來只有中學,因為辦學方針是小而精。所以,做了十多年還是一直保持著五百多學生。我們學校的辦學效果不錯,前兩年又辦了小學高年級,今年剛開始招收小學一年級學生。
現在的家長非常推崇國際教育,他們認為傳統教育的競爭太激烈,實行的是叢林法則。如果要想獲得老師關注,孩子只能成績拔尖。我朋友孩子讀的名小學,一個班就有50多名學生,老師只有精力對成績最好和最差的學生關注多一點,中間階層的孩子沒有任何成就感。
而國際學校一個班十幾個孩子,老師能注意到孩子發展的不同方面,孩子的心理健康一般不會有問題。我們學校接受了不少從公立小學轉過來的。有的是在升學壓力下學得太累;有的學習成績不錯,但孩子性格太活躍,老師覺得不乖,對學生不太喜歡;還有一種就是家長奉行寬松教育的理念,認為個性張揚不是壞事,不愿意傳統教育壓制了孩子的個性。
我問一個剛轉學過來沒幾天的小學生覺得新學校好嗎?孩子說:“ 喜歡,能被尊重的感覺太棒了” .而在傳統教育體系里,一般家長是斗不過學校的,學校多么強勢啊,家長對學校有意見不敢隨便提,怕提了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好。
我女兒今年6歲,剛剛上我所在的學校一年級。我們學校今年的小一準備招30個學生,還要留一些名額給使館和商社就職的外國人子女,剛錄取的一個外國小孩兒的家長就是位駐華副大使。在沒有發“小一”招生正式公告的情況下,光靠家長之間的口傳就先后有200多個家庭來報名。
小朋友來面試的時候,老師讓孩子們分組做游戲,看看孩子的行為規范怎樣,有些孩子說臟話、推搡別的小朋友搶玩具,就不能收了。實際上今年我們準備招一年級學生的消息剛放出去幾天,中國同學名額差不多就滿了。我們的十幾屆高中畢業生考取國外名牌大學的成績相當不錯,這也使得我們學校有了良好的口碑。
我是“70后”,我女兒很多同學家長是“80后”,我感覺這一代年輕的家長更看重個體自由,不希望孩子再回到自己成長起來的環境中。好不容易把孩子的視野打開了,如果送進傳統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收緊了,那不是否定了自己之前的教育理念嗎?在孩子到了讀幼兒園年紀時,他們會給孩子選比較自由、呵護個性的幼兒園。
我女兒上了一所有特色的私立幼兒園,創辦人原本是個畫家,后來成為兒童教育專家,她的教育觀點很受現在家長的歡迎。他們的教育理論強調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孩子成為有感受力的人。我女兒同學的家長們,有些為了孩子上這個幼兒園,不惜搬家,甚至有不少家長是從外地帶著孩子來上幼兒園的。
這說明現在的家長,跟我們父母那輩人真是完全不一樣了,他們不希望把孩子刻意培養成適應社會的人,而是看重孩子自身的獨特性,害怕社會磨平了孩子的特點。
我參加教育論壇時大家總是在討論,中式教育的不足是什么。我覺得簡而言之,傳統教育學校人太多,除了以班級為核心堅持集體主義,根本無法管理,很難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國際學校班額少,學業上不追求標準答案,因材施教不敢說,尊重學生個體可以實現。但是真要說到一個人是否成功,很難說是某種教育體制能保證的,莫言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也談不上受過多么好的教育,還得了諾貝爾獎呢。可是具體到自己的孩子,家長們又覺得不能放松。
家長既然選擇了這樣的特殊幼兒園,那很多人就認為,不能把孩子送進傳統學校了,不然頭幾年對孩子個性的呵護都白費了。比如我女兒幼兒園的孩子會跟著老師去露營兩三天,這么點兒的孩子都不讓家長跟著,這樣的孩子如果進傳統學校,多數會屬于調皮搗蛋的,老師不會喜歡。
我做留學[微博]顧問多年,現在又到學校工作,接觸過各種類型的學生,判斷一般比較準。我女兒其實是最適合讀公立學校的孩子,性格比較乖巧,聽大人的話,學習能力不錯。讀幼兒園使她改變了不少,跟著孩子們爬樹、爬山,野了。再讓她回公立學校那樣排排坐,有可能就坐不住了,所以索性就直接讀國際小學了。
當然,國際學校生源構成在這幾年的變化也十分明顯,早些年興起的赴港生子、赴美生子,最早的幾批孩子已經到了上學年紀,他們有香港身份或者持美國護照,多數會選擇上國際學校。這也是很多家長奇怪的:不少只收外國籍的學校100%是中國臉兒。主要是因為現在國際學校的生源構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發現,現在國際小學的新家長與前輩家庭有了很大不同。以往都是絕對富裕的家庭才會選擇讀國際學校,現在北京的國際學校普遍20萬左右,最貴的一年花費35萬。讀這種學校,家庭一年收入至少得五十萬以上吧。可是今年接觸的新家長,不少是真正的工薪階層,以前真是不太多。
有些家長,尤其是爸爸們,根本不愿意讓孩子去碰傳統教育。即使一年拿出一大部分家庭收入給孩子交學費,也心甘情愿,有的家庭50%以上的年收入都拿來給孩子交學費了。
“80后” 的家長們在成長過程中受西方價值觀影響比較大,對自己從小接受的那套教育,很多人都在反思不足,有些極端的直接認為傳統的教育體系在禍害人。不少年輕家長只要有一點兒條件,就要給孩子接受國際教育。
現在北京市正在對教育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的本意是讓教育資源更加公平,所以把一些有名的公立學校和普通公立學校合并,限制學生跨區域擇校,更加嚴格地實行就近入學。
但很多家長對這種措施感覺緊張,覺得即使讓孩子擠進了好的小學,有可能必須要讀附近不怎么樣的中學。擠進好小學也不象以前一樣,周圍肯定都是好學生了。
其實,很多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都認為傳統小學的差別并不是很大,老師水平的差距遠沒有家長們想象的那么大。當然,還是很多的家長更為看重自己的孩子將和怎樣家庭的孩子坐在同一間教室里。
家長須慎重選擇國際教育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很矛盾的,現在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小就給孩子發展各種特長。最近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舉辦一個學生去澳洲的交流活動,要從我們學校選中國籍的初中學生參加。
我看了他們的選拔活動,你會發現現在的孩子真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跳舞唱歌都不算特長了。那些拉琴的基本都有一摞證書。有一個男生擅長英文辯論和演講,不管你出什么樣的話題,他能在三十秒內總結出一段個人看法,滔滔不絕地用英文流利表達出來。
家長們看起來很在意孩子發展特長,可是又怕孩子把特長當真了。我們有個11年級的女生從小練唱歌,擅長表演,出了校門是最牛的青少年合唱團體的領唱。她想大學去美國學現代音樂,她家長又不干了,覺得以后不好找工作。
我想起最近看的一篇網上挺火的文章,說我們這一代人學工程和經濟,是為了讓下一代人去學習歷史和藝術。但是對不少家長來說,自家孩子真要把歷史和藝術當飯吃,家長又覺得不值當了。
我去美國訪學的時候,碰到波特蘭的一個私立校長。閑聊之后得知他有三個兒子,一個在當兵;另外兩個當農民,而且離他的家車程1小時之內。他覺得這很正常,他無法理解為什么中國家長這么狠心把14、15歲的孩子就送到他的學校來留學。
校長的孩子務農了,這要是在中國人的觀點里,就會認為你這個家長不合格,沒有把孩子給培養出來。這位校長跟我說,他接觸中國學生和家長多了后,從開始不接受,慢慢覺得中國人這樣看重孩子的教育還是挺不錯的,只是他和很多西方家長沒有這樣的價值觀和決心,將如此多的金錢和精力投入其中,他們覺得養育孩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可是中國多數家長,做不到不為孩子付出全部啊。
比如,中國家長為了孩子學好英語,真的是花了好多錢。一個暑假花幾萬給孩子補習英語,一點也不覺得奇怪。有些小學高年級學生找一對一輔導,外國老師教,一小時就得花費1500人民幣,一個下午家長的5000塊就沒了。
一些讀公立學校的孩子,家長讓孩子補習英語時彌補心更強,砸錢更多。我碰到過一個公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口語確實很棒,一點不遜色于國際學校的學生,跟家長一聊,北京叫的上名兒的英語培訓機構,就沒有這個家庭沒上過的。一些學生的英語好,在某種程度上真是家長砸錢給砸出來的。
但是就英語應用能力而言,在補習班學出來的,和在國際學校學出來的,還是很不一樣。英語應用不只是情景對話和考試輔導,更多的是跨文化交流和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根本不是拿個什么等級證書就能衡量的東西。國際學校除了用英文教學以外,最主要的是給予學生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和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要是讀國際學校就為學個英語,那才是買櫝還珠呢。不是加幾個老外講講英語課就算國際學校了,國際學校必須開設真正的國際課程項目,IB為什么現在受中國知識階層家庭的追捧,146個國家,幾千所學校的孩子都同步在學,世界上最頂尖的大學和企業都喜歡IB學生。
但是選擇國際學校別葉公好龍,國際課程項目是一個極小眾的道路,并不適合所有人。朋友說:我得把孩子轉你們那去,以前我生意伙伴的孩子都讀名小學,現在都轉你們這種貴族學校了。我還得給他解釋,國際學校根本不是什么貴族學校,貴族學校的首要特質是全封閉寄宿制。
北京的國際學校幾乎都是走讀的,主要生源是被派到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士, “貴族”做外派雇員的應該不多,中國學生家庭也多為殷實的知識階層。孩子上學攀比是很忌諱的,教育不能攀比,每個孩子的特點不一樣,是比不來的。
家長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國際學校,既要考慮自家經濟水平,也要了解:讀國際學校的孩子可能沒有國內學籍,等于喪失了回歸傳統教育的機會。而且,國際學校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一味實行寬松教育。可能嗎,追求給孩子極致的自由您就在家學習,不管什么學校都是講規矩的地方,國際學校很多方面的規矩比傳統教育要嚴格得多。
國際禮儀和自我約束力是從小學一年級就會開始抓的,師生平等的大氛圍會有利于社交素養和自律感的建立。沒有規矩和散漫無禮的小朋友國際小學是肯定不會接受的,學習過程中確實無法融入的小朋友有可能中途被建議離開。
國際學校和西方的大學一樣,采取寬進嚴出的政策,淘汰率是很高的。那些被淘汰的學生,他們又很難回到傳統教育體制中去,出路也只有低齡留學一條。低齡留學對學生考驗就更大,現在是走的越來越多,同時被國外中學勸退回來的也越來越多,多數回流的小留學生會選擇沉默。
有的孩子走留學這條路就是走得很艱難。就算考上美國不錯的大學,中國學生的淘汰率也不低,所以家長們其實不要盲目推崇西式教育,西式教育到了中學和大學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一些家長為了孩子今后更能適應國外教育,很早就把孩子送出國。我覺得低齡留學僅僅適合內心強大、外在自控能力極強的孩子。不然,很多海外高中大陸孩子扎堆,比富、逃課、談戀愛、打游戲……有些是富二代,家里有的是錢,孩子將來也不愁出路,那另當別論。但是工薪家庭的孩子進入這種圈子,那整個家庭承擔風險的能力就很小了。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他們的出路仍然在于好好學習,考上一個不錯的大學。
所以在越來越多家長推崇國際教育的今天,我覺得家長們應該明白,西式教育并不等于完全的寬松,也不等于每個人都會有很好的出路。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騰訊投資的國際學校是位于深圳的明灣學校。這所學校由騰訊旗下的明灣教育基金會發起,聯合陳一丹基金會、上海景致共同創辦,是一...
答北京雙語小學的國際班有沒有學費超便宜的?有,比如北京市中關村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國際班學費是8.5萬/年,朝陽區新亞學校小...
答北京雙語國際小學哪些學校的學費便宜?北京市中關村外國語學校小學雙語班8.5萬元/年,北京市忠德學校小學雙語班6.8萬元/...
答北京雙語學校國際方向哪些學校學費便宜又好報名?北京市朝陽區博雅學校學費5.8-8萬元/年,北京開放大學國際課程中心日本五...
答北京哪些雙語學校設置國際升學方向?北京鼎石國際學校、匯佳學校、青苗學校、愛迪、君誠國際雙語學校、朝陽區凱文學校、中關村外...
答讀國際學校的普高班與公立高中有什么區別?招生標準、教學環境、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升學路徑等方面都有區別,國際學校普高班招...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