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考數字推理命題規律詳解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4-0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 1 , 8 , 22 , 50 , ( ) , 176
A。99 B。102 C。106 D。108
【答案】A
【解析】
1 8 22 50 ( 99 ) 176
↘ ↙ ↘ ↙ ↘ ↙ ↘ ↙ ↘ ↙
7 14 28 ( 49 ) 77
↘ ↙ ↘ ↙ ↘ ↙ ↘ ↙
7 14 (21) (28)
↘ ↙ ↘ ↙ ↘ ↙
7 7 7
【命題思路剖析】從命題者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多級數列,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師在研究歷年真題的過程中,發 現命題者往往在數字推理的第一題中,相對偏好使用傳統的命題規律。比如多級數列、和數列等大概7、8類常見的數列 類型。相對比較少出現“特殊型”的數列模式,屬于大家在“猜”的時候,第一題盡量可以用常規思路去“猜”,這樣做出來的幾率就會大些。
2. 1 , 4 , 27 , ( ), 3125
A.125 B.256 C. 326 D.356
【答案】B
【解析】有些同學認為答案是選D,其實就把題目想得太復雜了。很明顯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多次方的數列。
(1)1是1的一次方。
(2)4是2的二次方。
(3)27是3的三次方。
(4)(256)是4的四次方。
(5)3125是5的五次方。
3. 1 , 3 , 5 , 11 , ( ) , 43
A.18 B.21 C.23 D.25
【答案】B
【解析】后一個數是前一個數的兩倍再 配一個隔項數列。即后面以“隔項數列”的形式,隔項“加一”或“減一”。
3 =1 ×2+1,
5 =3 ×2-1,
11 =5 ×2+1,
(21)=11×2-1,
43 =21×2+1
【命題思路剖析】這個是很常見的命題思路了,常規來說,“倍數數列”后面配“隔項數列”是很常見的搭配模式,尤其是 “+”和“-”的交叉使用,確實是命題者的偏愛的模式。今年廣州的行測數字推理部分確實不難,不過坦然而言,在這部分的命 題,中宜教育戴斌老師個人的看法是,相對廣東省考比較“怪異化”的命題規律而言還不算出彩。據一些同學的反饋,似乎還有不少同學在第二、第三個小題中有 “秒殺”的現象,看來現在考生整體的復習強度相對2008、2009年而言都在加強,要在考試中成為“金字塔頂尖”群體,戴老師建議 同學們一定要勤奮復習了。
4. 2 , 3 , 8 , 18 , 24 , 81 , ( ) , ( )
A.48,324 B.64,244 C.72,534 D.25,648
【答案】A
【解析】很明顯,這是隔項數列,可以分為兩組數列:
第一組:2、8、24、( )。第二組: 3、18、81、( )
首先看第一組變形規律:
2 =1×2或 2 =1×2
8 =2×4或 8 =2×4
24 =4×6或 24 =3×8
(48)=6×8或(48)=4×12
再看第二組變形規律:
3 =1 ×3 或 3 =1 × 3
18 =3 ×6 或 18 =2 × 9
81 =9 ×9 或 81 =3 × 27
(324)=27×12 或(324)=4 × 81
【命題思路剖析】這道題目,戴斌老師預計會有多種方法可以做出來正確答案,上面給大家介紹的解析,應該只是其中的兩 種思路。遇到這種情況時,同學們在考場上要相信自己的“直覺”,迅速判斷,不必想太多。很多時候,不同的方法其實都是通向“一個羅馬”的。
5. 2/3, 1/2, 3/7, 7/18, ( )
A.5/9 B.3/13 C.4/11 D. 2/5
【答案】C
【解析】將原數列中的2/3變成4/6, 而1/2要變化為5/10,于是數列變形為:
4/6,
5/10,
6/14,
7/18,
( 8/22) = 4/11(C選項)
【命題思路剖析】這個是最近兩年,命題者比較喜歡的一種命題手法。即中宜教育戴老師發現目前命題者比較喜歡要求考生 對“分數數列”中的“分數”做“通分”處理,這里的關鍵是2/3變 成4/6,而1/2要變化為5/10。 做了通風變形后,這個數列就會“豁然開朗”。其實遇到這類題目時,同學們一般多嘗試幾種通分,比如1/2可以通分為2/4,或4/8,或5/10。然后根據原數列的特征,選取“合適的通分模式”,自然就可以輕松解題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