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務員考試非典型主旨題的特點與對策
來源:發布時間:2009-03-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們知道,在片段閱讀中,有一種很重要的題型就是主旨題。主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主要的意義、用意或目的。因此,嚴格來講,主旨題主要指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圖推斷題。不過為了講述方便,我們通常把內容概括題也納入到主旨題的范圍中。因此,這里所講的主旨題其實包含言內之意的內容概括題,也包括言外之意的意圖推斷題。對于典型的主旨題來講,在提問中都有非常明確的標志,即,言內之意的內容概括題,提問方式中通常包含“概括”、“歸納”、“主要意思”、“主要內容”等,言外之意的意圖推斷題,提問方式中通常包含“意在表明”、“主要想告訴我們的是”等。我們做這種典型主旨題的時候,通常采用找主題句同義替換或者對主題句進行推論的對策迅速得出正確答案,非常有規律可循。不過,今天華圖教育專家秦慧云在這里主要討論的是非典型主旨題。
所謂非典型主旨題,就是我們看到題目以后,不能馬上根據提問方式判斷其就是一道主旨題,甚至判定它是一道別的類型的題目。
這樣的非典型主旨題主要采用通常是這樣的提問方式:“對這段文字理解(最)準確的是……”,“根據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確的是……”等。
看到這種提問方式,大家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個細節推斷題。但是如果單純把這種題目看做細節推斷題,可能會浪費了一個節約時間的機會。因為我們一直建議大家把細節推斷題置后做,是因為這種題目太浪費時間。我們需要拿著選項和原文進行一一匹配,很難從原文材料的角度找到突破口。比如“從這段文字不能推出的是……”、“根據以上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這種提問方式的題目,通常就是采用這種做題方法。而對于剛才那些肯定的提問方式,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2003年的一道國考真題:
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無弊的事情幾乎是沒有的。《淮南子•人間訓》云:“眾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為利,利之為病也。”看來古人已經注意到利弊的辯證關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 現實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與弊組成
B. 要善于分析,爭取做到利大于弊
C. 利與弊不是絕對的,是可以轉化的
D. 我們應當努力爭取做到有利無弊
這道題目,如果我們把它作為細節推斷題首先拿選項和原文進行一一匹配,那么A和C都是正確的答案,甚至一看到A正確,會看也不看后邊,直接就選擇了A項,反而把題目做錯了。由于國考客觀題都是單選題,因此,只能有一項是正確答案。一個是文段的部分內容,一個是文段的主要內容,很明顯,能夠涵蓋全文主要內容的選項才是最合適的答案。如此一來,這個細節推斷題就成了一道主旨題。我們可以采用援引和“看來”確定最后一句“古人已經注意到利弊的辯證關系”就是主題句,主題句的同義替換就是C項。如果我們經歷這樣一個先按細節推斷題的思路做,再來尋找主題句,豈不是多花費了時間?但是如果換一下思路,從一開始就把這種題目按照主旨題來做,豈不是更方便快捷?
這種題目不僅在國考中有如此規律,在省考中更是俯拾皆是。比如2007年浙江省的26題:
邊沁認為,動機和意圖作為行為過程中的兩個因素,其道德價值要通過行為結果表現出來。動機并非毫無作用,有動機才有意圖,有意圖才能發生行為,有行為才會產生結果,但動機和意圖的好壞不取決于主觀的道德動機,而是要看它們帶來的行為結果。
對這段文理解正確的是( )。
A、人的道德質可以從行為上來判斷
B、動機和意圖其在獨立的道德價值
C、動機和意圖的好壞依行為結果的好壞而定
D、動機和意圖的依據不存在于客觀效果中,而存在于主觀領域
“但動機和意圖的好壞不取決于主觀的道德動機,而是要看它們帶來的行為結果。”是本題的主題句,主題句的同義替換是C項,因此本題選C。這雖然看起來是細節推斷題,但實際上卻是非典型主旨題。
2007年浙江省的34題:
圣嬰現象是一個全球性的氣候型態,每四年發生一次,每次發生大約公維持一年半半左右的時間,并影響全世界的氣候。據統計,在上個世紀總共發生了23次。1998年發生的圣嬰現象規模甚大,當時給美國造成了洪水、農作物欠收等災害,損失大約15億美元。可是因為氣候型態的改變卻造成植物生長季節變長,冬天暖氣燃油的使用量減少等情形,實際上,圣嬰現象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反而是凈收益民150億美元。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1998年的圣嬰現象對美國造成的損失實際上遠不止15億美元
B、圣嬰現象是指上世紀的一種常見的影響面很廣的氣候災害。
C 、面對圣嬰現象帶來的災害,1998年冬天美國公導減少暖氣燃油的使用
D、1998年的圣嬰現象給美國帶來了災害,也帶來以外的積極效應
“實際上”所引導的句子就是一個主題句,只有D項包含了這個主題句的意思。因此D項就是正確答案。不用再拿其他選項到原文中進行匹配,即使有一兩個與原文匹配成功,也不能選,因為它們沒有反映主題句的含義。
因此,華圖教育專家秦慧云給大家一個建議,碰到上述這種細節推斷題,亦即非典型主旨題,首先按照主旨題的做題思路先找主題句,然后進行同義替換。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答案,再拿其他的選項與原文進行一一匹配,這樣既不浪費時間,還能提高正確率。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