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檢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解題高分細節
來源:發布時間:2008-06-1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言語理解與表達這部分最常見的題型是片斷閱讀和文章閱讀兩種,其中片斷閱讀從05年以來已經成為主要考查方式。其實,片段閱讀與文章閱讀的考查重點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主要是考查應試者對語言文字的綜合分析能力,包括對語句的一般意思和特定意思的理解、對比較復雜的概念和觀點的準確理解、對語句隱含信息的合理推斷,在干擾因素較多的情況下準確地辨明句義,篩選信息。
只不過形式上,片段閱讀是圍繞一段短文(數句話)來提出問題,而文章閱讀則是圍繞幾段短文(多句話)來提出問題而已。所以二者復習實際上是一樣的,其中片斷閱讀的復習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基礎,掌握了片斷閱讀的解答技巧,那么文章閱讀的解答自然也就容易了。而對于詞語和句子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則成為這兩種題型復習的最終落腳點,是解題的關鍵。下面將以片斷閱讀為例來談一下這部分的復習及解題技巧。
(1)做題時的幾個注意方面:
2.對關鍵語句的理解。關鍵語句是指在文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在意義或結構上起銜接、照應的作用。要理解它們的含義,離不開具體語境。
3.對內容的理解。我們閱讀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從中吸取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往往分布在整個材料中,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文段理解上就不僅僅是對某一個詞語或語句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從整體上對文段進行把握。尋找中心句就成為解題關鍵,而中心句如果起總領作用,就需要對它所領的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如果起過渡作用則需要對上下文的內容進行分析;若是起總結作用,則需要回到上文中進行理解。
(2)基本方法:
1.首先必須對于材料有完整、準確的理解,要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的主題
2.要善于抓住文中關鍵詞語或關鍵句子
3.要對文章的引申含義進行分析和加工
4.從選項和原文意思是否一致上入手
(3)幾種常見的解題方法
例:(2007年第39題)白話文、英文、德文并不一定代表-----,文言文也不一定代表-----,在文言文的世界里,我們可以發現太多批判的精神,太多超越現代觀念,太多先進的思想。填入橫線中最恰當的一組詞是( C )
A.開放 守舊 B.現代 傳統 C.現代 落后 D.高雅 庸俗
[解析]:文章是把文言文與其他文體進行比較而后句肯定文言文的積極意義,而且前句用的是表達否定意味的句子,由此可以知道關于文言文所填的應該是個表示消極意義的詞語,另一個必填表示積極意義的詞語。再根據后句表達的內容我們很快就可以排除A、B、D。A中的“開放”不一定代表積極意義而B中的“傳統”也不一定代表消極意義,D中所填的詞語與后句強調的內容并不切合。
2.根據詞語的對比性來快速選擇
例:(2007年第25題)當體育
A.競爭 合作 B.大局 協作 C.協作 分工 D.危機 團隊
[解析]:解答這道題的關鍵在于后一半句 “還是應該更好….”,由此我們看出它與前半句的意思有相反的意味,因此所填的詞語應該具有互相對比的意思,故選擇A.
3.根據詞語和句子的相同和相近的表達方式來快速選擇
例:(2004年A類的第24題)所謂科學精神,不過是哲學上的多元主義的另一種說法而已。哲學上的多元主義,就是———,否認有什么事物第一原因和宇宙、人類的什么終極目的。 填入橫線最恰當的是(A )
A.否認絕對真理的存在 B.認為這個世界無須認識
C.政治上權威主義的根據 D.一種絕對化的主張
[解析]:我們分析所填的句子和它前后兩個句子是有聯系,它是對“多元主義”的解釋,它和后面的句子表達意思應該是一致的,根據相同表達句式可以很快判斷出就是A。
例:(2002年B類第48題)章法是復雜多變的,只有多看,多摹,多揣摩,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方能進一步門庭,[ ]. [ ]中恰當的措辭是(C )
A.十分添色 B.春色添十分 C.添十分春色 D.添春色十分
[解析]:有句意可知,要填的詞語必須和“進一步門庭”構成對偶的形式。所以所填的詞語與“進一步門庭”不僅字數相同而且相對的詞性相同,而“進一步門庭”的詞性分別是:動詞、數詞、量詞、名詞。故選擇C.
4.根據臨近原則來選擇指示代詞所指代的意思
例:(2003年B類第89題)今年2月份,科爾尼公司對全球134家大公司進行調查時,85%的公司表示今年將保持或增加外國直接投資。在這次調查中,95%的公司決策人表示對目前世界經濟的擔心甚于去年,但他們當中2/3的人表示,外國直接投資將保持去年的水平。 文段中的“他們”指代是( C )
A.科爾尼公司的工作人員 B.調查中85%的公司人員
C.調查中95%的公司決策人 D.134家大公司中的決策人
[解析]:根據臨近原則(依據上文由近及遠先找前后句后找主賓語)選C
5.太過絕對的選項不選
例:(2004年A類第27題)科學研究本質上是機會主義的,其目的不在于做或好或壞的試驗,而在于解決問題,如果一個問題碰巧笨拙地解決了,那么優美的方法就永遠不會找尋了。不符合這段話意思的是( B )
A.科學研究不在乎方法的笨拙或優美,只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就可以了
B.科學研究的機會主義致使優美的方法永遠不會被找尋
C.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D.優美的方法不是科學研究追求的目標
[解析]:題干中是說“如果一個問題碰巧笨拙的解決了,那么優美的方法就永遠不會找尋了”,言外之意是如果問題沒有碰巧解決,優美的方法還是可能會被找尋的,B卻直接去掉了題干中的“如果”條件句,結論太絕對。可知,B項符合題意。
例:(2003年言語理解與表達第3題)
如果我們只把過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 ————,更談不上正確地解決什么問題。那樣即使我們口頭上大講擁護毛澤東思想,實際上也只能是違反毛澤東思想。 填入橫線上最恰當的是( B )
A.那就連一般問題也解決不了 B.那就不能解決什么問題
C.那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D.那就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解析]:A、C太絕對,另外原文中“更”后面引導那句話強調的是“問題”,那么前一句強調的重點也應該是“問題”,而D強調的是“辦法”故D也不選。
6.根據作者的態度來判斷即從選項與作者態度是否一致入手來快速選擇
例:(2006年一類第28題)今年,11名高考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這與內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為招收到莊嚴而津津樂道、各地大捧高考狀元等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舉引起軒然大波,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應試教育”。筆者認為,香港大學招生和素質教育并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錄取學生,這種標準只是香港的標準,至于是否最優抑或是否適合內地情形,那就是見仁見智了。作者支持的觀點(D )
A.香港大學的錄取標準并不是挑選學生的最佳標準
B.香港大學有自主招生權利,媒體不應過多批評
C.香港大學選擇學生的標準并不與內地現有情形相符
D.香港大學不錄取狀元的原因是他們不符合該校的錄取標準
[解析]:由題干中的“見仁見智”可以知作者的觀點只是進行客觀分析并未明確發表誰對誰錯,而A、B、C三項都是有鮮明的觀點取向,而且B項與題意不符,所以A、B、C排除。
7.一一對應法則即文章所涉及到幾個方面必須在選項中能最大程度的體現。(這是個常用法則適合選擇觀點、主旨、標題、理解文意等等)
例:(2007年第19題)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導向方式表現出來的集體行為,不過是諸多個人意愿與個人選擇的綜合表現。除非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心環境,并采取具體的行動,否則,任何政府都不會有動力(或壓力)推行環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環保法規,但如果每個公民都不主動遵守,那么,再好的環保法規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D )
A.政府有責任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B.完善的法規是環保政策成敗的關鍵
C.政府制定的環保法規應體現公民個人意愿 D.每個公民都應當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
[解析]:由題干知:第一句話主要講的是集體行為是個人意愿與選擇的綜合表現;第二句話講的是個人在推動政府制定環保政策中的作用;第三句講的是個人對于發揮法規的實際效果所起的作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強調“公民個人”與“環保”,故選項中必須含有這兩者,故選擇D.而A、B、C三者分別重點強調的是“政府”、“法規”、“法規”故不選。
例:(2005年二類第4題)有一種看法,認為結構游戲只不過是幼兒拼拼湊湊、搬搬運運而已,無須教師過多的參與。其實,結構游戲如能進行得好,它不但能培養幼兒的搭配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而且能促進幼兒手、腦、眼協調一致的能力和培養幼兒對造型藝術的審美能力。但要使結構游戲發揮出如此的作用,教師不僅要參與,更要不失時機地示范、指導、點撥,否則,便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 C )
A.幼兒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結構游戲 B.幼兒教師與幼兒能力的形成有很大關系
C.合格的幼兒教師應掌握結構游戲的教法D.幼兒對造型藝術的審美能力有賴于結構游戲
[解析]:第一句說的是一種觀點即結構游戲無須老師參加。第二句說的是結構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第三句說的是教師在發揮結構游戲的作用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我們看出結構游戲與教師是文章所強調的重點,所以選項中必須出現這兩者,故A、B、D舍去。
例:(2003年A類第86題)從1901年到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完全為歐美白人壟斷,60年代后的亞、非、拉美作家居多數;90年代則完全沒有歐美白人作家獲獎。而60年代正是歐美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這是否意味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文學作品失去了人文魅力?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A )
A.科技高度發展可能使文學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淺薄
B.不排除技術和科學的干擾,就沒有優秀的文學作品
C.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產生在落后的國家和地區
D.科技發展是以文學作品喪失人文魅力為代價的
[解析]:我們知道最后一句話是解題關鍵,這句話涉及到兩個方面:“科技發展”
和“文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所以選項中必須與之最大程度上的對應。另外“是否”一詞說明作者的態度并不明確,故選擇A.而B、C、D三個選項過于絕對而且沒有與中心句所強調的內容對應,故舍去。
8.簡單圖示法以快速解答(不常用)
例:(2005年二類第5題]上海零點市場調查公司將上海、北京、廣州三地家庭的子女教育與養成費用支出情況做了一個比較,發現三地家庭為子女教育支付給學校的費用水平,以北京為最低;而在其他教育支出方面,以上海家庭的支出水平顯著較低;以總體水平而論,上海孩子所獲得的零花錢和所需家長所承擔的生活費用也低于京穗。通過這段話可以知道,廣州家庭( B )
A.給孩子的零花錢少于北京
B.為子女教育支出總體水平高于上海
C.在其他教育方面的支出水平介于北京、上海之間
D.為子女教育支付給學校的費用水平介于北京、上海之間
[解析]:用圖示法來解答更快:由表可以看出廣州在總體水平上要高于上海,故選B.其他三項并不能從表中直接能看出。
城市名稱
支付給學校的費用
其他教育支出
總體水平(零花錢等)
北京
最低
上海
顯著較低
低于京穗
廣州
(4).基本技巧的簡單總結:
1.注意引導詞和重點詞出現的位置,如“但是”、“甚至”、“可見”、“更”等詞后面常出現重要觀點或者文章主
2.注意段落間相同結構、相同語句表達,利于把握行文脈絡
3.閱讀時注意行文脈絡,特別是首尾句、例子前后和援引別人觀點前后容易出現 作者觀點,注意把握。
4.注意觀察備選答案的細節,如看概念表述是否與原文一致,是否有邏輯錯誤,是否有因果倒置,是否有以偏概全,這類選項常會設為干擾項。
5.注意句子的條件關系:偷換條件或擴大、縮小條件范圍,這類選項常設為干擾項6.正確答案一般是原文表達的近義替換。
7.注意把握文章態度的表達,對比一下選項是否與原文一致。
8.一般正確選項在形式上較長,在內容上概括全面,太過絕對的表述不是答案,部分相對的表述往往是答案
9.選擇原則:a.具體不適選宏觀 b.擇優原則 c.先范圍后程度
10.選擇文章標題或者結語時要考慮是否符合文體風格,一般多為中性或總結性表述11.填空題解答的關鍵是“觀察前后句找到重復語句或關鍵詞”
12.解答指示代詞指代內容這類題目的一個原則是臨近原則——先找前后句后找主賓語
總之,做好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復習須做到:勤做真題,總結規律;注意詞語句子的基礎知識的積累;增強自信心,以一個樂觀健康的心理迎接考試。最后祝大家考出理想成績。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