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選拔司法類筆試模擬試卷(司法、公安、檢察、法院、監察等)
來源:北京金路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發布時間:2008-03-1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北京金路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
滿 分 150 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正確,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寫在括號內。每題l分,共20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
A.檢察機關 B.法律監督機關 C.法律檢查機關 D.紀律檢察機關
2.下列行政行為中屬于行政強制措施的是()。
A.行政拘留 B.吊銷許可證執照 C.銀行凍結存款 D.罰款
3.()不符合行政合法性原則。
A.行政機關在法定限度內行使自由裁量權 B.地方政府制定并實施地方規章
C.工商部門吊銷違法企業的營業執照 D.行政機關任意將行政職權委托給社會組織行使
4.下述社會關系中屬行政法調整范圍的是()。
A.各社會組織內部的管理關系
B.行政機關締結買賣合同而形成的關系 C.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
D.行政機關與相對方之間發生的民事關系
5.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不包括()。
A.政治監督 B.法律監督
C.對行政立法、行政執行、行政司法活動的監督 D.市場監督
6.如果當事人申請復議后又向法院起訴的,只要是因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訴訟是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天內提出的,人民法院()受理。
A.必須B.應當 C.可以D.不能
7.對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出的訴訟,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這種管轄屬于()。
A.指定管轄 B.共同管轄 C.協議管轄 D.合并管轄
8.行政法是()。
A.各種行政法規的總稱 B.行政法律規范的總稱
C.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D.行政管理法規的總稱
9.對經復議的案件提起訴訟的,()。
A.只能由復議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B.只能由最初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的法院管轄
C.可以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D.只有在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時,復議機關所在地的法院才有權管轄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A.具體行政行為 B.抽象行政行為 C.行政處分行為 D.民事侵權行業
11.若發現已生效的行政執法行為違法或不當,則()。
A.原行政機關無權廢止 B.只有權力機關有權撤銷
C.原行政機關或上級行政機關有權撤銷 D.相對方有權變更
12.行政處罰只能()。
A.對有行政隸屬關系的人實施 B.由公安機關執行
C.處罰公務員或公民個人,而不能處罰單位或組織
D.是國家特定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的個人或組織依法采取的懲戒措施
13.在一般情況下,()是各類行政法律關系必要的當事人。
A.公民 B.社會組織 C.國家行政機關 D.企事業單位
14.偵查人員某甲為了獲得證據,對犯罪嫌疑人某乙施以暴力,結果導致乙肢體殘廢,則甲的行為()。
A.構成刑訊逼供罪 B.構成刑訊逼供罪和故意傷害罪
C.構成過失重傷罪 D.構成故意傷害罪
15.對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證金保證的,() 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
A.公安機關 B.人民檢察院 C.人民法院 D.決定機關
16.對取保候審保證人是否履行了保證義務及對保證人的罰款,由一()認定和決定。
A.公安機關 B.人民檢察院 C.人民法院 D.決定機關
17.恢復和加強了法律監督職能,重新設置了人民檢察院的是()。
A.1954年憲法 B.1975年憲法C.1978年憲法 D.1982年憲法
18.根據檢察官法任職回避的規定,下列人員應當回避的是()。
A.父親是省檢察院副檢察長,女兒是市檢察院檢察員
B.丈夫是副檢察長,其妻子妹妹的女兒是同一檢察院的檢委會委員
C.丈夫、妻子都在刑檢廳,丈夫是檢察員,妻子是書記員
D.同胞兄弟在同一檢察院,哥哥是副檢察長,弟弟是助理檢察員
19.有關防衛過當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減輕或免除刑事責任
B. 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只應免除刑事責任 C.應當負刑事責任,可以從輕處罰
D.應當負刑事責任,可以減輕處罰
20.關于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的區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均不負刑事責任
B.正當防衛是針對不法侵害者實施的,緊急避險行為是對第三者實施的
C.正當防衛的危險來源是人的不法侵害,緊急避險的危險只能是自然界的危險
D.正當防衛保護的是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利,緊急避險只能是為保護自己或他人利益
二、多項選擇題(下面每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個正確,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每填寫在括號內,每題1.5分,共30分)
1.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的干涉。
A.國家主席 B.行政機關 C.社會團體和個人 D.中央委員會
2.下列答案中哪些是行政法調整對象?
A.行政法律關系 B.行政關系
C.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D.行政程序法律關系
3.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判決維持的條件是()。
A.證據確鑿 B.適用法律法規正確 C.符合法定程序 D.符合慣例
4.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雖在性質上不同,但亦存在著一些共同點。表現在()。
A.都是解決行政機關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爭議
B.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法律關系都表現為“三方性”
C.在行政爭訟的法律關系中,爭議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D.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都要通過特定的機構與程序來解決行政爭議,并都強調程序上的公正性
5.“應急性原則”往往在以下哪種情況下適用?()。
A.戰爭 B.流行病變C.動亂 D.重大自然災害
6.我國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通常包括()。
A.國家機關 B.公民C.社會組織 D,企事業單位
7.在下列事實中,()屬于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事件。
A.某公民死亡 B.責令拆除違章建筑 C.某行政機關被撤銷 D.地震
8.行政行為成立的一般要件包括:()。
A.行為的主體合法
B.行為主體有產生、變更或消滅某種行政法律關系的意圖
C.行為主體在客觀上有行使行政職權或履行職責的行為
D.行為符合法定程序和形式
9.有關行政立法,正確的表述是()。
A.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的行為
B.行政立法是國家機關制定有關行政管理方面規范性文件的行為
C.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制定普遍性行為規則的行為
D.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按照立法程序所做的行為
10.行政處罰的形式有()。
A.罰款B.罰金 C.拘留D.勞動教養
A.因限制人身自由而起訴的案件
B.不動產的案件 C.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D.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能行使管轄權而由上級法院指定的案件
12.行政訴訟被告可以是()。
A.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 B.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
C.由法律法規授權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組織
D.行政機關首長和其他工作人員
13.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可判決撤銷具體行政行為。
A.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B.違反法定程序 C.行政處罰顯失公正 D.濫用職權
14.下列行政行為,屬于行政獎勵的是()。
A.發予獎金或獎勵 B.優待、補助C.通報表揚 D.授予榮譽稱號
15.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是()。
A.程序法定原則 B.相對方參與原則C.效率原則 D.程序公正原則
16.行政訴訟特有的基本原則有()。
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B.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C.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D.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
17、根據規定,由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有()。
A.貪污賄賂犯罪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讀職犯罪C.走私犯罪D.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
18.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包括()。
A.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B.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C.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D.貪污案件
19.根據規定,由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有()。
A.貪污賄賂犯罪 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讀職犯罪
C.走私犯罪 D.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
20.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包括()。
A.危害國家安全案件B.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C.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D.貪污案件
三、判斷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劃“√”,錯誤的劃“×”。每題1分,共20分)
1.無論何種情況下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有可能成為行政相對方。
2.行政行為既要符合合法性原則,又要符合合理性原則。
3.行政合法性原則主要是要求行政機關遵循憲法和法律,而不包括要求行政機關遵循自己制定的行政法律規范。
4.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
5.防止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的濫用是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6.行政機關頒發執照的行為屬于單方行為。
7.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為。
8.行政許可是國家行政機關對相對方某種權利或資格的確認。
9.執行處罰是行政處罰的貫徹和實施。
10.行政程序遵循程序公正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合理地處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并在程序上平等地對待相對方。
11.行政法律主體即行政主體。
12.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是一回事。
13.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可被起訴。
14.憲法規范作為最高權威的法律規范,都沒有具體的懲罰性規定,它以普通法律的具體懲罰性條款作補充。
15.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監督憲法實施的機關,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
16.人民檢察院自辦的案件,決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憑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簽發的《拘留決定書》填發《拘留證》,由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三人以上)執行拘留。
17.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不經預審就可以移送起訴。
18.對于已確定為本案證據的扣押物品,原則上應連同案卷材料和《起訴意見書》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處理。
19.受賄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20.泄露國家秘密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工作人員。
四、簡答題(每題6分,共24分)
l.行政法律關系有哪些特征?
2.行政裁決與行政復議的區別有哪些?
3.行政立法的原則有哪些?
4.行政程序的原則有哪些?
五、論述題(16 分)
試述行政法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40分)
某居民區共有居民480戶,一年中共發生入室盜竊案40余起,縣公安局決定向每戶居民征收治安費100元,由居委會代收。因絕大多數居民不服公安局的決定,居委會便向市公安局申請復議,經復議,市公安局將縣公安局的決定改為,治安費按每月每人1元的標準收取。之后仍有350戶居民不服復議決定,準備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其他居民認為掏點錢買平安也值得,居委會考慮到和公安局的關系,不再出面。問:
①在上述事例中,誰能夠充當行政訴訟原告?.
②起訴時應以誰為被告?
③可向何地法院提起訴訟?”
④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訴訟中有無第三人,若有,請指出;若無,請說明理由。
⑤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何解決人數眾多給訴訟帶來的困難?
公開選拔司法類模擬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C3.D 4.C 5.D 6.C 7.B 8.B 9.D 10.A 11.C 12.D 13.C 14.D 15.D 16.A 17.C 18.D 19.A 20.B
二、多項選擇題
1. BC 2.ACD 3.ABC 4.ABCD 5.ABCD 6.ABCD 7.AD 8.ABCD 9.ACD 10.ACD 11.AB 12.AC 13.ABD 14.ACD 15.ABCD 16.ACD 17.ABD 18.ABC 19.ABCD 20.BCD
三、判斷題
1.X 2.√3.X4.√5.X6.√7.√8.X 9.X10.√
11.X 12.X 13.X 14.X 15.X 16.X 17.X 18.√ 19.X 20.X
四.簡答題
1.行政法律關系主要有如下特征:
(1)在通常情況下,國家行政機關總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
(2)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及其權利、義務都是由行政法律規范預先確定的,當事人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3)行政機關在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是統一的,相互滲透,不能截然分開,從一個側面看是權利,從另一個側面看則是義務。(4)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引起爭議,形成為行政糾紛時,多數國家在通常情況下是由行政機關依照行政程序來解決。(5)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對等性。
2.行政裁決與行政復議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八1)解決的糾紛不同,前者解決的糾紛是處于平等地位的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而后者所要解決的糾紛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機關相對方之間的行政爭議。(2)解決糾紛的機關不同,行政裁決機關與被裁決的雙方當事人沒有行政隸屬關系,而行政復議機關往往是做出決定的原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議的一方當事人與復議機關有行政隸屬關系。(3)提出申請的當事人不同,前者,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均可提出申請;后者,只能是行政管理的相對一方當事人。(4)提起訴訟的權利不同,不服行政裁決的當事人,無論任何一方均有權提起訴訟;而實施行政管理、做出決定的行政機關對行政復議機關的決定必須服從,不能提起訴訟;只是行政管理的相對一方當事人對行政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3.行政立法應遵循下列原則:(1)依法立法原則,指行政立法時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也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進行。(2)立法民主原則,指行政立法時,應通過各種方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保證民眾廣泛地參與行政立法。(3)加強管理與增進權益相協調原則。
4.行政程序的原則主要有:(1)程序法定原則,指行政活動與行政權力的程序必須用法律形式將其規范化、系統化,并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2)相對方參與原則,指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決策、制定規范性文件或制定計劃時,公民有權了解和爭與,并在程序上有法律保護。(3)效率原則,指行政程序要適應現行行政的需要,以迅速、經濟的方式達到行政目的。(4)程序公正原則,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合理地處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并在程序上平等地對待相對方。
五、論述題
行政法有五項作用:(1)指導作用,主要指行政法為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基本原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行為指明方向。(2)統一作用,表現在為整個國家的行政機關的管理科學化和一體化提供保證,為以各種手段保證行政機關管理活動的統一性創造前提。(3)維護作用,指行政法的制定與實踐可以使行政機關以法律為依據有效地行使權力,即使在發生行政糾紛訴諸法院時,司法審判一方面是對行政違法行為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對行政合法行為的維護。(4)控制作用,這是指行政法對行政的違法和不當行為設立一定的控制機制,這種控制機制是通過各種監督形式來實施的。在我國,監督形式有權力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自身的監督、檢察監督、審判監督、黨的監督、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5)保障作用,是指就每個公民來講,行政法是其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六、案例分析
l.該居民區的全體居民和居委會都可以充當原告。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凡是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都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全體居民和居委會都可以提起訴訟,即可以充當原告。
2.應以市公安局為被告。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護具體行政行為的,做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據此,應以市公安局為被告。
3.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所以,向縣公安局所在地法院和向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起訴均可。
4.由于居委會和其他130戶居民與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所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他們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5.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因此,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時,可以推選出代表進行訴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