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部分的難度越來越大,這種難度主要表現為題量逐步增加、題型不斷變化、綜合難度明顯加大。根據近幾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實際,結合多年公務員考試輔導的經驗,我們認為200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將有新的變化,這些新變化將具體表現為以下內容: 一、數字推理 1.數字推理的題量將繼續保持在10道題左右 2000年—200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數字推理的題量為5道題,200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取消了對數字推理這一題型的考查,2005年又恢復了對該題型的考查,但題量增加為10道題,從試卷結構分析來看,2006年這一題型的題量將繼續保持在10道題左右。 2.題型考查重點將由二級數列轉向三級數列 2005年以前的公務員考試很少考查三級數列,但在2006年數字推理的考試中三級數列必將成為拉開分數差距的關鍵。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33題 1,10,31,70,133,( ) A.136 B.186 C.226 D.256 3.將由以前重點研究兩個數字之間的關系到現在重點研究三個數字之間的關系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30題 0,1,1,2,4,7,13,( ) A.22 B.23 C.24 D.2530。 這是一個典型的和數列,但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和數列,由兩項求和變成了三項求和。 4.由以前順序研究兩個數字的關系,到跳躍研究數字之間的關系 例:2005年中央乙類考試第35題 1, 4, 3, 5, 2, 6, 4, 7, ( )。 A.1 B.2 C.3 D.4 這雖是一個和數列,但卻超出了和數列“兩項連續求和”或“三項連續求和”的特點,變成“跳躍求和”或“間隔求和”。 5.平方數列將出現新的變化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31題 1,4,16,49,121,( ) A.256 B.225 C.196 D.169 二、數學計算 1.數學計算的題量將繼續保持在15道題左右 2000年—200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數學計算的題量為10道題,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這一題型的題量增加為15道題,從試卷結構分析來看,2006年這一題型的題量將繼續保持在15道題左右。 2.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考查專項知識 命題人會根據所要考查的專項知識的情況,專門以日常生活的情境來設計考題,從而增加理解難度,而最終加大考題難度。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47題 商場的自動扶梯以勻速由下往上行駛,兩個孩子嫌扶梯走得太慢,于是在行駛的扶梯上,男孩每秒鐘向上走2個梯級,女孩每2秒向上走3個梯級。結果男孩用40秒鐘到達,女孩用50秒鐘到達。則當該扶梯靜止時,可看到的扶梯級有: A.80級 B.100級 C.120級 D.140級 這本是一道很簡單的行程問題,但命題人卻把考查內容和我們經常看到的扶梯運動結合起來,從而將一個“路程相等”的問題演繹成了一道難題。 3.容斥原理重點考查三個集合的容斥關系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45題 對某單位的100名員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喜歡看球賽和電影、戲劇。其中58人喜歡看球賽,38人喜歡看戲劇,52人喜歡看電影,既喜歡看球賽又喜歡看戲劇的有18人,既喜歡看電影又喜歡看戲劇的有16人,三種都喜歡看的有12人,則只喜歡看電影的有: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 4.時鐘問題將成為新考點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46題 一個快鐘每小時間比標準時間快1分鐘,一個慢鐘每小時比標準時間慢3分鐘。如將兩個鐘同時調到標準時間,結果在24小時內,快鐘顯示10點整時,慢鐘恰好顯示9點,則此時的標準時間是: A.9點15分 B.9點30分 C.9點35分 D.9點45分 5.極為復雜的討論題將成為考試的最難點 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數學計算的最后一題為一道復雜的討論題,從命題態勢來分析,這一題型將繼續成為考試的最難點。 例1: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50題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人們發現與會代表中有10人是東歐人,有6人是亞太地區的,會說漢語的有6人。歐美地區的代表占了與會代表總數約 以上,而東歐代表占了歐美代表的 以上。由此可見,與會代表人數可能是: A.22人 B.21人 C.19人 D.18人 三、判斷推理——圖形推理 1.圖形推理的題量將保持在10道題左右 2000年—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圖形推理的題量為10道題,從試卷結構分析來看,2006年這一題型的題量將繼續保持在10道題左右。 2.筆畫數變化將更加復雜 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51題 3.關注圖形的疊加關系 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57題 4.將會進一步考查軸對稱與中心對稱 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55題 5.基本的折紙盒問題 折紙盒問題成為2004年以來的新題型,從2005年的情況來看,這一題型的變化不會很大,將以考查基本題型為主。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59題 四、判斷推理——演繹推理 1.演繹推理的題量將增至15道題左右 2000年—200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演繹推理的題量為10道題,但從2005年開始這一題型的題量上升為15道題,2006年這一題型的題量將繼續保持在15道題左右。 2.加強論述型 例:2005年中央乙類考試第88題 具有大型天窗的百貨商場的經驗表明,商場內射入的陽光可增加銷售額。該百貨商場的大天窗可使商場的一半地方都有陽光射入,這樣可以降低人工照明需要,商場的另一半地方只有人工照明。從該商場兩年前開張開始,天窗一邊的各部門的銷售量要遠高于其他各部門的銷售量。 如果正確,最能支持上面論述的一項是( )。 A.除了天窗,商場兩部分的建筑之間還有一些明顯的差別 B.在某些陰天里,商場中天窗下面的部分需要更多的人工燈光來照明 C.在商場夜間開放的時間里,位于商場中天窗下面部分的各部門的銷售額不比其他部門高 D.位于商場天窗下面部分的各部門,在該商場的其它一些連鎖店中也是銷售額最高的部門 3.加強結論型 例:2005年中央乙類考試第91題 交管局要求司機在通過某特定路段時,在白天也要像晚上一樣使用大燈,結果發現這條路上的年事故發生率比從前降低了15%。他們得出結論說,在全市范圍內都推行該項規定會同樣地降低事故發生率。 最能支持上述論斷的一項是( )。 A.該測試路段在選取時包括了在該市駕車時可能遇見的多種路況 B.由于可以選擇其他路線,因此所測試路段的交通量在測試期間減少了 C.在某些條件下,包括有霧和暴雨的條件下,大多數司機已經在白天使用了大燈 D.司機們對在該測試路段使用大燈的要求的了解來自于在每個行駛方向上的三個顯著的標牌 4.削弱結構型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83題 在1970年到1980年之間,世界工業的能源消耗量在達到頂峰后下降,1980年雖然工業總產出量有顯著提高,但工業的能源總耗用量卻低于1970年的水平。這說明,工業部門一定采取了高效節能措施。 最能削弱上述結構的是: A.1970年前,許多工業能源的使用者很少注意節約能源 B.20世紀70年代一大批能源密集型工業部門的產量急劇下降 C.工業總量的增長1970年到1980年間低于1960至1970年間的增長 D.20世紀70年代,許多行業從使用高價石油轉向使用低價的替代物 5.削弱結論型 例:2005年中央乙類考試第87題 一項研究發現,1970年調查的孩子中有70%曾經有過蟲牙,而在1985年的調查中,僅有50%的孩子曾經有過蟲牙。研究者們得出結論,在1970年至1985年這段時間內,孩子們中的牙病比率降低了。 如果為真,最能削弱研究者們上面得出的結論的一項是( )。 A.被調查的孩子來自不同收入背景的家庭 B.蟲牙是孩子們可能得的最普通的一種牙病 C.1985年調查的孩子要比1970年調查的孩子的平均年齡要小 D.被調查的孩子是從那些與這些研究者們進行合作的老師的學生中選取的 6.評價型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87題 與新疆的其他城市一樣,庫爾勒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物價都是很低的,自它成為新疆的石油開采中心以后,它的物價大幅上升,這種物價上漲可能來自這場石油經濟,這是因為新疆那些沒有石油經濟的城市仍然保持著很低的物價水平。 最準確的描述了上段論述中所采用的推理方法的一項是: A.鑒于條件不存在的時候現象沒有發生,所以認為條件是現象的一個原因 B.鑒于有時條件不存在的條件下現象也會發生,所以認為條件不是現象的前提 C.由于某一特定事件在現象發生前沒有出現,所以認為這一事件不可能引發現象 D.試圖說明某種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而某種解釋正確就必須要求這種現象發生 7.解釋型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86題 政府對基本商品征收的一種稅是對出售的每一罐食用油征稅兩分錢,稅務記錄顯示,盡管人口數量保持穩定且稅法執行有力,食用油的稅收額在稅法生效的頭兩年中還是顯著下降了。 如果正確,最有助于解釋食用油稅收額下降的一項是: A.很少家庭在加稅后開始生產他們自己的食用油 B.商人在稅法實施后開始用比以前更大的罐子售油 C.在食用油稅實行后的兩年,政府開始在許多其他基本商品上征稅 D.食用油罐傳統上被用作結婚禮物,稅法實施后,用食用油做禮物增多了 8.得出結論型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93題 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教授幾乎都是得到過博士學位的。目前,我國有些高等學校也堅持在招收新教師時,有博士學位是必要條件,除非是本校的少數優秀碩士畢業生留校。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A.在我國,有些高等學校的新教師都有了博士學位 B.在我國,有些高等學校得到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在增加 C.大學教授中得到博士學位的比沒有得到博士學位的更受學生歡迎 D.在我國,大多數大學教授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少數正在讀在職博士 9.前提型 例:2005年中央乙類考試第92題 某畫家從來不在其作品上標注日期,其作品的時間順序現在才開始在評論文獻中形成輪廓。最近將該畫家的一幅自畫像的時間定位為1930年一定是錯誤的,1930年時該畫家已經63歲了,然而畫中的年輕、黑發的男子顯然是畫家本人,但卻絕不是63歲的男子。 上面結論所依據的假設是( )。 A.畫家畫過幾幅顯示他60歲以后的樣子的自畫像 B.畫家在63歲時,不可能在畫中將自己畫成年輕時的樣子 C.在該畫家遠未到60歲以前,他沒畫過明確標注日期的自畫像 D.通過不給其作品標注日期,畫家試圖使針對其作品的評論拋開時間因素 五、判斷推理——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一直是中央國家機關以及各地方公務員考試所采用的題形之一,但從近兩年的命題情況分析來看,2006年這一題型將呈現如下變化: 1.定義判斷的題量將為10道題左右 2003年—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演繹推理的題量為10道題,2006年這一題型的題量將繼續保持在10道題左右。 2.以法律概念為主體的局面被打破 2002年定義判斷的題目全部是法律概念,2003的題目絕大部分是法律概念,2004年法律概念的比例有所下降,而2005年只有兩道法律概念,所選用的其他概念則涉及諸多學科,范圍相當廣泛,這也將成為2006年定義判斷這一考題的定義選材特點。 3.所選概念涉及到概念與子概念之間的區分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61題 工作擴大化是指橫向水平上增加工作任務的數目或變化性,使工作多樣化。工作豐富化是指從縱向上賦予員工更多復雜、更系列化的工作,使員工有更大的控制權。 下列屬于工作豐富化的是: A.自助餐廳的伙計在面食、沙拉、蔬菜、飲品和甜點部輪換工作 B.郵政部門的員工從原來只專門分撿郵件增加到也負責分送到各郵政部分 C.在某傳輸數據系統公司,員工可以經常提出自己喜歡的工作并隨后轉入新的崗位 D.在一家研究所,一個部門主管告訴她的下屬,只要在預算內并且合法,他們就可以做想做的任何研究 六、判斷推理——事件排序 事件排序的題量為10道題,綜合難度明顯加大 2000年、200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考查了事件排序這種題型,2002年、2003年、2004年取消了對這一題型的考查,2005年又恢復了對這一題型的考查,從結構分析來看,2006年對這一題型的考查的題量仍將保持在10道題左右。從難度水平看,2006年事件排序的題型難度較大,絕不能因為2000年、2001年考題和市面上的資料比較簡單而放松對這一題型的備考。 七、常識 1.法律常識仍為重點,考查內容側重“面” 2005年開始,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常識部分重點測查考生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涉及憲法、行政法、經濟法、民法等內容。可見,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的能力已成為選拔公務員的重要標準,2006年常識考試亦將如此,但這種法律常識的考查不側重專業和深度,而是側重“知識面”和“法律基本素養”。 2.常識的題量20道,全部為單項選擇 八、言語理解與表達 1.題量將下降至25題左右 2000年—200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題量一般為30—35題,但從2005年開始題量下降至25題左右。從試卷結構分析來看,2006年這一題型的題量將保持在25題左右。 2.由多題型向單一題型轉變 2000年—200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題型一般包括詞、句子、閱讀理解,題型較為全面,但從2005年考試情況來看,這一現象有所改變,2006年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題型將以片段閱讀為主。 3.主旨概括題型成為片段閱讀的主要題型 例:2005年中央甲類考試第3題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夠的引導和約束,這種“雪亮”有可能變成一種偏執,一種沒有方向的自負。而建立在“多數人”壓過“少數人”基礎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進片面的偏狹的陷阱中。“上級”評議,官員面對的是“一個人”,“公眾”評議,官員面對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頂天”的壓力和“立地”的責任互相補充下才能真正起到足夠的監督作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監督力量有機地結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個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質疑群眾評議的合理性 B.群眾的意志要得到合理的引導和約束 C.如何對官員進行有效的監督 D.怎樣在群眾和上級間達到平衡 4.演繹型片段閱讀將成為言語理解的重要補充題型 例:2005年中央乙類考試第18題 對于外人來說,武陵源有著難以描述的神奇與秀麗。而在當地土家族人眼中,每座形態各異的石峰,都能演繹出一個神奇古老的傳說。 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 )。 A.居住在武陵源的人都是土家族人 B.武陵源在當地人眼中并不怎么秀麗 C.外人對武陵源的古老傳說大多不怎么了解 D.武陵源無論對外人還是對當地人都是有魅力的 九、資料分析 1.題量將保持在20題左右 2000年—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部分的題量一般為20題,2006年這一題型的題量仍將保持在20題左右。 2.概念理解更為復雜 資料分析這種考試題型在開考之初難度不大,主要是對一些數字進行簡單篩選,但2004年之后變化較大,要想正確解題必須理解一些較為復雜的概念。 例:2005年中央甲類第119題 2001年、2002年全國高校各學科學生數(單位:千人) 2001年 2002年 畢業生 在校生 畢業生 在校生 哲 學 0.9 5.4 1.0 6.6 經濟學 57.3 359.9 65.9 466.4 法 學 61.5 387.9 80.0 474.8 教育學 52.6 374.5 79.8 470.3 文 學 157.8 1059.3 198.5 1368.3 歷史學 10.2 53.4 11.7 55.6 理 學 115.8 716.3 131.5 852.2 工 學 349.1 2491.2 459.8 3085.0 農 學 28.5 186.0 36.3 216.0 醫 學 62.6 529.4 79.5 656.6 管理學 139.9 1027.5 193.2 1381.7 合 計 1036.2 7190.8 1337.2 9033.5
A.50萬人 B.184萬人 C.318萬人 D.472萬人 3.計算步驟增加、計算量增大 2004年、2005年資料分析的計算量明顯加大,計算難度明顯增加。從命題趨勢來看,2006年的資料分析必將延續這個特點。這種計算難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計算的步驟由以前的一步計算即可得到答案變成要兩步或者多步計算才能得到答案;第二,計算由簡單計算或者估算變成復雜計算和精算。限于篇幅,舉例略。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yuxue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申論》輔導范文:“招商熱”還須冷思考 |
|
閱讀下一篇:從2006題型變化看如何備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