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公務員行測題型:寓意理解題(1)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2-0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所謂寓意,即為寄托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作為上海市公務員考試閱讀理解中的一種特殊題型,寓意理解型題目其材料通常為含義深刻的寓言或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趣味性強,語言生動。
要想真正做好寓意理解型題目,需要考生善于從看似簡單的故事或者現象中抽取實質,不停留、拘泥于故事(情節)本身,把自己的思維拔高,才能更準確地把握題目的核心意思和命題意圖。專家認為一般說來,寓意理解型題目的解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尾句提示法
寓言一般會通過故事的結局來給人警示,使人獲得啟迪,即多在故事的結尾點出寓意。因此大部分寓意理解型題目,題干材料的尾句多直接或間接揭示寓意,抓住了尾句,也就找到了解題的關鍵。
直接提示型
對于直接提示寓意型尾句,只需對其進行句意轉化或濃縮提煉即可總結出寓意。
【例題1】只要生存本能猶在,人在任何處境中都能為自己編織希望,哪怕是極可憐的希望。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終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鐵鏈拴在墻上,可他們照樣有他們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別的苦役犯一樣,被允許離開這堵墻,戴著腳鐐走動。如果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一個人能夠活下去。
從文段中可悟出的哲理是( )。
A.生存是第一要義 B.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
C.置于死地而后生 D.生存的目的在于發展
解析:本題答案為B。尾句點明寓意。“如果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一個人能夠活下去”說明的哲理只能是“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故B項為正確答案。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