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公務員考試大綱
來源:21世紀人才網 發布時間:2012-11-1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農村建設管理》
第一部分 農村建設管理政策法規
一.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統籌城鄉發展,支農惠農政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基層黨的建設。
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長效機制,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
三.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意義,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加強和改善黨在農村的領導。
四.建國前后土地改革歷程和農業經濟體制改革:互助合作組織的宗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內容,農業經濟體制改革的路線與方針。
五.改革開放以來有關“三農”的若干“一號文件”:2004~2012年中央發布的有關“三農”的一號文件精神,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突出農業科技地位等。
六.相關政策:的重要意義,“三支一扶”計劃的含義、內容。
第二部分 農村建設管理相關理論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框架和特征,市場經濟體制及其運行和調控機制,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制度。
二.城鄉發展與城鄉關系:農村經濟發展一般規律,城鄉二元結構理論,我國城鄉關系現狀。
三.城鄉統籌與經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的內涵、出路,城鄉社會整合與社會和諧,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模式,區域工業化、城市化與市場發育的關系,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系,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
四.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體系構建:新農保政策的內容、原則和意義,新農保的建立方法,新農保政策的創新。
五.社會管理:社會管理的內涵,社會管理的方法與形式,社會管理的重點和難點,社會管理創新中的理念更新、方法創新和機制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社會管理創新對政府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第三部分 農村實務和綜合管理
一.農業農村管理知識:農業生產經營體制,農業生產與糧食安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權益保護,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土地總體規劃,耕地保護,國家和本市有關村民委員會組織相關法規,農村基層組織工作相關法規。
二.信息工作與調查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信息處理的程序和方法,調查研究的內容、類型與方法,調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驟。
三.公文寫作概述:公文的主題、構成要素、類型、格式,公文寫作的格式和規則,公文主題的特點,公文結構的特點和形式。
四.公文的寫作:決議,決定,命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議案,函,紀要。
五.機關事務性文書的寫作:計劃,記錄,總結,調查報告,簡報。
六.公文的處理:公文的辦理,公文的行文規則,公文的整理和歸檔,電子文件的管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