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政法干警文化綜合真題(地理題目)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2-09-1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最詩意題目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作者所描述的景象會出現在( )。
A.塔里木盆地
B.柴達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準格爾盆地
【華圖名師解讀】本題考查地理常識。在做過前面幾道區域地理習題后,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道極富詩意的選擇題。以詩詞考地理位置,這是考官命題思路靈活性的表現,考官開始學會如何架構同考生交流的橋梁,不再像過去采用直面問題的形式來考察考生。這也對考生的文學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這樣一道題目的出現,也可以看做是萬千題目中的一道調味劑,考生不必驚慌失措。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要注意積累一些與地理常識相關的文化知識。
【解析】這是杜甫《絕句四首(其三)》的一篇詩文,描述的是安史之亂之時杜甫落難川蜀之地時所見到的情景。同時,詩中“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為我們勾勒了一幅天府之國的美麗景象。據此,答案確定為C。
二、最fashion題目
2009年12月,世界氣候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各國的共識,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據此完成22—23題。
22.發展低碳經濟主要是為了應對( )。
A.臭氧層變薄
B.全球變暖
C.酸雨擴散
D.地震頻發
23.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相比,低碳經濟所倡導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開發清潔能源
③禁止二氧化碳的排放 ④追求綠色國內生產總值(GDP)
【華圖名師解讀】本題考查地理常識。這是一道緊貼時政的考題,可稱之為地理時政考題。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2009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2010年3月,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成為兩會的主題,全國政協“一號提案”內容就是談低碳環保。2010年4月,當各大國際會議開始關注地球“健康”、探索綠色經濟、低碳經濟。
【解析】材料提到了溫室氣體,而溫室氣體可以引起全球氣候變暖,這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題中之義和應有之舉。臭氧層變薄主要是由于電冰箱中的氟氯烴的釋放對臭氧層的破壞引起;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等硫化物的過度排放所致;地震的發生在于板塊構造所引起的板塊活動帶來的危害。因此22題答案B。
對于低碳經濟所倡導的理念主要在于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禁止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之下,很難做到,同時也會對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所以,這種說法過于絕對。故答案為C。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