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造價師《案例分析》考點解析(12)
來源:考試吧發布時間:2012-07-25
盈虧平衡分析(量本利分析)
(一)基本的損益方程式
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
假設產量等于銷售量,并且項目的銷售收入與總成本均是產量的線性函數,則式中:
銷售收入=單位售價×銷量
總成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位變動成本×產量+固定成本
銷售稅金及附加=銷售收入 ×銷售稅金及附加費率
量本利方程式,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公式,實際算得的平衡點,就是利潤等于0,即:收入等于支出的點。它含有相互聯系的6個變量,給定其中5個,便可求出另一個變量的值。
將產銷量、成本、利潤的關系反映在直角坐標系中,即成為基本的量本利圖.
(二)盈虧平衡分析
線性盈虧平衡分析的前提條件:
(1)生產量等于銷售量;
(2)生產量變化,單位可變成本不變,從而使總生產成本成為生產量的線性函數;
(3)生產量變化,銷售單價不變,從而使銷售收入成為銷售量的線性函數;
(4)只生產單一產品;或者生產多種產品,但可以換算為單一產品計算。
項目盈虧平衡點(BEP)的表達形式有多種。可以用實物產銷量、單位產品售價、單位產品的可變成本以及年固定總成本的絕對量表示,也可以用某些相對值表示,例如,生產能力利用率。其中,以產量和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虧平衡點應用最為廣泛。
1.用產銷量表示的盈虧平衡點BEP(Q)
BEP(Q)=年固定總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價格-單位產品可變成本–單位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單位產品增值稅)
2.用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虧平衡點BEP(%)
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虧平衡點,是指盈虧平衡點產銷量占企業正常產銷量的比重。所謂正常產銷量,是指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產銷數量,也可以用銷售金額來表示。
BEP(%)=(盈虧平衡點銷售量/正常產銷量)*100%
進行項目評價時,生產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虧平衡點常常根據正常年份的產品產銷量、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產品價格和銷售稅金等數據來計算,即:
BEP(%)=(年固定總成本/年銷售收入-年可變成本-年銷售稅金及附加-年增值稅)*100%
換算關系為:
BEP(Q)=BEP(%)×設計生產能力
盈虧平衡點應按項目的正常年份計算,不能按計算期內的平均值計算。
3.用銷售額表示的盈虧平衡點BEP(S)
單一產品企業在現代經濟中只占少數,大部分企業產銷多種產品。多品種企業可以使用銷售額來表示盈虧臨界點。
BEP(S)=單位產品銷售價格*年固定總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價格-單位產品可變成本-單位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單位產品增值稅)
此公式既可用于單品種企業,也可用于多品種企業。
4.用銷售單價表示的盈虧平衡點BEP(F)
如果按設計生產能力進行生產和銷售,BEP還可以由盈虧平衡點價格BEP(p)來 表達,即:
BEP(p)=年固定總成本/設計生產能力+單位產品可變成本+單位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單位產品增值稅
[例 ]某項目設計生產能力為年產50萬件產品,根據資料分析,估計單位產品 價格為100元,單位產品可變成本為80元,固定成本為300 萬元,試用產銷量、生產能 力利用率、銷售額、單位產品價格分別表示項目的盈虧平衡點。已知該產品銷售稅金及附 加的合并稅率為5%。
解:
(1)計算BEP(Q), 計算得:
BEP(Q)=300*10000/(100-80-100*5%)= 200000(件)
(2)計算BEP(%), 計算得:
BEP(%)=300/[(100-80-100*5%)*50]*100%=40%
(3)計算BEP(S),由 計算得:
BEP(s)=100*300/(100-80-100*5%)=2000(萬元)
(4)計算BEP(p),由 計算得:
BEP(P)=300/50+80+BEP(p)*5%=86+BEP(p)
BEP(p)=86/1-5%=90.53(元)
盈虧平衡點反映了項目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從圖中可以看出,盈虧平衡點越低,達到此點的盈虧平衡產量和收益或成本也就越少,項目投產后的盈利的可能性越大,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越強,抗風險能力也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