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公務員考試行測地理常識預測(2)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1-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時區——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全世界按統一標準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按這種辦法,每隔經度l5°為一個時區,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為中央經線的時區為中時區或零時區,往東、往西各劃分成l2個時區。?
2.日界線——國際上規定,原則上以l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在日界線西側的東十二區,在任何時刻總是比日界線東側的西十二區早24小時,這樣東、西十二區,雖然鐘點相同,但日期總是相差一天,即東十二區任何時候都比西十二區要早一天。
3.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鹽類巖石地區,地下水和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淀、侵蝕與沉積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積等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國也叫巖溶地貌,桂、黔、滇廣泛分布。
4.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攜帶的泥沙在河口地區的陸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態近似三角形的堆積體稱為河口三角洲。三角洲可分為四類:扇形三角洲(尼羅河、黃河)、鳥足狀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多島狀三角洲(珠江、恒河)、尖頭狀三角洲(意大利的臺伯河)。
5.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巖流,或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湖泊。中國東北的鏡泊湖即是典型的熔巖堰塞湖。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