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資料(14)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0-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發生了污染不找環保部門找誰
從今年初開始,南靖金山鎮東建村東鎮路兩側的居民,每月不定時地都會聞到兩三次酸性刺鼻異味,而且都要過數天才能散去。村民們為此門窗不敢開,他們懷疑是上游的工廠排污所致。(9月23日《海峽都市報》)
村民的懷疑從記者的實地調查看,是完全有依據的,那讓人常常會產生嘔吐感覺的罪魁禍首就是村子不遠處的一家再生能源公司。不過當記者將這個情況反映給電南靖縣環保局局長徐太平,希望環保部門能夠到現場調查執法時,局長的回答可謂相當有特色與雷人:“要是你們有執法權你們自己去搞,你們報告我干什么?”
這些年政府部門對于環保工作的重視是前所未有的,這從我們擁有一個龐大的環保隊伍,以及每年用在環保上的巨大開支上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說明。但是結果呢?污染問題似乎是與我們的重視程度呈反方向地發展著,對此筆者跟許多老百姓一樣,一直想不通:那么龐大的隊伍,那么多經費,發揮好了作用,應該不是這樣一個結果呀。
但是,現在漸漸又覺得這樣的結果也是不足為奇,甚至是理所當然的了。因為許多的新聞報道都一再重復一個差不多的老故事:當污染問題發生后,環保部門一般都是渾然不覺,直到被害者舉報了,新聞報道了,環保部門才很不情愿地去了解情況,這已經是不錯的了,而更多的,則是對舉報者不理不睬,怪新聞多管閑事,甚至怪無事生非。而不久前,審計部門又審計出大量用于環保的排污費被閑置,被挪用,被拿去用來炒股放債等等,而被審計出來的,肯定也就是冰山一角。你想,應該履行職責的不去履行職責,應該用來解決污染的錢又大量拿去做別的事了,環境被嚴重污染不是很自然嗎?
政府設立一個專門的環保部門,當然是希望這個部門能夠生動去履行法律與制度賦予它的職責。而要履行好這個職責,必然需要有人不斷為它“通風報信”,需要有人來監督它的工作,為它助威吶喊。可是,現在有多少環保部門在主動履行職責?當有人向它“通風報信”之后,常常又是得到怎樣的回報?電南靖縣環保局局長這位“太平局長”的態度大概是很有代表性的。
按照這位“太平局長”的回答,他似乎根本不知道他的職責是什么,對新聞監督表現型出的也是一種徹底的反感與排斥態度。這樣的“太平局長”在環保部門,肯定不會是“絕品”,有如此“太平局長”的地方,其環保工作會做得如何,誰還敢抱多高的期望值?當發生了污染之后,我們到底應該去找誰?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