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造價師考試案例分析考試要點17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28
綜合單價
關于綜合單價的內容,在我國不同的計價文件中有不同的規定。
1、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的規定,在招投標及合同價的簽訂和實施階段,綜合單價是指分項工程除了規費、稅金以外的全部費用,即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管理費、利潤等組成,并考慮風險費用。
2、根據《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建標[2003]206號)的規定,綜合單價也即是分項工程的全費用單價,其內容包括直接工程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
重點提示:
1、預算定額消耗量的確定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經常會出一道大題,讓你確定人材機的消耗并編制出預算定額。要引起充分的重視。
2、對于人工預算消耗量的確定要掌握基本組成和計算公式。在這里每個工作日是按8小時來考慮的。人工工日消耗指標除考慮基本用工、輔助用工、超運距用工以外還有加上人工幅度差。
3、材料費要注意加上損耗。還要注意按照206號文件規定的各項費用。
4、機械預算定額消耗量也要掌握計算。這里邊經常會出現1個小時、60分鐘,60秒等數據。計算的最后要注意將施工機械臺班定額再加上機械幅度差,才是機械預算定額消耗量。
單位工程概算的編制
單位工程概算又分為土建工程概算和設備及安裝工程概算兩大類。
(一)土建工程概算
1.概算定額法
又稱擴大單價法,是采用概算定額編制建筑工程概算的方法,類似于采用預算定額編制工程預算。根據初步設計圖紙資料和概算定額的項目劃分計算出工程量,然后套用概算定額單價(基價),計算匯總后,再計取有關費用,便可得出單位工程概算造價。概算定額法適用于初步設計達到一定深度、建筑結構比較明確的工程。
概算定額法編制設計概算的步驟:
1)列出單位工程中分項工程或擴大分項工程的項目名稱,并計算其工程量。
2)確定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的概算定額單價。
3)計算分部分項工程的直接工程費,合計得到單位工程直接工程費總和。
4)按照有關固定標準計算措施費,合計得到單位工程直接費。
5)按照一定的取費標準計算間接費和利稅.
6)計算單位工程概算造價。
2.概算指標法
概算指標法是采用直接工程費指標,用擬建的廠房、住宅的建筑面積(或體積)乘以技術條件相同或基本相同工程的概算指標,得出直接工程費,然后按規定計算出措施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等,編制出單位工程概算的方法。
概算指標法的適用范圍是當初步設計深度不夠,不能準確地計算出工程量,但工程設計技術比較成熟而又有類似工程概算指標可以利用時,可采用此法。
由于擬建工程(設計對象)往往與類似工程的概算指標的技術條件不盡相同,而且概算指標編制年份的設備,材料、人工等價格與擬建工程當時當地的價格也不會一樣。因此,必須對其進行調整。其調整方法是:
1)設計對象的結構特征與概算指標有局部差異時的調整。
結構變化修正概算指標(元/m2)=J+QlPl-Q2P2
式中 J——原概算指標;
Q1——換入新結構的數量;
Q2——換出舊結構的數量;
P1——換入新結構的單價;
P2——換出舊結構的單價。
或:
結構變化修正概算指標的工、料、機數量=原概算指標的工、料、機數量 + 換入結構件工程量 * 相應定額工、料、機消耗量 - 換出結構件工程量 * 相應定額工、料、機消耗量
以上兩種方法,前者是直接修正結構件指標單價,后者是修正結構件指標工料機數量。
2)設備、人工、材料機械臺班費用的調整。
設備、人工、材料、機械修正概算費用=原概算指標的設備、人工、材料、機械費用 + ∑(換人設備、人工、材料、機械數量擬建地區材料、機械數量*擬建地區相應單價) - ∑(換出設備、人工、材料、機械數量*原概算指標設備、人工、材料、機械單價)
類似工程預算法
原理類似工程預算法是利用技術條件與設計對象相類似的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工程造價資料來編制擬建工程設計概算的方法。
適用類似工程預算法適用于擬建工程初步設計與已完工程或在建工程的設計相類似而又沒有可用的概算指標時采用,但必須對建筑結構差異和價差進行調整。
建筑結構差異的調整方法與概算指標法的調整方法相同;類似工程造價的價差調整有兩種方法:
1)類似工程造價資料有具體的人工、材料、機械臺班的用量時可按類似工程預算造價資料中的主要材料用量、工日數量、機械臺班用量乘以擬建工程所在地的主要材料預算價格、人工單價、機械臺班單價,計算出直接工程費,再乘以當地的綜合費率,即可得出所需的造價指標。
2)類似工程造價資料只有人工、材料、機械臺班費用和措施費、間接費時可按下面公式調整:
D=A•K
K=a%Kl+b%K2+c%K3+d%K4+e%K5
式中D——擬建工程單方概算造價;
A——類似工程單方預算造價;
K——綜合調整系數;
a%、b%、c%、d%、e%——類似工程預算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臺班費、措施費、間接費占預算造價的比重,如a%=類似工程人工費(或工資標準)/類似工程預算造價×100%,b%、c%、d%、e%類同;
K1、K2、K3、K4、K5——擬建工程地區與類似工程預算造價在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臺班費、措施費和間接費之間的差異系數,如:K1=擬建工程概算的人工費(或工資標準)/類似工程預算人工費(或地區工資標準),K2、K3、K4、K5類同。
(二)設備及安裝工程概算
這一概算又包括設備購置費概算和安裝工程概算兩個內容。其中設備購置費由設備原價和運雜費組成,其概算的編制方法主要是估價指標法;安裝工程概算的編制方法有預算單價法、擴大單價法、設備價值百分比法和綜合噸位指標法等。
設計概算的審查
設計概算審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項。
(一)審查編制依據的時效性、合法性、適用范圍。
(二) 審查概算編制深度
(三) 審查內容:建設規模、標準,工程量,設備規格、數量、配置,材料等十三項[見計價與確定教材,了解即可]
定基指數和環比指數
指數按照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為定基指數和環比指數。當對一個時間數列進行分析時,計算動態分析指標通常用不同時間的指標值作對比。在動態對比時作為對比基礎時期的水平,叫基期水平;所要分析的時期(與基期相比較的時期)的水平,叫報告期水平或計算期水平。定基指數是指各個時期指數都是采用同一固定時期為基期計算的,表明社會經濟現象對某一固定基期的綜合變動程度的指數。環比指數是以前一時期為基期計算的指數,表明社會經濟現象對上一期或前一期的綜合變動的指數。定基指數或環比指數可以連續將許多時間的指數按時間順序加以排列,形成指數數列。
工程造價指數的編制
1. 各種單項價格指數的編制
(1)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等價格指數的編制。這種價格指數的編制可以直接用報告期價格與基期價格相比后得到。其計算公式如下:
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價格指數=Pn / P0
其中 P0——基期人工日工資單價(材料價格、機械臺班單價);
Pn——報告期人工日工資單價(材料價格、機械臺班單價)。
(2)措施費、間接費及工程建設其他費等費率指數的編制。其計算公式如下:
措施費(間接費、工程建設其他費)費率指數=Pn / P0
其中 P0——基期措施費(間接費、工程建設其他費)費率;
Pn——報告期措施費(間接費、工程建設其他費)費率。
2. 設備、工器具價格指數的編制
考慮到設備、工器具的采購品種很多,為簡化起見,計算價格指數時可選擇其中用量大、價格高、變動多的主要設備工器具的購置數量和單價進行計算,按照派氏公式進行計算如下:

3. 建筑安裝工程價格指數
建筑安裝工程造價指數的編制。根據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的推導公式,可得建筑安裝工程造價指數的編制如下(由于利潤率和稅率通常不會變化,可以認為其單項價格指數為1):

4. 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造價指數的編制
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造價指數是由建筑安裝工程造價指數,設備、工器具價格指數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指數綜合而成的。與建筑安裝工程造價指數相類似,其計算也應采用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的推導公式,具體的計算過程如下:

編制完成的工程造價指數有很多用途,比如作為政府對建設市場宏觀調控的依據,也可以作為工程估算以及概預算的基本依據。當然,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建設市場的交易過程中,為承包商提出合理的投標報價提供依據,此時的工程造價指數也可稱為是投標價格指數,具體的表現是形式如表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