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造價師考試案例分析考試要點10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28
財務效益與財務費用的概念
財務效益與財務費用是指項目運營期內企業獲得的收入和支出。 財務效益和財務費用估算應遵循“有無對比”的原則,正確識別和估算“有項目”和“無項目”狀態的財務效益與財務費用。
在財務效益與財務費用估算中,通常可首先估算營業收入或建設投資,以下依次是經營成本和流動資金。當需要繼續進行融資后分析時,可在初步融資方案的基礎上再進行建設期利息估算,最后完成總成本費用的估算。
營業收入及稅金的估算
(一)營業收入的估算
營業收入=產品或服務數量量×單位價格
(二)相關稅金的估算
1.增值稅
注意當采用含增值稅價格計算銷售收入和原材料、燃料動力成本時,利潤和利潤分配表以及現金流量表中應單列增值稅科目;采用不含增值稅價格計算時,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以及現金流量表中不包括增值稅科目。
重點提示:
案例考試一般不考慮增值稅的問題。所有價格均不含增值稅。
2. 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稅金及附加是指包含在營業收入之內的營業稅、消費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等內容 。
重點提示:
考試時一般會簡化,告訴計算方法,例如:以營業額為基數,營業稅金及附加費率為10%。
(三)補貼收入
對于先征后返的增值稅、 屬于財政扶持而給予的其他形式的補貼等,應按相關規定合理估算,記作補貼收入。以上幾類補貼收入,應根據財政、稅務部門的規定,分別計入或不計入應稅收入。
由于在項目財務分析中通常操作上需要單列一個財務效益科目,稱為“補貼收入”,同營業收入一樣,應列入利潤與利潤分配表、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和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與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
重點提示:
案例考試一般也會回避“補貼收入”,考了一定就會告訴你是否計算所得稅。
成本與費用的估算
(一)總成本費用估算
1.總成本費用構成與計算
總成本費用的構成和估算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生產成本加期間費用估算法
總成本費用=生產成本+期間費用
其中,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費+直接燃料和動力費
+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費用
期間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
總成本費用構成見下圖 ,此方法按費用的經濟用途將其分為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費用和期間費用,其中前四項計入產品制造成本,最后一項不計入產品成本。

采用這種方法一般需要先分別估算各種產品的生產成本,然后與估算的管理費用、利息支出和營業費用相加。
(2)生產要素估算法
總成本費用=外購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費+人工工資及福利費+折舊費
+攤銷費+修理費+利息支出+其他費用
式中其他費用包括其他制造費用、其他管理費用和其他營業費用這三項費用,是指由制造費用、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中分別扣除工資或薪酬、折舊費、攤銷費和修理費等以后的其余部分。
重點提示:
考試時,一般會忽略“其他費用”
生產要素估算法此法從各種生產要素的費用入手,匯總得到總成本費用,見下圖所示。采用此方法,不必計算內部各生產環節成本轉移,也較容易計算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按生產要素法估算的總成本費用,其結果列入“總成本費用估算表”,見下表 。


(二)經營成本
經營成本是財務分析的現金流量分析中所使用的特定概念,作為項目現金流量表中運營期現金流出的主體部分。經營成本與融資方案無關。因此在完成建設投資和營業收入估算以后,就可以估算經營成本,為項目融資前分析提供數據。
經營成本的構成可用下式表示:
經營成本=外購原材料費+外購燃料及動力費+工資及福利費+修理費+其他費用
經營成本與總成本費用的關系如下:
經營成本=總成本費用-折舊費-攤銷費-利息支出
(三)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估算
為了進行盈虧平衡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需將總成本費用分解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固定成本指成本總額不隨產品產量變化的各項成本費用,主要包括工資或薪酬(計件工資出外)、折舊費、攤銷費、修理費和其他費用等。可變成本指成本總額隨產品產量變化而發生同方向變化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包裝費和計件工資等。此外,長期借款利息應視為固定成本,流動資金借款和短期借款 為簡化計算,也可視為固定成本。
(四)投資借款還本付息估算
在大多數項目的財務分析中,通常只考慮利息支出。利息支出的估算包括長期借款利息,流動資金借款利息和短期借款利息三部分,其中長期借款利息通常是由于建設投資借款引起的。
1. 建設投資借款還本付息估算
(1)還本付息的資金來源。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的規定,貸款還本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可用于歸還借款的利潤(一般應是經過利潤分配程序后的未分配利潤)、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其他資產攤銷費和其他還款資金來源。
(2)還本付息額的計算。建設投資借款的年度還本付息額計算,可分別采用等額還本付息,或等額還本、利息照付兩種還款方法來計算。
1)等額還本付息。這種方法是指在還款期內,每年償付的本金利息之和是相等的,但每年支付的本金數和利息數均不相等。計算步驟如下:
① 計算建設期末的累計借款本金與資本化利息之和Ic。
② 根據等值計算原理,采用資金回收系數計算每年等值的還本付息額度A。

③ 計算每年應付的利息。
每年應支付的利息=年初借款余額×年利率
其中 年初借款余額= Ic-本年之前各年償還的本金累計
④ 計算每年償還的本金。
本年償還本金=A-每年支付利息
采用等額還本付息法,利息將隨償還本金后欠款的減少逐年減少,而償還的本金恰好相反,將由于利息減少而逐年加大。此方法適用投產初期效益較差,而后期效益較好的項目。
2)等額還本、利息照付。這種方法是指在還款期內每年等額償還本金,而利息按年初借款余額和利息率的乘積計算,利息不等,而且每年償還的本利和不等。計算步驟如下:
① 計算建設期末的累計借款本金和未付的資本化利息之和Ic。
② 計算在指定償還期內,每年應償還的本金A
A= Ic/n
其中n為貸款的償還期(不包括建設期)。
③ 計算每年應付的利息額。
年應付利息=年初借款余額×年利率
④ 計算每年的還本付息額總額。
年還本付息總額=A+年應付利息
此方法由于每年償還的本金是等額的,計算簡單,但項目投產初期還本付息的壓力大。因此,此法適用于投產初期效益好,有充足現金流的項目。
2. 流動資金借款還本付息估算
流動資金借款的還本付息方式與建設投資借款的還本付息方式不同, 流動資金借款在生產經營期內只計算每年所支付的利息,本金通常是在項目壽命期最后一年一次性償還 。利息計算公式為:
年流動資金借款利息=年初流動資金借款余額×流動資金借款年利率
3. 短期借款還本付息估算。項目財務評價中的短期借款系指運營期間由于資金的臨時需要而發生的短期借款,短期借款的數額應在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中得到反映,其利息應計入總成本費用表的利息支出中。短期借款利息的計算與流動資金借款利息相同,短期借款本金的償還按照隨借隨還的原則處理,即當年借款盡可能于下年償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