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要求:分條作答,簡明扼要,不超過150字。(15分)
三、本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1. 給定資料中談到了排土場、尾礦庫的綠化,“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整治,請概括說明這些做法的目的和意義。不超過200字。(10分)
2. 根據“給定資料6”,試分別解釋“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義。(15分)
四、本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1. “給定資料2”提到“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請進一步說明這兩大類市場怎樣區分,并談談在這兩大類市場中怎樣解決“農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的問題。不超過200字。(10分)
2. 假如中央有關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對地方征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費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請列出此項檢查所查的主要內容。(15分)
五、請以“命脈”為題,寫一篇關于土地問題的文章。
要求:1. 參考給定資料,自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 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3. 全文不少于800字。(30分)
2007年度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參考答案
一、根據“給定材料1、2”的內容,整理一份供有關負責同志參閱的材料。
要求:概述全面,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500字。(30分)
「參考答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集體用地被國家征用。在征用的過程中,失地農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護:一是農民在被征土地的收益分配中所占比例較小,獲得補償費用較低,無法彌補農民的損失。二是農民土地補償費不能及時到位。三是失去土地的農民在得到有限的經濟補償后,缺少持續生存的出路。
上述問題導致部分失地農民經常上訪,并引發群體性突發事件,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究其原因,一是相關法律規定的補償標準較低;二是政府低價征收、高價出售,從中獲利;三是農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四是政府沒有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
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已下發《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嚴格管理土地審批權,并對征地補償作出了新承諾。但部分農民則有更高的期望,希望真正擁有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而專家則建議通過讓農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進入市場交易、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等措施保障農民得到應有的補償。
二、“給定資料7”提出了“持續土地利用管理”的問題。請結合“給定資料3~7”,談談對“持續土地利用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評價。
要求:分條作答,簡明扼要,不超過150字。(15分)
「參考答案」
依據當前我國土地使用情況和國情,持續土地利用管理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一是GDP增長速度與土地資源消耗量的比率;
二是土地復墾成效;
三是對閑置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調整;
四是城鄉規劃中是否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規模;
五是土地利用方式和農業生產措施對土地退化的影響;
六是是否無限制地開發土地,有些土地是否得到有效的保護;
七是土壤退化的情況。
三、本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1.給定資料中談到了排土場、尾礦庫的綠化,“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整治,請概括說明這些做法的目的和意義。不超過200字。(10分)
「參考答案」
上述做法的目的意義:
第一,通過綠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第二,將廢棄地重新恢復為耕地,增加了土地總量,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
第三,將采礦剝離的表土單獨存放,以備復墾利用;
第四,進行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第五,有效控制二次揚塵污染,為我國固體廢物治理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2.根據“給定資料6”,試分別解釋“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義。(15分)
「參考答案」
存量用地,是指現有城鄉建設用地范圍內的閑置未利用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產出低的土地,即具有開發利用潛力的現有城鄉建設用地。
地荒,是指建設用地土地供應量不足或用地緊張。
四、本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1.“給定資料2”提到“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請進一步說明這兩大類市場怎樣區分,并談談在這兩大類市場中怎樣解決“農民沒有權利為自己的土地定價”的問題。不超過200字。(10分)
「參考答案」
可將土地轉讓市場分成為了公共利益的“公用土地轉讓市場”和為了商業利益的“商用土地轉讓市場”。
可采取以下措施: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